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昊琰
內(nèi)容摘要:《醒世姻緣傳》由明末清初西周生著,采用山東方言,全書上百處使用歇后語,這其中又包含大量隱語。從諧音、藏詞、綜合這三個較為典型的方面入手,對文本歇后語式隱語進行探析,將對作品的整體思想把握及語言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關(guān)健詞:《醒世姻緣傳》 歇后語 隱語 諧音 藏詞
《醒世姻緣傳》又名《惡姻緣》,共一百回,成書于17世紀中葉,由明末清初西周生所著,它上承《金瓶梅》,下啟《儒林外史》、《歧路燈》、《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小說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全書在寫實基礎(chǔ)上,采用山東方言描寫,作品中存在大量隱語,且在形態(tài)和構(gòu)詞方式等方面十分多樣化,歇后語式正是其構(gòu)詞方式之一,也是文本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一類,對透徹理解和把握全書隱語語料具有必要性。
所謂隱語,至今學術(shù)界仍未有明確定義,綜合國內(nèi)外學者對隱語的定義,基本可以分為狹義隱語觀和廣義隱語觀。郝志倫先生提出:“狹義隱語觀認為,隱語就是黑話、暗語?!瓘V義隱語觀認為,隱語是指主體因各種原因,在交際時不愿明言其意,而故意運用各種隱蔽手段把本可表述明白的意思說得含蓄隱晦?!盵1]筆者認為隱語作為一種秘密性話語,包括封閉性較強的黑話、暗語,半封閉性的禁忌語、委婉語,以及一些具有秘密性的文字游戲等。
歇后語,被認為是熟語的一種,類似于由謎面和謎底構(gòu)成的謎語。早在秦代歇后語就已存在,唐代首次出現(xiàn)“歇后”一詞,正式稱歇后語則是宋代。郭紹虞先生認為,歇后語起源于“射覆”,“于覆器之下而置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鼻鷱┍笙壬凇吨袊耖g隱語行話》一書中指出:“在漢語中,隱語行話的最初源頭,是運用不同修辭手段隱約其辭的語言游戲隱語?!髞淼牟卦~、風人體、歇后語等均源于此”,“廋辭亦即諧隱之辭,舉凡風人體之雙關(guān)語及歇后語藏辭之類,均屬這種民間秘密語?!盵2]《文心雕龍·諧隱》釋“隱語”:“遁詞以隱意,譎譬以指事”指的正是比喻式構(gòu)詞,而通常情況下,歇后語的謎面部分以比喻的方式出現(xiàn),謎底則加以解釋說明,一定語境中僅以隱喻式的謎面部分出現(xiàn),這成為其構(gòu)成隱語的一種最主要方式。
盡管在后來的發(fā)展中,歇后語往往因為謎面與謎底同時出現(xiàn)而失去其部分隱蔽性,但在許多文學作品中仍存在大量歇后語式隱語,且多以諧音和藏詞兩種主要形式出現(xiàn)[3]。本文擬從諧音、藏詞及綜合(即兼有諧音、藏詞)這三方面入手,分析《醒世姻緣傳》的歇后語式隱語。文本中歇后語式隱語共36個,其中諧音式11個,藏詞式30個,綜合式5個,且部分歇后語式隱語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如“三十六計(隱‘走為上策)”等。
一.諧音式
漢字發(fā)展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其作為音形義的結(jié)合體涵攝了極其獨特而豐贍的文化內(nèi)蘊,大量同音字的存在也造就了諧音雙關(guān)隱語這一特殊語言現(xiàn)象,從而達到語義雙關(guān)的效果。文本中這類歇后語式隱語主要有:
(1)兜著豆子——尋炒
“炒”諧音“吵”,意為尋釁吵架。
(2)大軸子裹小軸子——畫里有畫
“畫”諧音“話”,即“話里有話”。
(3)八十年不下雨——記著他的好晴兒
“晴”諧音“情”。
(4)外甥點燈——還是照舅
“舅”諧音“舊”。
(5)賣豆腐點了河灘地——湯里來水里去
“點”諧音“典”,典賣,意為怎么得來的東西怎么失去。
(6)飯飽弄箸——是死催的
原為“是屎催的”,“死”為“屎”的諧音。
二.藏詞式
“歇后”一詞本義為隱去句末之詞,暗示其義,陳望道先生在《修辭學發(fā)凡》中,亦將歇后語稱為“藏詞”,郝志倫先生《漢語隱語論綱》中在隱語構(gòu)詞方式上則認為藏詞式又可稱為歇后式。陶淵明曾有詩句“再喜見友于”,“友于”即為“惟孝友于兄弟”的藏詞隱語,以此隱指兄弟。蒲松齡曾做對聯(lián):“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上句隱“忘八(即王八)”,下句隱“無恥”。《醒世姻緣傳中》此類隱語共30個,皆為藏腳式,主要有:
(1)七大八:隱“小”。清代市井,指妾、小老婆,俗語“七大八小”。
(2)十生九:隱“死”。清代市井,“十生九死”的歇后隱。
(3)秋胡戲:隱“妻”。明代市井,指妻子,元劇《秋胡戲妻》。
(4)忠則盡:隱“命”。清代市井,指性命,《千字文》有“忠則盡命”。
(5)號啕痛:隱“哭”。元明市井,指哭泣,“嚎啕痛哭”的歇后隱。
(6)曹州兵備:隱“管的寬”。
(7)賴象嗑瓜子:隱“眼飽肚中饑”,意為無從下口,干著急。
(8)金命水命:隱“走投沒命”。
(9)糟鼻子不吃酒:隱“枉耽虛名”。
(10)籮里撿瓜:隱“挑花了眼”。
(11)按著葫蘆摳子:隱“一個子兒不剩”。
(12)三十六計:隱“走為上策”。
(13)齊東的外甥:隱“未上陣就喊娘”。
(14)牽瘸驢上窟窿橋:隱“什么是肯走”,即不肯走。
(15)七十三八十四:隱“閻王不叫自己去”,隱指咒人死,民諺。
(16)鼻涕往上流:隱“反了”。
(17)刑于:隱“寡妻”。出自《詩經(jīng)·大雅·思齊》。
(18)吊在灰窩里的豆腐:隱“吹彈不得”。
(19)開宗明義章:隱“第一”。出自《孝經(jīng)》。
(20)遍游凈土訪阇黎:隱“串寺尋僧”。
(21)懼內(nèi)掌團營:隱“怕老婆的都元帥”。
(22)孩子跑在哥前面:“幼而不孫弟”。
(23)鐘樓上的小雀:隱“耐驚耐怕”。
(24)飯店回蔥:隱“見買見交”。同“食店回蔥”。
(25)呆老婆等漢:隱“沒指望”。
三.綜合式
這里所指的綜合式是指兼具諧音和藏詞兩種構(gòu)詞方式的歇后語式隱語。歇后語作為一種習用語,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文化、尤其是市井風俗等的影響滲透,加之漢語本身的特點,歇后語式隱語也成為具象思維和聯(lián)想發(fā)散思維的產(chǎn)物。即將表象的、具體的事物作為思維延伸的基礎(chǔ),通過相關(guān)、相似等手段進行發(fā)散聯(lián)想,使所表達的語義更加委婉隱秘[4]。這類詞在文本中也有所體現(xiàn):
(1)堯舜與人:隱“同”, 諧音“銅”。出自《孟子》:“堯舜與人同耳。”
(2)燕/晏公老兒下西洋:隱“己身難?!?,“燕/晏公”諧音“閹公”,即太監(jiān),指鄭和。
(3)鐘徐丘:隱“駱”,諧音“落”,謂暗中侵吞經(jīng)手財物。出自《百家姓》:“鐘徐丘駱”。
(4)燈草拐:隱“拄不得”,“拄”諧音“主”,意為無法作主。
(5)雞屁股拴線:隱“扯淡”,“淡”諧音“蛋”?!俺兜北旧砑礊殡[語詞匯,起于宋代浙江杭州商業(yè),后進入當代共同語,指胡說。
綜上,《醒世姻緣傳》中的歇后語式隱語不僅使用頻率高,且語源多面,蘊含豐富的社會民俗文化信息,使得作品語言更加形象而生動、幽默而婉轉(zhuǎn),極具文學藝術(shù)性。
參考文獻
[1]郝志倫.漢語隱語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審美文化功能[J].成都:當代文壇,2012.
[2]曲彥斌.中國民間隱語行話[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1.
[3]彭幼航.歇后語形式的隱語[J].南寧:社科與經(jīng)濟信息,2002.
[4]郝志倫.漢語隱語論綱[M].成都:巴蜀書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