摘要: 本文簡要介紹了世界名著《簡·愛》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小說所講述的主要故事情節(jié),以主人公成長經歷中依次發(fā)生的事件為順序,分析在這些事件中反映出的女性意識,闡述主人公思想的進步性,此外,對其思想解放的局限部分做了簡單的探討,了解主人公為了爭取自身女性權利而做出的抗爭。
關鍵詞:《簡·愛》 ?女性意識 ?思想解放
《簡·愛》是英國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一部經典文學作品,夏洛蒂·勃朗特與其兩個姐妹被合稱為“勃朗特三姐妹”,每一位在文學上都很有造詣。夏洛蒂·勃朗特在19世紀創(chuàng)作了這部具有自傳色彩的小說,并且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逗啞邸贩从沉斯适轮鹘菍Σ还F(xiàn)實生活的有力抗爭,體現(xiàn)了作者的生平境遇。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間正處于女權運動興起的歷史時期,因此本文將對女性意識在這部作品中的體現(xiàn)進行分析。
一 ?創(chuàng)作背景及故事簡介
女權運動也叫婦女解放運動,19世紀末正是女權運動興起的階段,在這一時期,人們開始正視婦女,就男女平等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此前,女性的地位較男性而言十分低下,女性不能擁有男性的大部分基本權利。女權運動強調兩性之間的平等,認為女性和男性的智力與能力并不存在差別,積極為女性謀求公民權和政治上的權利,同時反對貴族的特權?!逗啞邸肪驼Q生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這一女性解放運動浪潮使以闡述女性主義為主的文學得到了發(fā)展,《簡·愛》所塑造的經典文學形象也得以深入人心。
《簡·愛》的主人公是一位平凡的家庭教師,在她的成長經歷中充斥著生活的坎坷,簡·愛在小說中的設定為失去雙親的孤女,年幼時只能借助舅媽一家的收留生存,然而卻飽受舅媽一家的欺凌,長期忍受難以想象的苦楚。但簡·愛并沒有屈服于舅媽一家的壓迫,而是勇敢反抗;此后簡·愛又在孤兒院里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時光。成年后的簡·愛離開了孤兒院,應聘成為桑費爾德莊園的一名家庭教師,邂逅了莊園的主人羅徹斯特,最終與之結為伴侶。
小說中的簡·愛擁有十分獨立的性格和思想,是一位敢于進行抗爭、拒絕不公平對待的女性,她獨立勇敢,向往平等和自由的特點,與當時小說內外的社會背景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作者所要表達的女性意識也隨著簡·愛的形象在當時的社會上掀起了波瀾。
二 ?女性意識在作品中的具體表現(xiàn)
1 ?意識萌發(fā)
簡·愛的女性意識最初體現(xiàn)在她的童年時期。簡·愛自小寄居在舅媽家,沒有獲得應有的愛護,反而受到了來自表親甚至仆人的歧視和欺辱,但她只是默默忍受。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理的成熟,她的心里出現(xiàn)了“我為什么總是受苦”的反思,逐漸意識到自己遭受的待遇是不公平的,并產生了反抗的意識。此時她對于其他人的行為已經有了一個判斷,她會對表兄里德斥道“你這個惡毒殘忍的孩子”,她毫不客氣地把他比作殺人犯、奴隸監(jiān)工,以此來進行反抗,不過她在這一階段的反抗還停留在語言的層面上。簡·愛的語言抗爭越發(fā)頻繁,在她心里,反抗意識愈演愈烈,最終在表兄再一次的辱打中爆發(fā),她第一次還手進行反抗,與表兄廝打;這次反抗的結果是她被舅媽關進了舅舅死亡的紅房子中,小小年紀的她因過度恐懼而昏厥。這是簡·愛的女性意識的首次明確表現(xiàn),雖然這次反抗并沒有給她帶來好下場,但這是這部作品首次將女性意識明確表現(xiàn)出來,同時也是簡·愛思想覺醒的一個開端。
2 ?初步發(fā)展
簡·愛與表兄之間矛盾的激化,成為了她離開舅媽一家的契機,沖突發(fā)生后,舅媽里德太太將她送至一所名叫羅沃德的孤兒院。孤兒院的院長是一位叫布羅克赫斯特的父權倡導者,由于受到父權主義的深刻影響,他十分厭惡、痛恨女性。父權制又叫男權制,十分強調男尊女卑,因此在院長的思想觀念里,女性可以由他來進行支配。院長經常性地懲罰、折磨孤兒院的女孩,他最為痛恨貧苦的女性,并頑固地認為這些女孩的靈魂都需要被拯救,且只有通過懲罰折磨的方式才能使她們的靈魂得到救贖,并將此作為自己的使命來貫徹。但事實上,他的做法讓這些女孩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生活無比困難痛苦;他把她們應有的天性和性別意識扼殺在工作生產的流水線上,磨平她們的反抗意識。面對這樣一位虛偽的男權擁護者,簡·愛并沒有退卻,她勇敢反抗,在一群麻木的、飽受迫害的女孩中顯得格外與眾不同,逆來順受的性格早已被她丟棄在與表兄的沖突里。在孤兒院的這段時間里,簡·愛對女性意識的認識變得更加清晰,也更為堅持。
3 ?逐漸成熟
(1)思想獨立,自重自愛
簡·愛成年后,曾經以教師的身份在孤兒院停留了兩年時間,但因為無法繼續(xù)忍受孤兒院的氛圍,她毅然離開了。離開孤兒院的簡·愛通過廣告找到了桑費爾德莊園家庭教師的工作,并結識了莊園的主人。莊園的主人羅徹斯特性格變化無常,相當陰沉,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個固執(zhí)的人,他與簡·愛之間經常發(fā)生針對某種思想而展開的激烈爭論。這也是簡·愛具備女性獨立思想的一種表現(xiàn),在小說的背景下,女性的身心都受到嚴厲的控制,女性對男性的話理應是言聽計從的,不應該反駁甚至挑戰(zhàn)男性的絕對權威。簡·愛卻從不如此,她勇于向羅徹斯特表明自己的觀點和立場,不畏懼他的男性地位,擁有并堅持自己的觀點,與之進行爭論。這對于其他“溫順”的女性來說,是幾乎不可能發(fā)生的一件事情,然而簡·愛卻做到了,她站在與羅徹斯特平等的對立面,向他闡明自己的看法,她骨子里透著一種獨立和自強,她的思想是自由的,不被任何人所操控。此外,簡·愛對羅徹斯特為她大手大腳地置辦衣物和飾品的做法并不感到欣喜,她對此有著不一樣的看法,她把這種狀態(tài)下的自己比喻為被蘇丹寵愛著的一個奴隸,并表現(xiàn)出自己的反感。她不希望過分的依賴羅徹斯特,因此選擇了繼續(xù)擔任莊園的家庭教師一職,以此來堅持獨立。
故事發(fā)展到羅徹斯特向簡·愛求婚的階段,簡·愛,正視并答應了羅徹斯特的求婚,她因為家庭教師與莊園主身份差距懸殊而產生自卑心理減少,坦然接受、追求自己的愛情。這一情節(jié)看起來非常圓滿,但在結婚前夜,簡·愛發(fā)現(xiàn)羅徹斯特患有精神病的合法妻子,她不能容忍羅徹斯特在與她結婚的同時還擁有一名合法的妻子,她在悲痛之下離開了莊園,沒有與羅徹斯特完婚。她的做法顯示了女性思想的發(fā)展,在以往的婚姻中,絕大多數女性會對男性忍讓,她們的思想觀念在長期的壓迫下已經變形扭曲,給自己地位的界定也低于男性,換句話說,如果遇到羅徹斯特的是另外一名女性,這樁婚姻極有可能順利完成,毫無阻礙。然而簡·愛不同于一般的女性,她擁有優(yōu)于其他女性的女權意識,她能夠自重自愛,捍衛(wèi)自己的地位,且不為男權左右。
(2)堅持對愛情的追求
在她離開莊園后,境遇不佳,淪為乞丐,幸運的是她被自己的表哥圣約翰救助,并獲得了來自叔父的遺產。圣約翰是一名傳教士,在得知簡·愛是他的表妹,并與之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后,圣約翰進行了求婚。但是他的這一舉動并不是因為愛情,他告訴簡·愛,因為他需要一名教養(yǎng)很好的助手,所以才決定向她求婚。簡·愛對圣約翰的求婚感到為難,一方面,她對圣約翰所持的是一種感恩,而非愛情,另一方面,她又希望能夠報答圣約翰給予了她許多幫助的恩情,這使得她一度陷入了兩難的境地當中,最后簡·愛沒有選擇圣約翰作為終身伴侶。在閱讀這一情節(jié)時可以發(fā)現(xiàn),圣約翰并不重視簡·愛作為一個人的權利,他會利用宗教的教義來約束簡·愛;他把自己的求婚目的告訴簡·愛的做法,隱晦地表現(xiàn)了他對女性的不認同。這對簡·愛而言其實是不公平、不尊重的,但他依然這樣做了,所幸簡·愛沒有因為感恩而選擇嫁給圣約翰,這表明了她在內心深處依舊是尊重自己的,如果她對自己缺乏這種尊重,那么很有可能會拋下與羅徹斯特之間的愛情,與圣約翰結婚。
簡·愛回到莊園,發(fā)現(xiàn)莊園已被羅徹斯特的妻子燒成一片廢墟,羅徹斯特在此次事故中失明,手臂燒傷,離開莊園孤獨生活,他的妻子在火災中喪生。簡·愛找到羅徹斯特,向他坦白自己的感情,最終兩人在一起,建立了幸福的家庭。結局把兩個人放在了相對平等的地位上,羅徹斯特失去了健康,氣質不復從前,簡·愛也不再是那個一無所有的平凡的家庭教師,他們感情的障礙,羅徹斯特的妻子也已去世。從這些來看,簡·愛在感情上的爭取是成功的。
三 ?抗爭中的不足
簡·愛比起當時的許多女性擁有更強烈的女性意識,她為了這份女性意識進行積極的抗爭,但這不意味著她的思想已經獲得了全面的發(fā)展。簡·愛在小說中的一些表現(xiàn)反映了她身上的女性意識還未成熟。
簡·愛在她的自信之下又隱藏著一種自卑,這種自卑來自方方面面,包括外貌、出身等,她在很多時候都表現(xiàn)出自強的一面,正如她所說:“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她尊重自己,但還是不可避免地自卑,她形容他人貌美,卻描述自己是孤苦無依的、相貌平庸的一名家庭女教師。在童年時期,她也做過假設,想象如果自己是一個漂亮、性格開朗的人,興許不會遭到舅媽一家的欺凌。書中關于簡·愛對自己外貌的形容不在少數,只是每每她提及自己的容貌,都是在遭遇了挫折的情況下,可見她對外貌存在著一種輕度的偏執(zhí),從字里行間都可窺探到她的自卑心理,只不過這種自卑被掩藏在她的倔強與獨立之下。
她的偏執(zhí)還表現(xiàn)在對婚姻的看法上,雖然簡·愛因不愿接受羅徹斯特有一個合法妻子的事實而拒絕與其結婚的做法是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的,但是她以離開的方式解決這件事情稍顯不成熟。她如此憤怒,是因為她的婚姻觀念仍然包含一種傳統(tǒng)性,并且,如果聯(lián)想到她對于外貌的自卑,思考她和羅徹斯特的結局,就不得不考慮她和羅徹斯特在一起,是否受到了羅徹斯特外貌變化的影響。受到苦難折磨的羅徹斯特已經沒有往日的風采,看起來似乎與簡·愛更加相配,而簡·愛也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一筆財產,兩人門當戶對,因此,簡·愛下決心與羅徹斯特廝守,多半與此相關。另外,圣約翰向她求婚時,她明知其意圖,卻不僅沒有堅決拒絕,反而因為想報恩產生了糾結的心理,甚至想要答應圣約翰的求婚。從這不難看出,她的思想還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放,因為如果簡·愛思想中的女性意識已發(fā)展成熟,是不會將報恩因素強加到婚姻當中的。不過,盡管簡·愛的女性意識不夠強烈,抗爭不夠徹底,她依然是一個積極爭取女性獨立、尊重及權利的經典小說人物之一。
四 ?結語
《簡·愛》從問世到現(xiàn)在,已經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雖然如今女性的地位已經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這部出色的作品所傳達出來的精神一直影響至今,簡·愛也成為了眾多女性的楷模,為女性爭取權利起到了激勵作用,促進女性加強自我修養(yǎng)。《簡·愛》將繼續(xù)作為女性意識解放的模板,在文學領域持續(xù)發(fā)光發(fā)熱。
參考文獻:
[1] 周潔:《〈簡·愛〉中女性意識的體現(xiàn)及其局限性》,《文學教育(下)》,2014年第7期。
[2] 鄭紅艷:《〈簡·愛〉中的“女性聲音”品評》,《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3] 陳晶:《試論〈簡·愛〉中的女性主義》,《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
(楊敏,四川師范大學基礎教學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