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火星故事:在幻想與現(xiàn)實之間

      2015-05-30 10:48:04江曉原
      書城 2015年7期
      關鍵詞:馬利翁弗拉運河

      火星的名稱與神話

      在西方,不管是蘇美爾還是希臘、羅馬,火星都代表戰(zhàn)神,有三個名字:Nergal,Ares,Mars,我們比較熟悉第三個,現(xiàn)在英語里面就是用這個Mars代表火星,這是羅馬人命名的。奇怪的是這些名稱來自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在古代早期這些文化之間也許是沒有什么交流的,但是大家不約而同都把火星看成戰(zhàn)神。古代中國人雖然沒有把這些行星弄成神,但是我們讓它們管一些事情,或者象征一些事情,而火星在星占學上象征的,恰恰也與戰(zhàn)爭有關。這種巧合是奇怪的,實際上在天文學上有很多奇怪的事情,有些知識的來歷有很大的遐想空間,關于火星名稱和神話的來歷也有這樣的遐想空間。

      火星運河的故事

      如果對天文學史有所了解,應該都聽說過威廉·赫歇爾這個人。他最早在一七八四年提出了“火星運河”這個概念。

      從十七世紀初伽利略開始用望遠鏡觀天之后,天文學家就發(fā)現(xiàn),我們通過望遠鏡往天上看,可以看出好多新的東西來,從那時以后,人們就開始不停地造望遠鏡。望遠鏡從一六○九年伽利略報告用它觀天,到一七八四年這會兒已經過了一百七十多年,望遠鏡已經造得很大了。越來越多的、越來越大的望遠鏡不停地對著天空看,人們才發(fā)現(xiàn),在望遠鏡里,行星和恒星有區(qū)別。我們用肉眼就可以看見月亮,它是一個圓盤,但是所有的行星和恒星,我們用肉眼看的時候,它們都不是一個圓面,而是一個光點。但是你用望遠鏡再往上看的時候,行星可以讓你看到一個圓面,而遠處的恒星仍舊是一個光點。所以火星、金星這樣的行星在望遠鏡里開始有圓面。

      人們用望遠鏡去看一個天體的時候,他們會把它們畫下來,說明我看到的那個天體上有些什么東西。從伽利略看月亮的時候開始,人們就這樣做了。所以,赫歇爾也開始畫那個火星圓面上的圖,他說他在上面看到了像是運河的東西。

      這個提法在當時是非常讓人興奮的,因為當時對于火星上有些什么東西的想象空間比今天要大得多,這些想象空間后來被科學的發(fā)展壓縮掉了—這一點我后面會講到。當然,赫歇爾有一個結論在今天看來還是對的,即火星是太陽系中和地球最相似的行星。當然這里“相似”也只能從不太嚴格的意義上來理解。

      關于“火星運河”的故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是意大利天文學家夏帕雷利。當時很多人都在用望遠鏡觀測火星,夏帕雷利不久就宣稱自己在火星上看到了運河。夏帕雷利當時用了一個意大利文canali,這個詞既可以理解為“運河”,也可以理解為作為自然地貌的“河流”。等到他觀測的這個東西被譯到英語中時,就用了canal這個詞,現(xiàn)在天文學史家已經搞不清楚是誰最先用的,但是這個詞一用,它的意思就變了,因為這個詞的意思是“人工開鑿的運河”。

      有很多科學概念,在它傳播時的用詞是非常重要的。本來科學家應該對選擇的詞匯深思熟慮,同時還應該考慮到這個詞匯一旦被廣泛使用之后會喚起什么樣的聯(lián)想。但是通??茖W家們不會在這種事情上花工夫,他們往往當時隨口就用了一個詞,我們今天很多科學上用的詞匯都有類似的故事,某個詞匯最初是隨便用的,用的時候也沒有深思熟慮,等到用了好多年,人們發(fā)現(xiàn)這個詞匯會帶來一系列問題,但這時候問題已經形成了。

      所以從夏帕雷利的意大利文到英語的轉譯過程中,這個自然地貌的“河流”選項就自動被排除了,現(xiàn)在它就是“運河”了。等到后來大家再談論這個事情的時候,人們就想當然地認為它是“運河”了。而當你在用“運河”這個詞語的時候,就想當然認為這是人工開鑿出來的了,自然界本來形成的河流不會被稱為運河。比如我們不會把長江、黃河叫作運河,我們只會把大運河叫作運河,我們這樣說的時候我們當然假定它是人工挖掘的。所以當時大家在談論“火星運河”的時候,當然意味著火星上有高等智慧生物,他們搞了工程,挖了運河。

      兩個著名“民科”借火星修成正果

      在火星觀測史上,有兩個人有重要地位,這兩個人在大洋兩岸。

      一個是弗拉馬利翁,我們知道他是法國天文學家,今天法國有一座天文臺就是以弗拉馬利翁的名字命名的。我們還可以在書店里買到弗拉馬利翁的三卷本《大眾天文學》,這部書讓他名垂青史。

      弗拉馬利翁是什么人呢?他本來不是職業(yè)天文學家,而是一個民間科學愛好者。這個人家里很有錢,當時造望遠鏡的熱潮已經持續(xù)了兩個世紀,有錢的人就在家里造一個天文臺,弗拉馬利翁也是有錢人,他也在家里造了一個天文臺,他自任臺長。一八八二年他開始在這個臺上觀天。

      弗拉馬利翁極有活力,社會活動能力很強,不久就創(chuàng)建了法國天文學會,他自任會長。一個學會就要有自己的出版物,接下來他就創(chuàng)辦了天文雜志,當然他又自任主編。這一切都是他自己出錢搞的,那個時候就是這樣,這就是我說的科學的純真年代。他沒有用納稅人的錢,沒有用國家的錢。當然你也可以說他是土豪,錢多燒的,但是燒在這樣的用途上,總還不錯吧?

      弗拉馬利翁最大的興致是觀測火星,他說他在火星上看到了六十多條運河,二十多條雙運河。什么是雙運河呢?就是兩條并行的河流,當時這個雙運河的概念更增添了它是人工開鑿的色彩。你想自然界怎么可能形成兩條并行的河流呢?

      弗拉馬利翁寫了《火星和它適宜居住的環(huán)境》,這本書很暢銷,當時凡是談論這種話題的書,都容易暢銷。那個時代是十九世紀末期,當時公眾對科學的興趣非常濃烈,從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一些情況來推測,應該比我們現(xiàn)在要濃烈。盡管今天科學對我們生活的介入比那個時候更多,但實際上公眾對科學的興趣已經沒有那時候那么濃烈了。

      弗拉馬利翁觀測火星是在法國。當時的另一個土豪在哪里出現(xiàn)呢?在北美。美國當時出現(xiàn)了很多的產業(yè)大亨,他們非常有錢,美國人的錢已經讓歐洲貴族們心里很不舒服了,因為他們覺得那是沒文化的土包子錢多燒得慌。果然在北美也有一個燒錢準備搞天文觀測的人,他叫洛韋爾。

      洛韋爾家族非常有錢。因為當時美國剛剛爆發(fā),很多土豪什么東西都要學著歐洲,要跟著歐洲的潮流。所以這個洛韋爾一看弗拉馬利翁這么搞,就想我也可以這么搞啊。于是他就在亞利桑那州旗桿鎮(zhèn),也建了一個私人天文臺,去買最貴的望遠鏡裝備起來。他也自任臺長。然后天天晚上自己親自爬在望遠鏡那兒觀測,他一下子就超過了弗拉馬利翁,他宣稱他看到了五百多條運河,這個數(shù)量比弗拉馬利翁多好多倍。洛韋爾也開始寫暢銷書,做法和弗拉馬利翁一樣。他一共寫了三本暢銷書,其中最暢銷的是《火星》,后來又寫了《作為生命居所的火星》,跟弗拉馬利翁那本書差不多,名字也接近。

      弗拉馬利翁和洛韋爾這么做的時候,正統(tǒng)的天文學界在干嗎呢?正統(tǒng)的天文學家對弗拉馬利翁和洛韋爾都是看不上的,覺得這就屬于“民科”,民間科學愛好者,業(yè)余的,自己在那里瞎搞。不就是有錢嗎,拿著錢在那里亂燒。但是這兩個人搞天文臺確實又是照著天文臺的規(guī)矩搞的,他們的天文臺照樣出版他們的觀測資料,這個觀測資料還跟世界各地的天文臺交換。比如這是我們觀測到的火星,今天最新的運河我們也畫出來是哪一條,完全是按照天文的規(guī)范在那里做。你們看不上就看不上,我們干我們的。

      最后很奇怪,今天你去看天文學史,包括那些最正統(tǒng)的天文學史,都不得不承認弗拉馬利翁和洛韋爾,給他們留下一筆,給了他們應有的地位。這兩人當時雖然狂熱,但確實做了大量觀測。

      洛韋爾后來還有一件事情,讓他也有了一點名堂。就是太陽系的那些行星,除了古人早就知道的五大行星,后來的那幾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都是通過推測而去觀測到的,就是說不是偶然看到的,是根據(jù)天體力學推測出來,根據(jù)攝動,推測在這顆星外面還有一顆星,然后有目的有方向地進行搜尋。洛韋爾也加入了這種推測—業(yè)余天文學家還真的懂天文學,他自學的,他也預言了冥王星的存在,后證明這個預言是對的。所以正統(tǒng)天文學家也承認他在那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今天天文學史給了這兩個人應有的地位,他們就算是修成正果了。當然他們兩個人都是無所謂的,你們看不看得上我們都無所謂,反正我們的書很暢銷。而天文學家又寫不出像他們那么暢銷的書來,弗拉馬利翁的書一直暢銷到今天,他的《大眾天文學》在世界上被譯成好多語言,我們中文版也有,大家都公認為經典著作。在這些事情上,狂熱的民間科學愛好者的能量明顯超過了正統(tǒng)天文學家。

      和火星文明通訊

      經過這兩個人的觀測,特別是那數(shù)百條“火星運河”,按照我們地球人的知識,那一定是高等智慧生物為了灌溉、運輸而開鑿的,所以火星上有高等智慧生物的想法已經變得深入人心。這時另外一些科學家又介入進來了,以至于在十九世紀末,科學研究最前沿的課題之一,就是如何和火星上的高等智慧生物通訊,試圖和他們建立聯(lián)系。

      這里我們可以提到科學史上的四位名人:高斯、馬可尼、高爾頓、特斯拉。學過數(shù)理科學的都知道,高斯在這四個人里名頭最大,他的名字出現(xiàn)在很多物理和數(shù)學公式里,比如“高斯公式”、“高斯定理”等等。馬可尼是發(fā)明無線電的人。高爾頓,名聲不大好,他有個“優(yōu)生論”,不過通常大家知道他是達爾文的親戚。特斯拉,我們現(xiàn)在有一個物理量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也是一個在電磁方面有貢獻的人。

      當時這四個人熱衷于用他們發(fā)明的手段去和火星上的高級智慧通訊。設想中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搞無線電,當時馬可尼、特斯拉都在無線電方面有貢獻有發(fā)明,他們向公眾宣稱已經發(fā)明了儀器可以和火星上的高等生命通訊。高斯首先是一個數(shù)學家,他的想法跟物理學家不一樣,他主張用巨型鏡面在地球上排列成特定的幾何形狀,巨型的鏡面反射太陽光,那就會變成一個極亮的大三角。這樣就能夠讓月球上、火星上的智慧生物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特定的幾何形狀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必然是人工的,他們就能知道我們這里是有高等智慧生物的。高斯這個方案最初是為了和月亮上的智慧生物溝通,當時人們相信月亮上是有居民的,后來又有人把他的方案用到火星上。

      這些想法我們現(xiàn)在看來都是天方夜譚,當時他們都是著名科學家,他們這些方案都是發(fā)表在當時嚴肅的科學刊物上的,不是當小說寫著玩玩的。很多名氣非常大的刊物,比如《自然》雜志(Nature)、皇家學會《哲學通匯》等,盡管我們現(xiàn)在一說起來都把它們捧在神壇上,認為都是很高級的科學刊物,其實大部分人并不會去看它們,你真的去看你就會發(fā)現(xiàn),當年它們登過許多荒謬的東西,還有各種好玩的東西。當時刊登是因為他們都在認真考慮這些事情。

      和外星高等生物通訊,也不止針對火星,在當時歐洲科學家心目中,月亮、火星、太陽上面都可能是有高等生物的。這種討論一直到十八世紀末還很熱,但是為什么今天我們去看科學史或天文學史著作,這些討論就沒影了呢?這是因為,后人寫科學史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傳統(tǒng):只寫科學史上成功的事情。其實科學的發(fā)展過程中肯定走過彎路,比如說你到這里來聽演講,你走對路的話肯定很快就到了,但是你中間可能迷過路,你可能繞了三個小時才來到這兒,你告訴別人到新華中心的路怎么走的時候,你當然不說那三個小時繞的路,你肯定說的是那條正確的路。講科學的歷史,人們通常也是這樣,在科學探索過程中的那些彎路都會被略掉,所以通常你去看科學的歷史,就是從一個成就走向另一個成就的歷史。其實在同時,比這些偉大成就更多的,是做了無用之功、搞了騙局、弄出笑話等等的歷史。

      科學發(fā)展終止了火星狂想曲

      到了二十世紀初,有兩件事讓火星故事的熱度驟然下降。第一是望遠鏡越造越大,終于大到能把那些“火星運河”看清楚了—知道這是自然地貌;第二是有了光譜分析的手段。比方說我們看到金星上有大氣,那怎么知道大氣的成分是什么呢?我們不需要把人弄到那個行星上,取樣本回來,所有的遠處天體的大氣里面是什么成分,我們都可以用光譜分析來獲知。所以我們就知道火星上面殘存的那點大氣,人也是不能呼吸的,人到了那地方肯定會死掉。

      這兩個技術發(fā)達到這個程度時,人們一下子就知道了,原來火星表面沒有水,是一個干旱的環(huán)境,當然看不到什么運河了;它幾乎沒有大氣,人或類似于人的高等生物都是不可能在那里生存的。光譜分析造成的最大打擊,是對于太陽上有智慧生物的想法,因為光譜分析讓我們知道太陽表面的溫度是多么高,在那個溫度下沒有任何生物能夠存在,于是大家都知道太陽上不可能有生物。那么月亮上呢?那個時候就知道得更清楚了,月亮上根本就沒有大氣。

      我們所能想象的生物形式,當然只能以我們地球上的作為例子,如果有生命,就必須有陽光、空氣和水,這三個必要條件只要缺一個,生命就無法存在。所以到了二十世紀,火星文明的科學故事一下子就結束了,包括月亮上和太陽上的文明,這些都結束了。這個時候就如我前面說的,想象空間被科學發(fā)展壓縮了??茖W發(fā)展到了二十世紀,人們就很難想象火星上會有偉大文明了。從那個時候開始,火星從一個科學研究的對象很快變成了文學想象的對象。關于火星的文學想象我將放在后面來講。

      當代的火星探測

      我們想要了解太陽系中那幾個鄰居,我們對火星的探測興趣遠遠大于金星,盡管金星也很適合探測,它比火星還要明亮,但因為金星表面有一層非常濃厚的大氣,那層大氣實在是太厚了,把整個星球包在里頭,根本看不見它里面有什么東西。所以,天文學家對著金星大氣,直到現(xiàn)在也無能為力,因此對金星的探測遠遠不如火星。

      對月球的探測,是因為它近,但是月球太小,而且它沒有任何大氣,所以是一個死寂的世界。后來美蘇爭霸,又開始有其他想法了,比如如果在月球上建一個軍事基地的話,那就在地球外層空間占據(jù)上風了。隨著中國科技力量的崛起,我們的決策人士應該也想過這方面的問題。聯(lián)合國曾通過一個決議,宣布月球是全世界共同的領土。據(jù)說美國人曾經想宣布月球是他們的領土,但這個事情在聯(lián)合國沒有能通過。因為是他們最先到那里去,按照以前西方列強搞殖民地的做法,到了一個地方,就宣布這里現(xiàn)在是某某王國的領土了。以前殖民者就是這么干的,美國人想在月球上也這么干一把?,F(xiàn)在月球不是誰家可以獨占的,大家都可以上去。當然受到目前科學能力的限制,難度很大。

      現(xiàn)代對火星,從觀察發(fā)展到探測,主要是向火星發(fā)射探測器,讓它飛到火星上去。這個事情從一九六○年開始,主要是由蘇聯(lián)和后來的俄羅斯以及美國搞的。雖然還有歐洲、日本和印度,這三家其實都只搞過一次,其他三十九次都是美蘇兩家搞的。四十二次里二十五次是明確宣布失敗的,前五次都是蘇聯(lián)搞的,這五次都失敗了,第六次是美國搞的,也失敗了,接著美國搞了第七次才成功了。

      什么叫成功,什么叫失敗呢?發(fā)射一個探測器讓它飛到火星上空,然后讓它著陸,之后還能發(fā)回信號來,那就算成功了。不過這些探測器能獲得的信息很有限。這些探測器里最成功的是美國的“海盜號1”和“海盜號2”,它們先后都在火星成功著陸了。還有類似于月球車一樣的東西,讓它著陸之后還能在火星表面運動,不斷向地球發(fā)回一些信號。有時候并不把發(fā)射器著陸在火星上,而是讓它繞著火星轉轉,拍拍照?;鹦巧吓恼蘸徒鹦遣煌鹦巧洗髿馐窒”?,不妨礙拍照。

      商業(yè)騙局“火星移民計劃”

      接著就要講“火星移民計劃”了—最初籌劃這個講座就是因此事而起的。

      前不久“火星移民計劃”在我們媒體上熱炒過,連央視也不止一次報道過。這個計劃再度引起了人們對火星的興趣,但計劃本身卻是完全不靠譜的,我們下面花一點時間來分析這個計劃。

      簡單來說是這樣一個計劃:一家荷蘭的私人公司,向全世界宣布要搞火星移民。公司有一系列的時間表,哪一年干什么,其中最重要的是二○二三年,要把四名志愿者送往火星。這四名志愿者去了火星就不回來了,他們要住在火星,所以說是移民。還計劃又過若干年要讓那些移民達到二十人。

      第一輪宣傳之后不久,就有媒體對它產生懷疑了:這樣一個私人公司能搞成這事嗎?到了二○一五年,這個公司推出第二波宣傳攻勢,調門更高了,開始討論“未來火星自治社會”,想象移民到那里去了之后,要建立新政府,就要有個新社會了。這個計劃向全世界征集宇航員,誰都可以報名,中國據(jù)說有一萬多人報名,全世界有二十多萬人報名。報名是要交報名費的,報名費也不很貴,一般人也支付得起,當然報名費不會退還。

      前不久有媒體曝出,這家公司總部在一個出租屋里,人們就懷疑這是不是一個騙局,這不是皮包公司嗎?結果公司也承認了,說我們是租了那個房間辦公,這聽著就更像是個騙局了。這個事情到底是不是騙局,我們是可以判斷的。

      在作這個判斷之前,我們不妨了解一點火星的參數(shù)。最重要的有:

      火星和我們地球的距離:大概在五千五百萬公里到四億多公里之間變化。

      火星年:和地球一樣,一年繞太陽轉一圈,它繞太陽轉一圈差不多等于地球兩年。

      火星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說明它比地球小很多。

      火星表面重力:是地球表面重力的百分之四十—這一條非常重要,我們判斷火星是否能移民就必須考慮這一條。

      那么這個火星移民計劃是否可行呢?

      首先,那幾個人到火星上是不回來的,這就意味著他們要在火星上住下來?;鹦巧系拇髿獗旧矸浅O”。煞忠膊皇侨丝梢院粑?,那就必須要生活在一個密封的空間里,呼吸那里面的空氣。人類在地球上已經做過實驗,制造過一個系統(tǒng),里面有土壤、空氣等等,把它密封起來,然后讓人在里面生活,希望它自己能夠循環(huán),但是這個實驗到現(xiàn)在為止都是失敗的。這種人工制造出來的小型封閉系統(tǒng),時間稍微長一點(比如幾年),就惡化崩潰了,至今沒有成功。那個荷蘭公司說他們要在二○二三年把人送上火星,你算算,離開現(xiàn)在只剩八年了,這樣的生命支持系統(tǒng)在地球上已經實驗了幾十年都沒成功,還剩八年能不能成功?大部分人認為是沒有希望的。

      其次是航天器的運載能力問題。就算上面的系統(tǒng)成功了,這個系統(tǒng)必然是非常龐大的,是把這個系統(tǒng)造好了運到火星上去呢,還是把材料運到火星上去裝配?無論哪種方案,以人類現(xiàn)有的航天能力,都是遠遠做不到的。前面我們說到從一九六○年起蘇美發(fā)射的火星探測器,那些探測器是非常小的東西。在飛往火星的路上,航天器的大部分體積和重量都損耗在燃料上,只能把很小的一個東西送到那里去。在可見的將來,要把上面講到的這種生命支持系統(tǒng)送上火星,是不可能的。把器材送過去裝配,或者裝配好了送過去都是不可能的,現(xiàn)有的航天運載能力離這個還有非常大的距離。

      不妨對比一下美國新的火星探測計劃,這是NASA(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最近公布的,要在二○三五年左右把人送上火星。假定這個計劃可行,也要比荷蘭公司的計劃晚十二年。美國人的計劃只是把人送到火星上去,還要回來的,就像他們派宇航員到月球上去登陸,登陸一下就回來,不需要上面講的那種生命支持系統(tǒng)。而NASA這樣的機構,雖然這些年經常面臨經費削減問題,但是它所擁有的資源,跟荷蘭的私人公司比那是可想而知的,NASA的資源不知道比那個荷蘭公司雄厚多少。

      雖然歷史上像弗拉馬利翁、洛韋爾的天文臺都是私人的,有錢就能搞,但是航天畢竟和搞個望遠鏡看看不一樣,航天需要的錢遠遠超過私人天文臺許多個量級。而且這個荷蘭公司又不是什么世界首富之類的人在支持它,它其實是沒錢的,它還要拿它的報名費來運營。這二十萬人的報名費能干什么用,能夠弄一個航天飛船到火星上嗎?這根本不可能。我那會兒就開玩笑說,它那點錢就支付房租也許差不多。

      致命的火星大氣問題

      最致命的問題是火星大氣,這個問題不解決,所有火星移民計劃都無從談起。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稍微說得多一點。

      按照現(xiàn)有的科學理論,行星大氣是可以制造的,行星大氣成分也是可以改變的。這兩條在理論上是可以成立的,不過在技術上當然還從來沒有人實踐過。比如科學家早就設想過如何改造金星的大氣,讓它適合人的呼吸,這種想法是有的。

      但是火星上的致命問題是,火星現(xiàn)在只有非常稀薄的一點點大氣,它的大氣只有地球大氣密度的百分之零點八,連百分之一都不到。為什么它的大氣如此稀薄?就是因為火星的重力太小了—剛才我們說到它的重力是地球表面重力的百分之四十。要知道,一個行星要有足夠大的表面重力,才能把空氣分子吸住,保留它的大氣。我們地球剛好是有這個重力的,大氣是濃厚的。月球上為什么一點大氣都沒有?就是因為月球的重力只有我們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所以它任何空氣都吸不住?;鹦巧系闹亓μ。蛔】諝?,所以即使可以制造出一個火星大氣來,也保存不住,不久它也會散逸到太空中去。

      以人類現(xiàn)有的科學能力,改變一顆行星的重力是不可能的。

      火星移民不可能長期生活在密封的罐子里,現(xiàn)在去火星移民計劃的網站上看,宣傳主頁上就是一個一個大罐子,是打算給早期移民剛去的時候住的。但你要去征服這顆行星,你就要跑出去,而跑出去你就沒法活。盡管還可以想象宇宙中有別的生命,那種生命不要空氣不要水,它也可以是某種生命,但這肯定不是我們人類。

      二○二三年離現(xiàn)在太近了,八年很快就會過去,如果大家八年后還記得此事的話,大家會同意我現(xiàn)在的判斷是對的。我很有把握,八年后這個事情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一開始就對媒體說這個事情是不靠譜的。

      媒體在“火星移民計劃”上的表現(xiàn)

      這個火星移民計劃和媒體之間有一些明顯的互動,值得我們談談。

      在這個事情上,我們國內媒體的表現(xiàn),總體說來是令人失望的。在第一波報道中,我們的媒體普遍正面報道了這個計劃。你們如果現(xiàn)在去查的話,在第一波報道里幾乎查不到任何質疑的意見。

      我那個時候就對媒體發(fā)表了質疑的意見,結果報紙把我的話縮到很小,在報道了整整兩個版面之后,在最后一版最右下方的一個角落里,留了兩句話,說江曉原表示這個事情是可疑的。

      當時他們采取什么方式來報道呢?第一是跑到那個公司的官網上去,把它的宣傳材料翻譯過來,自己的官網當然是正面宣傳它自己的。第二,不是有一萬多個中國人報了名嗎?他們就去采訪那些報了名的人,那些報名的人就說自己有航天夢想,他們展開幻想,想象我們作為第一批從地球派到火星的移民,將來為人類尋找第二個家園等等。這樣一講,聽得人很興奮,熱血沸騰。

      連央視都不止一次播報過這個計劃,這實際上是在替這個公司做商業(yè)宣傳。本來這個公司就有點像空手套白狼一樣,什么錢也沒有,它想靠在國際上宣傳來籌錢。我們的媒體在兩個層面上誤導了觀眾:

      一是科學層面,因為這樣正面報道這個移民計劃,就讓公眾誤以為移民火星在科學上是有可能的;第二,媒體是有義務的,我們要求媒體給公眾以正確的信息,正面引導公眾,不是讓你去給一個商業(yè)騙局做宣傳。何況你不是拿了錢去幫他們宣傳,你是免費幫他們宣傳。拿了錢幫別人宣傳當然也不好,甚至在道德上更不好,但是免費幫他們宣傳不是顯得很傻嗎?那是一個騙局,你免費去幫那個騙局張羅,連那個騙子都會暗暗笑話你。這實際上是給我們中國媒體丟了臉。

      如果你不想在這兩個層面上誤導觀眾,首先,你在第一階段為什么不去采訪我們航天界的專家呢?你干嗎老是去采訪那些報名的年輕人?那些年輕人對科學不太懂,只是出于好奇或好玩才報名的。到了第二階段,有的媒體才想起來去采訪歐陽自遠院士了,歐陽院士當然告訴他們這個是不靠譜的。

      當時這些媒體是一頭熱的—只知道熱愛科學,他們一聽往火星上移民,這個事情太科學了,又是航天,又是尋找第二個人類家園,從一開始他心里就打定主意了,主題先行了:這個事情好,我要給它宣傳。

      后來我在《文匯報》上寫了一篇文章分析這個事情,我們的媒體為什么會這樣做,是因為他們腦子里的科學主義??茖W主義就是無限崇拜科學的,一聽到有人在搞一個科學項目,要往火星移民,他想當然就認為這個項目是美好的事情,他就不會去想這個項目是不是有問題。比方說宇航員的身體要求是多么高,你到全世界去海選宇航員?你又讓大家交報名費,那不是斂財嗎?像這種事情,你如果腦子里有一根弦,你一看就會懷疑的。再說你還有科學常識嘛,知道那個事情是不靠譜的。

      等到后來國外一些媒體也開始質疑這個計劃了,說這個計劃是不靠譜的,我們國內一些媒體還不肯改正前面的錯誤。我們當然也不會要求他登一個道歉啟事說我們前一陣子的報道不正確,但你至少現(xiàn)在把正確的信息報道了也行。但是我們有些媒體是這樣的,前一陣子義務宣傳很起勁,后來知道有問題了,就都不響了,也不提這件事情了。還有的媒體為自己辯護,說不應嘲笑人們的航天夢想,好像這么一辯護,那個錯誤就沒了。對??!航天夢想是不應嘲笑,我也不主張嘲笑,但是媒體是有責任的,你對公眾負有責任,公眾現(xiàn)在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會受媒體影響的,你知道你能夠影響公眾,你在這種問題上就應該持慎重態(tài)度。

      對這個所謂的火星移民計劃,我前不久寫過一篇專欄文章,我認為我們用不著整天去討伐它,我們知道它是一個商業(yè)騙局,看它能不能玩下去,看它能玩到什么程度,最后到了二○二三年,這種騙局最大的可能是不了了之。最后那些錢,像我開玩笑說的,付房租被付掉了一部分,還有一些宣傳費用什么的,然后不了了之,那也不會有多大的危害?,F(xiàn)在看來它也不至于給社會造成多大危害,基本上就屬于西方那種層出不窮的騙局。

      幻想中的火星文明

      最后,我們來回顧幻想中的火星文明。自從科學發(fā)展壓縮了火星的想象空間,大家都知道眼下火星是不可能有高等智慧生物了,但它變成了幻想對象,倒是如火如荼了。在這個幻想的途徑上,產生了大量的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作品。

      關于火星文明的科幻小說,最有名的就是英國威爾斯的《星際戰(zhàn)爭》,注意它的年份是一八九八年,那時火星的想象空間還沒有被壓縮掉,大家還相信火星上可能有智慧生物。威爾斯的《星際戰(zhàn)爭》就是我們熟知的“火星人大戰(zhàn)地球”,電影也至少拍過兩次。最后一次是湯姆·克魯斯演的。小說里想象的,是火星上的高等智慧生物來侵略地球,不過最后雖然在科技上把地球人打得落花流水,卻因為受不了地球上的病毒,被地球上的病毒感染后失去了戰(zhàn)斗力,這才失敗。這個屬于比較簡單的想象,想象外星生物侵略地球,這種類似的故事有很多。

      科學家們不是說火星這會兒表面水也沒有了,大氣也幾乎沒有,那是一個死寂的世界,但是我們可以想象火星曾經有過非常發(fā)達的文明。電影《火星任務》(Mission to Mars)代表著一種對火星文明的更高級的想象,這種想象到現(xiàn)在還有生命力。想象的故事是這樣的:

      火星人在幾億年前就發(fā)展出了強大的星際航行能力,已經找到了新的家園,他們知道火星這個星球已經不能用了,就在幾億年前遷走了,遷到了太陽系外的某個行星上去。臨行他們在鄰居地球上播撒了一些生命的種子,然后留下一個火星人留守在火星上,給她的任務是在火星上等待,一直要等到地球上的生命逐漸進化,進化到有一天地球上的宇宙飛船飛到火星上來的時候,她的任務才算完成,她就可以回去了。這個火星人在火星上留守了幾億年。你想想看,幾億年一個人留守在那里,多痛苦??!所以當她一看見地球上的宇航員時,眼淚就流下來了!火星人終于看到了,他們播種的那個生命,經過了幾億年的進化之后,終于進化到可以弄一艘飛船飛上來的地步。

      這樣的想象空間一旦被打開的話,就是無窮大的,你甚至可以想象上帝就是一個火星人等等。

      在電影《火星任務》里面,還利用了一個很重要的傳說—“火星人臉”。電影中火星人就是從一個巨大的、像人臉一樣的建筑中出來的。好多年前就有一張照片流傳著:在火星上有一張人的臉。網上這張照片也很流行,并且有一種說法,說這個照片是NASA流傳出來的,說是NASA派的探測器在那里拍攝的,當然NASA是否認的,說這完全是“光與影的幻覺”而已。但網上經常有這樣的東西,民間總是想象說,NASA這種機構經常干不可告人的事情,經常有政府讓它搞些秘密計劃,他們偷偷在火星上探測神秘的文明遺跡等等。關于“人臉”的傳說在很多有關火星的書上都會提到,看看那張照片,確實像人的臉,但這也完全可能是自然地貌形成的巧合。

      關于火星的幻想作品中還有改造火星大氣的,比如電影《紅色行星》(Red Planet),故事里科學家改造了火星大氣,使得人能呼吸了。當然這個作品回避了火星大氣的致命問題,即火星重力保不住它的大氣。但是我們知道在幻想電影里,大氣這個問題經常是被忽略的。那些星球上就算有大氣,也是不能呼吸的,因為成分不對,如果大氣成分和我們地球上的不一樣,對地球人來說就是毒氣,一呼吸就會死掉的。但拍電影不能一直讓宇航員戴個頭盔,那我們連俊男美女的臉都認不出來了??苹米髌分饕膊皇墙o你上科學常識課,所以作品里有很多地方可以突破或忽略那些常識,為的是強調它的主題。

      那顆行星上到底發(fā)生過什么呢?

      最后,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在我看來,即使我們同意科學家現(xiàn)在說的都對,那我們對火星的想象空間也沒有被壓縮到零。這個想象空間還是有的,因為我們對火星的了解還遠遠不夠。比如,現(xiàn)在還有沒有人類踏上過那個行星。那個行星有幾十億年的歷史,在這幾十個億年中,那顆行星上發(fā)生過什么事,確實很難說。那顆行星上曾經有過某種高等文明的可能性,也不是能夠絕對排除的。

      比方說,那上面奇怪的生物只需要呼吸非常少的空氣就夠了,以至于它那個只有地球大氣百分之零點八密度的空氣已經夠了,可不可能呢?甚至在那里的生命形態(tài)是不需要空氣的,那也不是不可能的。另外,現(xiàn)在它表面沒有水,不代表以前沒有產生過表面上的水。現(xiàn)在又有一些證據(jù)說,它地下可能是有水的,我們知道在幾十億年里一顆行星的地質變化也是非??捎^的,也不排除它表面上曾經是有過海洋的,誰知道呢?也許,現(xiàn)在在它的下面有水,下面有水本身也有很多的想象空間。那我們按照地球上的生命要素,水也有了,也許在那個密閉的地下空間里連空氣都有呢?

      這些事情都是很難說的。關于火星的故事,我為什么說“在幻想與現(xiàn)實之間”?因為這個故事確實還沒有結束,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如果有一天,人類到火星上面去了,有了更多的發(fā)現(xiàn),這個故事也可能完全重寫。

      本文系作者二○一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在新華·知本讀書會所作演講。錄音整理:李妍如

      猜你喜歡
      馬利翁弗拉運河
      獨占鰲頭的運河傳奇
      走向世界(2022年18期)2022-05-17 23:03:14
      文化,讓運河“活”起來
      金橋(2021年6期)2021-07-23 01:27:04
      《中國運河志》簡介
      如泰運河謠
      黃河之聲(2020年11期)2020-07-16 13:27:12
      因期待而成長——“皮格馬利翁效應”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的運用
      圣犬
      攝影之友(2018年2期)2018-03-03 00:23:28
      論皮格馬利翁效應對蓋茨比成敗的影響
      像偵探一樣解讀名畫
      皮格馬利翁效應
      天籟之音等
      蓬溪县| 克山县| 武安市| 永仁县| 蒙自县| 济源市| 嵊泗县| 恩平市| 溆浦县| 松原市| 海阳市| 许昌市| 黄浦区| 康乐县| 通许县| 桐乡市| 边坝县| 余江县| 宜君县| 梁平县| 宜阳县| 布拖县| 云霄县| 商丘市| 郑州市| 雅江县| 中超| 体育| 始兴县| 兴义市| 高雄市| 恭城| 建德市| 繁昌县| 武宁县| 虹口区| 耒阳市| 将乐县| 固镇县| 皋兰县| 绥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