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春
摘要:在初中地理 教學中,構建高效地理課堂,可以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地理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單位教學時間內,更好、更快的掌握地理知識,對學習主題有一個整體的認知與把握。結合一線地理教學經驗,談一些認識,為構建高效地理課堂教學提供一個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地理教學 課程改革 高效課堂 教學理念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以及初中學習科目的增加,減負的呼聲越來越強,地理學科的教學時間逐漸被縮減,而學生的競爭壓力和升學壓力并未有實質性地減輕。因此,作為一線地理教師,應該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努力提升教學效率,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本人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下面就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課前調研準備
為了更好地構建高效地理課堂,教師在授課前,必須進行充分的備課準備,本人認為,教師的充分備課并不僅僅是對知識的準備,更應該從多個方面進行準備:
首先,掌握班級學生的基本特點。教師在初接一個班級之后,應該在較短時間內對學生進行較為詳盡地調查了解。每屆學生的生源質量不同,對學生采取的教育教學方法也應該有所區(qū)別,如果教師在進行教育時,對每一屆學生都采取相同的教育教學方法,勢必不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教師應該對學生的主要興趣進行初步地了解。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都明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所在,往往是教師調動學生積極性,落實素質教育,構建高效課堂的參考點之一。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教師在繼續(xù)授課過程中,能夠更為輕松容易,這樣教師就可以把地理教學與學生的興趣點進行巧妙地結合。
第三,地理教師要結合其他學科的教學進度與安排進行授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每個教師的講課內容都是互不統(tǒng)屬,但是在內容上卻有相通的地方。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有意識地把地理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這樣能夠引起學生知識上的共鳴。
二、精心導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的導入也是一門藝術,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導入內容進行精心設計,讓地理導入具有趣味性、知識性、概括性等多方面的優(yōu)勢,在上課之初就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緊緊跟著教師的授課進度進行思考。
當然,導入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該讓自己的導入與教學內容密切的結合,這樣的導入語才是真正有生命的導入語。例如,筆者在講解《海陸的變遷》這一部分知識時,沒有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語言導入,而是給學生播放了一個精心剪裁的火山噴發(fā)與地殼巨變的視頻短片,讓學生通過視頻資料,感受歷經千年的滄海桑田的變遷。通過畫面感十足,有一定氣勢的視頻資料,讓學生進入到一種渴求知識的意境中,從而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前期效果。
三、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參與
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不能忽視的第一要素就是學生。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一線教師已經達成一個共識,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人。但是長期以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許多教師習慣于自顧自地進行授課,學生的參與度是比較低的,這樣的教學模式不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也不可能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例如,筆者在講解《世界的語言與宗教》的時候,考慮到班里有一些外地的同學,他們肯定也會一些家鄉(xiāng)語言,然后讓外地的同學說一些家鄉(xiāng)話,讓班里的同學感受一下不同地區(qū)不同語言的形式。然后再引入新課,這樣學生對語言就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構建高效地理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效的措施,就是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這樣學生的思維會一直處于活躍的狀態(tài),不僅不會走神,而且會自主的進行探究合作,最終有效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四、教師要處理好角色、觀念的轉變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也應該發(fā)揮相應的轉變。傳統(tǒng)課堂中,一些教師習慣于自己的講解,而不太重視學生的參與。這種較為落后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新改革大形勢的要求。
首先,教師應該進行角色的轉變。教師應該從課堂教學的主宰者,逐漸向教學的組織者與引導者轉化,教師應該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行為,這樣才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其次,教師要和學生構建一種全新和諧的師生關系。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師生關系往往是不對等的,教師處在高高在上的地位,學生往往處在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至少在教學關系上,師生之間是不對等的。但是在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師生關系已經不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中了,在教學之余,教師應該利用一些課下的時間了解學生,建立朋友式的師生之間平等的友好關系。
五、充分發(fā)揮學習小組的作用,創(chuàng)造合作進取的學習氛圍
在構建地理高效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是地理教學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到更好地發(fā)揮。若想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必須重視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努力構建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而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這種學習方式,便于學生自主性和自由性的發(fā)揮,有利于開放性的學習。學生在學習小組中,能夠結合自身的特點,在小組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把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的學生集中在一個小組中,進行合作學習。雖然兼顧了不同同學的差異,但是也必然會有考慮不全面的地方。因此,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進行過程中,應該給學生留有一定的空間。雖然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周密的設計安排,但是也應該留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一個查漏補缺的機會。
總之,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特定的教學內容,做好課堂教學的設計,這樣才能更有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地理課堂也做出了相應的變化,每個地理教師也不斷結合課改理念進行自身教學模式的調整。每個教師結合學生特點,結合學科特點,積極投入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去,相信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必然大大提高,素質教育也必然一步步落實。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袁孝亭.王向東:新課程理念與初中地理課程改革.2012.
[3]論投影媒體在地理教學中的功能:中學地理教學.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