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背景下的“匠人精神”塑造

      2015-05-30 15:21:13潘墨濤
      理論探索 2015年6期
      關鍵詞:公職人員

      潘墨濤

      〔摘要〕 推進政府發(fā)展和治理現(xiàn)代化,需要以“匠人精神”的理念來改造和建設政府,這主要決定于民主、責任、服務、質量、效益、專業(yè)、透明和廉潔八個要素。其中,責任、服務、質量、專業(yè)和廉潔是善政對我國政府建設的要求,更是我國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對“匠人精神”的直接訴求。我國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與塑造“匠人精神”需厘清三個關系:在“專業(yè)精神”與潛質通才的關系問題上,專注于做事與培養(yǎng)通才并不矛盾;在“精益求精”與政府績效的關系問題上,要將精益求精的嚴謹態(tài)度擴大到治理時效中;在“細化分工”與整體政府的關系問題上,分工與合作其實不是對立物,良好的“匠人精神”反而會起到粘合組織的作用。在我國政府中塑造“匠人精神”,應加強公職人員的職業(yè)道德及組織認同感,注重政府組織的現(xiàn)代化模型、結構及運行,做好具體的、科學的制度與機制安排。

      〔關鍵詞〕 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匠人精神”,公職人員,政府組織,制度機制

      〔中圖分類號〕D630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175(2015)06-0082-04

      推進政府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要求政府組織自身進行一次從頭到腳、從精神到體系的全方位變革,僅僅關注體制和治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是不夠的,更要關注實際中遇到的政府組織中“人”的問題。當前,“技術成了社會高度復雜性和高度不確定性的根源。然而,我們在近代以來所形成的依賴技術的慣性又一時無法改變,反而在問題成堆的地方更加增強了對技術的期待” 〔1 〕。面對政府治理創(chuàng)新的課題,我們不僅需要在技術層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組織層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同時,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公職人員的精神層面,關注“公共人”的重塑,關注新政府治理精神和政府“匠人精神”的塑造。

      一、推進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需要“匠人精神”的理念和動力

      “匠人精神”又稱工匠精神(Craftsmans spirit),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chǎn)品精雕細琢,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zhí)著的堅持和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匠人精神”的內涵包括專業(yè)敬業(yè)、精益求精、專注耐心、一絲不茍與堅定不移。具體來說,真正的“匠人”可以為了自己的產(chǎn)品花費數(shù)十年時間,“十年磨一劍”,一個企業(yè)更能夠用上百年研究、制作一個產(chǎn)品,贏得世人的傾心。因而,事物被匠人制作成藝術品,被賦予匠人的靈魂,匠人也在制作工作中體會工作、職業(yè)的價值和意義,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毫無疑問,“匠人精神”來源于人類社會的專業(yè)分工,社會勞動分工是“匠人精神”萌發(fā)的最重要前提。從政府發(fā)展角度來看,“匠人精神”之于政府也同樣彌足珍貴。自政府組織成為與其他社會組織不同的獨立組織、公共行政管理成為一種獨立的職業(yè)開始,政府就擔負著創(chuàng)造和維護公共利益、處理公共事務的社會責任,這種基于公共事務的社會分工讓社會對政府“匠人精神”的期待成為可能。當前,在公共服務領域,尤其是在地方基層政府一級,直面社會并提供公共服務的政府公職人員秉持什么樣的職業(yè)態(tài)度和職業(yè)品格是影響政府發(fā)展和治理的基本問題。政府公職人員所應塑造的“匠人精神”,不僅僅要求“關注產(chǎn)品與服務”、“精益求精”,同時也賦予了“吃苦耐勞”、“甘于寂寞”、“樂于奉獻”等公職人員的職業(yè)精神??傊谡畠人茉斓摹敖橙司瘛?,既突出“匠人精神”的本質,也包含了公職人員的“公共人”屬性和職業(yè)精神,同時,也更凸顯了社會對政府公共服務最基本的期望。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chuàng)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zhí)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就是要從小事做起,從細處抓起,改造政府,追求“善治”。政府欲善其治,必先善其政。善政應當具備民主、服務、責任、質量、效益、專業(yè)、透明和廉潔八個要素,此八個要素幾乎都是“匠人精神”所聚焦的重點。其中,責任、質量、服務、專業(yè)和廉潔是善政對我國政府建設的要求,更是我國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對“匠人精神”的直接訴求。從這個角度來分析,“匠人精神”正是我國政府所欠缺的品質,推進政府發(fā)展和治理現(xiàn)代化,需要以“匠人精神”的理念來改造和建設政府。

      (一)責任:塑造富有“匠人精神”的現(xiàn)代政府,就要使政府真正專注于治理責任。明確政府責任,建設責任政府,明確和重視政府的回應性,是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在當前社會發(fā)展階段,政府所面對的公共事務和管理問題愈加復雜化,政府治理繼而變得更加碎片化。碎片化的政府治理并不是問題,問題在于政府治理難度的增加,難以科學有效地履行政府的治理責任。塑造富有“匠人精神”的現(xiàn)代政府,就是要以專注于細節(jié)的“匠人精神”來提高政府公職人員的責任意識,在紛繁復雜的公共事務面前,使政府真正專注于治理責任,做好每一件事;同時,富有“匠人精神”的政府是習慣于“自我較勁”的政府,塑造“匠人精神”就是將履行責任真正作為政府根本責任的內化過程,將“回應顧客”作為政府的根本責任并提升到精神層面,完善政府履責的機制,提高政府履責能力。

      (二)服務:“匠人精神”將服務內化于人心,讓服務成為政府“匠人”的工作追求。“政府的責任就是以最有效益的方式提供使其顧客滿意的服務和功能” 〔2 〕11,我國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將政府服務職能的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將服務從責任體系中抽出,堅定地推動服務型政府的理論和實際的建設。政府治理對于“服務”這個現(xiàn)代政府基本理念的追求,需要“匠人精神”在思想上作為推動政府服務完善和發(fā)展的重要基礎。首先,強化政府的服務屬性,就是要建設一個“辦事的政府”,而不僅僅是“發(fā)聲的政府”。建設富有“匠人精神”的政府,就是將政府的工作重點圈定在為人民服務的實事上來,使政府公職人員更加聚焦于自身服務職責和工作,排除多余干擾,“多做而不多說”。另外,所謂“事在人為”,我國服務型政府的改革絕不應脫離公職人員的“自身革新”,我們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服務型政府的關注也絕不應停留在組織建設方面,更應當關注“為事之人”。服務型政府將服務定位為政府公職人員的最基本職責,“匠人精神”則將服務內化于人心,使工作職責與人更好地結合起來,從而真正讓服務成為政府“匠人”的工作追求。

      (三)質量:“匠人精神”專注于工作結果與質量,成為政府公共服務的質量保障。理查德·桑內特將“匠人精神”定義為,“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 〔3 〕76,“所有領域的匠人精神都需要自我約束和自我批評;標準最為重要,對質量的追求理想地變成其自身的目的” ?〔3 〕76。公共組織也不例外,我國政府要推行善政,必須關注政府行為的結果,重視公共服務的質量?!敖橙司瘛睂W⒂诠ぷ鹘Y果與質量,這是最基本的特點。在我國政府中塑造“匠人精神”與善政的要求相互契合。我國政府治理追求治理結果,以服務質量為價值標準,尤其需要“匠人精神”為政府公職人員帶來一種“因成果而自豪”的意識,將自我所提供和產(chǎn)出的公共產(chǎn)品作為個人心理滿足的載體,將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公共產(chǎn)品作為自身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正因如此,塑造“匠人精神”才會成為良好治理的助推力,成為政府公共服務的質量保障。

      (四)專業(yè):“匠人精神” 是治理行為的規(guī)范化和專業(yè)化追求,與政府治理的專業(yè)化相契合。俞可平說,衡量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是否現(xiàn)代化,有五個標準,即公共權力運行的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民主化、法治、效率及協(xié)調 〔4 〕4。我們在政府中塑造的“匠人精神”既是效率的表現(xiàn),也是一種有效的協(xié)調,更是一種治理行為的規(guī)范化和專業(yè)化?!吨杏埂穼懙?,“致廣大而盡精微”,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無論是協(xié)同治理理論,還是協(xié)作性公共管理的實踐,都對公共事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為細化分工的要求。不僅僅是在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公民個人之間的分工協(xié)作方面,而且在政府內部治理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方面也愈加趨于細化。政府更為專業(yè)化的分工,要求公職人員改變在紛繁復雜的公共事務面前僵化的思維,而要求其專注于服務工作本身。如此,“匠人精神”與我國政府治理在對更為專業(yè)化的追求上契合起來。推動我國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要求更為負責的政府、規(guī)范的體制和專業(yè)的公職人員,這種專業(yè)化的訴求無論在組織安排上,還是在政府治理的思維變化中,都體現(xiàn)了“匠人精神”所秉承的基本內涵。分析表明,專業(yè)化不僅是我國政府治理的發(fā)展趨勢,也是塑造“匠人精神”的基本要求。

      (五)廉潔:“匠人精神”是一種“安靜”的為政理念和方式,有助于廉潔政府建設?!肮鳎?。我國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最為突出也是曝光率最高的問題就是政府的廉潔度問題,面對這個問題,我國政府同樣可以取經(jīng)于“匠人”。“匠人精神”在我國政府對廉潔度的訴求中,所能提供的精神資源是一種“安靜”的處世之風。由于對工作本身的專注,對結果的悉心追求,一切外在因素都不足以影響“匠人”對于完美的追求。塑造“匠人精神”,就是要營造出這么一種專注于工作的“安靜”而“忘我”的環(huán)境,“匠人精神”就是以這樣一種近乎于“愚”的方式,將人與工作結合起來,安靜享受工作帶來的尊嚴與榮譽,克盡職守。我國政府應有的“匠人精神”不僅要關注產(chǎn)品本身,“自我較勁”,關注質量,它更是一種“安靜”的為政理念和方式,是一種對職責的長期默默地堅持。堅守職責,克盡職守,安靜做事,低調做人,這對于我國廉潔政府的建設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

      二、打造符合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的“匠人精神”,要厘清三個關系

      我國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與“匠人精神”有諸多緊密的契合點,塑造政府的“匠人精神”,對于推進我國政府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是不無裨益的。不過,將一種經(jīng)濟體系中甚至是傳統(tǒng)手工業(yè)模式下的相對傳統(tǒng)的精神理念作為推進我國現(xiàn)代政府發(fā)展的助推器,又必然會出現(xiàn)許多理論和現(xiàn)實的質疑。所以,將“匠人精神”理念借鑒過來以推進我國政府的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在理論和現(xiàn)實中需要梳理清楚以下三個關系,解答塑造我國政府“匠人精神”的各種質疑。

      (一)“專業(yè)精神”與潛質通才的關系:專注于做事與培養(yǎng)通才并不矛盾。專業(yè)分工與潛質通才問題一直是行政組織管理的難題。必須承認,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及公共事務復雜化和碎片化,現(xiàn)代行政管理、現(xiàn)代政府治理所需要的并不僅僅是行政專才,通才同樣影響著政府行政的效率和治理的成效。所以,“匠人精神”將專業(yè)分工提升到理念高度,近乎迷信地要求政府治理專業(yè)化,重視專業(yè)人才,忽視潛質通才,這都是必須承認的事實。同時,還有觀點認為,“匠人精神”是強調一種“客觀化”的精神,而這種客觀化的含義就是:由于過分專業(yè)的態(tài)度而只專注于產(chǎn)品和結果,忘記了自我,事物被制造成“物自體”。

      不過,這樣一些批判并不客觀。所謂“物自體”的制造過程,并非一個單純將“專業(yè)精神”發(fā)揚至極限的過程,它同樣是一個個體精神升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體技能與思維的提升都將得益于匠人專注的精神,政府治理也一樣,只有細致的專業(yè)分工,才會有更加完美的治理與更為杰出的公職人員。必須指出的是,在專才還是通才的問題中,對“匠人精神”是有一些誤解的。專注于做事與培養(yǎng)通才并不矛盾。“匠人精神”強調專業(yè)分工,但并不排斥潛質通才;它推崇精益求精的工作,但并不圈定職位。“工作”與“職位”在這里是不同的,“匠人精神”只限定工作的“精細”過程與結果,并不限定個體對多元職業(yè)的追求。所以,富有“匠人精神”的政府,并不是內部職位固化的官僚制金字塔,而應當是負有“公共人”責任感的公職人員的職位集合。

      (二)“精益求精”與政府績效的關系:將精益求精的嚴謹態(tài)度擴大到治理時效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論述推進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優(yōu)化政府組織結構時指出,政府機關應“嚴格績效管理,突出責任落實,確保權責一致” 。政府的績效管理問題同樣是我國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的核心問題。政府績效問題就是在政府治理中突出經(jīng)濟、效率和效益的問題,就是追求政府治理“帕累托最優(yōu)”的問題。所以很顯然,在塑造政府“匠人精神”的過程中,“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與政府績效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過分專注完美治理的政府顯然會在治理過程中花費更多的時間與資源,時效性也就成為重要問題。

      對此,應當承認“匠人精神”與工作時效所存在的這種客觀沖突問題,但并不能完全否定塑造富有“匠人精神”的政府對推進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的積極作用。富有“匠人精神”的政府是一個追求卓越治理的政府,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確實有以犧牲時效性而換取優(yōu)質公共產(chǎn)品的可能。所以,面對這種問題,政府治理應當明確強調過程與結果并重,保證公共產(chǎn)品質量前提下創(chuàng)造更多的“過程價值”。換句話說,塑造政府的“匠人精神”,應當將精益求精的嚴謹態(tài)度擴大到對待治理時效中,嚴格按照時間要求、質量要求來評判政府治理的效度,這是克服這個問題最為直接的辦法。

      (三)“細化分工”與整體政府的關系:分工與合作其實不是對立物,良好的“匠人精神”反而會起到粘合組織的作用。“匠人精神”與現(xiàn)代政府的另一個實際問題與矛盾是“細化分工”與整體政府的問題。當前,各國政府從實際問題出發(fā),面對碎片化的公共問題,越來越多地采用整體思維進行思考和解答,推動整體政府的構建來應對公共問題。我國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同樣也將整體政府的建設提上日程,“無縫隙政府”“跨部門管理”等理念更多地被理論界提及,得到了政府的更多關注。在這種情況下,“匠人精神”這種基于“細化分工”的工作理念仿佛在政府治理中并不合時宜。政府分工越細化,越難捏合為一個整體,府際治理也更難以落實,整體政府將為“匠人精神”所累。

      雖然如此,我們仍需要轉換一種方式來看待這個問題?!凹毣止ぁ迸c整體政府的問題其實是分工與合作之間的契合問題。在現(xiàn)代政府理論中,整合部門資源,追求府際無縫隙聯(lián)動的思想是積極進步的,但并不能因此忽視塑造政府“匠人精神”的緊迫性?!笆聦嵣?,分工所產(chǎn)生的道德影響,要比它的經(jīng)濟作用顯得更重要些;在兩人或多人之間建立一種團結感,才是它真正的功能。……它總歸在朋友之間確立了一種聯(lián)合,并把自己的特性注入其中?!?〔5 〕20分工與合作其實不是對立物,良好的“匠人精神”反而會起到粘合組織的作用。正因為明確分工,才會有更多的協(xié)作,有了“匠人精神”,有了更多的相互尊重,政府才會更像一個整體。所以,塑造政府“匠人精神”影響政府整合的看法是幼稚的,“細化分工”與整體政府的問題其實在理論和實踐中都是一個偽命題。

      三、多措并舉,塑造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中的“匠人精神”

      塑造政府的“匠人精神”,有利于推動我國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的進程,有利于推動我國政府治理理論的深化發(fā)展。在我國政府中塑造“匠人精神”,讓“匠人精神”成為推動政府治理的精神力量,應從公職人員、政府組織和制度機制這三個角度來探討。

      (一)加強公職人員的職業(yè)道德及組織認同感。人是政府治理的第一要素,公務員是政府最重要的治理主體,也是政府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最重要的踐行者。塑造怎樣的人,培育怎樣的公務員隊伍,樹立怎樣的工作精神,是政府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中之重。所以,塑造政府“匠人精神”最重要的途徑應當從公職人員本身的角度出發(fā)去探討。首先,應當努力樹立“公共人”的職業(yè)道德,使“匠人精神”成為公共組織職業(yè)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yè)道德來自于長期的道德訓練,以及個體的尊嚴意識。另外,任何職業(yè)的“匠人精神”也都來自于從業(yè)者對于職業(yè)的好惡程度。所謂“嗜之越篤,技巧越工”,從政府的“職位-人員”匹配角度出發(fā),增加“對不同工作的傾向性”在選人用人中的權重,重視個體在職位工作方面的心理傾向,應該也是培養(yǎng)“公共人”職業(yè)道德、塑造政府“匠人精神”的有效途徑。其次,要重視強化政府內部的組織認同感。組織認同感是一種人和組織之間的心理契約。在政府組織與成員之間,同樣存在這樣一種組織心理契約。這種政府內部的組織“認同”所重視的并不是成員的所作所為,而是成員屬于哪里、什么職位。從涂爾干的《社會分工論》中,我們就可以理解個體附加于歸屬感之上的巨大價值,這種價值來源于個人對組織的認可,而個體對組織的認可則又與對工作本身的接受度相互影響。所以,重視政府組織認同感,就是關心公職人員的工作幸福感,歸屬感的提高,工作認同度的提升,對于塑造“匠人精神”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二)注重政府組織的現(xiàn)代化模型、結構及運行。組織是政府治理的第二要素,構建怎樣的政府組織,對于塑造政府的“匠人精神”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從政府組織發(fā)展角度來看,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職能使得政府組織改革必須朝著“扁平化”、“靈活化”的方向發(fā)展,所謂“整體政府”“無縫隙政府”也都是靈活的、扁平化政府組織的具體模型。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塑造我國政府的“匠人精神”,要求政府更多地以公共事務作為組織結構調整的基點,以工作帶動組織發(fā)展,關注公共事務本身,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平臺。其次,從政府組織的功能角度來看,以理性官僚體制為基礎的傳統(tǒng)政府組織結構絕不能全盤放棄,組織的發(fā)展同時也會帶動官僚體制的發(fā)展,這并不是一個新與舊的問題,而是適應性的問題。在塑造政府“匠人精神”方面,穩(wěn)定的理性官僚制結構同樣可以發(fā)揮應有的功能,穩(wěn)定的組織程序、穩(wěn)定的內部環(huán)境,這些都是孕育“匠人精神”所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再次,從組織的運行角度來看,塑造我國政府的“匠人精神”,應當適當打開組織的“枷鎖”,賦予公共服務職能更多的自由,讓更多的“公共匠人”能夠充分發(fā)揮作用,讓政府自身和社會都能夠接受這種公共服務中的“匠人”行為。

      (三)做好具體的、科學的制度與機制安排。塑造我國政府的“匠人精神”,在政府公職人員和組織兩方面都有了具體的安排,最后則需要將組織與個人的兩套系統(tǒng)有機整合起來,這就需要我們從制度機制角度來思考政府“匠人精神”的問題。從制度機制的角度出發(fā),塑造我國政府的“匠人精神”需要具體的、科學的制度與機制的安排。首先,從制度出發(fā),要重視我國政府治理的制度化建設,盡可能地將制度外的規(guī)則、規(guī)范納入制度之內,完善制度體系,給政府治理創(chuàng)造一個穩(wěn)定的制度環(huán)境,為“公共人”的塑造提供制度保障。由此,政府的“匠人精神”才有可能得以孕育,“公共人”的塑造才會更加制度化。其次,從機制出發(fā),完善我國政府的各種組織機制是塑造“匠人精神”的有效手段。從選人用人機制開始,培訓機制、激勵機制、獎懲機制,甚至整個政府的管理機制,都要以塑造“匠人精神”為參考,對事對人的一系列管理流程要以塑造公職人員的“匠人精神”為目標。有了一整套制度機制的保障,并使之得到認真切實地落實,塑造我國政府的“匠人精神”將事半功倍。

      總之,“匠人精神”這樣一種產(chǎn)生于手工業(yè)時代而又盛行于高科技時代的理念,將在我國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起到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將對我國政府發(fā)展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在我國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融入“匠人精神”,雖有理論與現(xiàn)實的具體問題,但只要切合我國政府發(fā)展的實際環(huán)境,尋找到我國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與“匠人精神”的有效契合點,就能形成推動政府改革的崇實務實支點。毫無疑問,這方面也提出了今后政府改革的任務,也是政府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直接課題。

      參考文獻:

      〔1〕張康之.論高度復雜性條件下的社會治理變革〔J〕.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4(4).

      〔2〕李軍鵬. 責任政府與政府問責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美〕理查德·桑內特. 新資本主義的文化〔M〕.李繼宏,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4〕俞可平. 論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5〕〔法〕埃米爾·涂爾干.社會分工論〔M〕.渠東,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3.

      責任編輯 周 榮

      猜你喜歡
      公職人員
      論公職人員職業(yè)倦怠的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
      我國公職人員雙軌懲戒制度的基本價值
      公職人員進修政策應該向基層傾斜嗎?
      今日財富(2021年35期)2021-01-05 09:13:12
      公職人員上班時間發(fā)朋友圈被誡勉,您怎么看?
      黨員生活(2020年8期)2020-10-29 05:47:00
      張懷芝減薪有高招
      安徽一公職人員成“黑老大”獲刑20年
      尊崇法治,從國家公職人員做起
      人大建設(2018年9期)2018-11-13 01:10:02
      公職人員結婚禮金不超600元
      公職人員家庭財產(chǎn)申報主體比較研究
      東南法學(2016年1期)2016-07-01 17:07:53
      獵槍上的腐敗
      方圓(2014年22期)2014-09-10 07:22:44
      渑池县| 会昌县| 常德市| 郁南县| 平武县| 孟村| 衡山县| 延边| 太和县| 清流县| 罗源县| 临汾市| 黄平县| 乐东| 通江县| 岢岚县| 搜索| 孝昌县| 昌都县| 长宁区| 措勤县| 永丰县| 太湖县| 拉萨市| 池州市| 廊坊市| 民勤县| 建德市| 达尔| 萨嘎县| 光泽县| 灵台县| 定陶县| 常宁市| 疏附县| 清河县| 郴州市| 南通市| 洞口县| 若羌县| 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