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玲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教師要依托情境教學法來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運用媒體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互動與引導讓學生投入到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來。
一、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
根據(jù)我國九年義務教學的要求并結(jié)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可以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歸納為以下幾個特點:
1. 語文課堂教學具有工具性。語文屬于社交類的工具學科,它主要是滿足學生社會實踐和聽說讀寫的需求,從而掌握漢語這門母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開展的是學前啟蒙教育和正規(guī)的聽、說、讀、寫訓練,是我國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基礎。
2. 語文課堂教學具有文化性。語文傳授的是中國的漢語文學,學習的是社交溝通的工具,它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因此,語文課堂教學具有鮮明的文化特性。
3. 語文課堂教學具有實踐性。語文學科承載的是人類文明進行傳承的重任,在課堂教學中側(cè)重于教學內(nèi)容實踐和教學思想感悟,而課堂教學重點也是運用默讀、朗讀、背誦、書寫等手段來鍛煉學生的實習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運用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提煉主要是圍繞著課堂教學參與者角度和課堂教學過程的角度兩個方面進行,這兩個方面對提高小學生語文教學質(zhì)量有積極的作用,其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1. 依托情境教學法來進行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掌握是建立在教師課堂傳授和答疑解惑基礎上的,教師通過創(chuàng)建情境,能夠有效地將課堂知識進行情景展示,促使學生能夠快速理解課堂教學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增強人生價值觀體驗。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貓》這篇散文時,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老舍對于貓的溺愛,可以將老舍先生另外一篇《貓城記》朗讀給學生聽,這篇文章的靈感源泉就是家里剛剛抱回來的黃白色小貓。兩篇文章相互比較,就可以很好地體會老舍對于貓的寵愛。
2. 利用媒體手段來進行課堂教學。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但課堂紀律比較差,感性生活豐富但生活閱歷比較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加強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認識,引導他們充分參與到課堂實踐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桂林山水》一課時,小學生對于桂林的自然風光沒有印象,造成對于課文的理解就會有偏差。在課堂授課中,教師可以采用播放劉三姐的對歌音樂,用PPT播放桂林山水的美麗風光,就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山為什么是奇、秀和險,而水為什么是靜、清和綠。
3. 通過互動與引導來進行課堂教學。小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是強烈的,而更多的課堂交流都被教師以維護課堂紀律而廢止,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扼殺了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情感交流、溝通、鼓勵和激勵等手段來增強課堂互動,引導學生投入到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來,而通過多方位的評析能夠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的掌握程度。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首先倡導學生參與到教師備課環(huán)節(jié),將備課內(nèi)容上傳到信息平臺。學生可以分組討論課堂內(nèi)容,對于課堂的重點和難點做到前期預習,課堂上重點聽講。其次,創(chuàng)建問題情境來指導課堂教學。教師通過提問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而這個過程也是互動交流的過程。最后,通過評析來引導學生歸納總結(jié)。教師針對每一名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果點評,幫助學生在發(fā)散思維的同時進行學習總結(jié),也提高學生歸納總結(jié)的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育十分重要,在課堂講解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掌握課堂教學手段,充分理解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充分釋放課堂激情,將教與學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不斷地完善,才能讓小學生對所學融會貫通,提高他們的語文感知力和領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