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烹調(diào)出真正美味的東西,我們不僅要敬畏食材,還要敬畏火候,無論你用多么高科技的手段進行烹飪,吃調(diào)味的同時也是吃火候。
《味的道》
作者:二毛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3月
解讀 ?1916年章太炎才把“味道”這個詞用在食物上,之前是沒有“味道”一說的,評價食物只有好吃、不好吃。這個“道”字暗藏了很多玄機,包括人們獲得食材的方式、烹制食材的方法,也包括對待食材的態(tài)度。簡單來說,就是“人與食物的關(guān)系”。
二毛一直在味的道上尋尋覓覓,探求味與道的真諦,并將飲食之道用詩歌、哲學和情趣調(diào)味寫進書里。在《味的道》中,二毛以詩人和美食家的雙重身份,與袁枚的《隨園食單》對應(yīng),解讀隱藏在兩百多年前隨園會所里的佳肴,探尋是否更能接近“味道”本身,同時也遠眺一下今天的“味”與那個時代的“道”之間的距離。
二毛 美食作家、上世紀80年代莽漢主義詩派代表詩人之一、 《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開有知名餐館“天下鹽”,著有《民國吃家》《碗里江山》《媽媽的柴火灶》等。
誰能告訴我/體溫要達到幾成油熱/情欲該拿到什么火候/才能使美女細嫩可口/然而真正的美女/拒絕爆炒或紅燒/順從清蒸、沐浴或骨瓷器皿
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有須武火者,煎炒是也;火弱則物疲矣。有須文火者,煨煮是也;火猛則物枯矣。有先用武火而后用文火者,收湯之物是也;性急則皮焦而里不熟矣。有愈煮愈嫩者,腰子、雞蛋之類是也;有略煮即不嫩者,鮮魚、蚶蛤之類是也。肉起遲,則紅色變黑;魚起遲,則活肉變死。屢開鍋蓋,則多沫而少香;火熄再燒,則走油而味失。道人以丹成九轉(zhuǎn)為仙,儒家以無過、不及為中。司廚者,能知火候而謹伺之,則幾于道矣。魚臨食時,色白如玉,凝而不散者,活肉也;色白如粉,不相膠粘者,死肉也。明明鮮魚,而使之不鮮,可恨已極。
“火候”一詞源于道家煉丹的術(shù)語。外丹煉制中極講究用火技巧及溫度變化的把握,火候到了,才能煉制出金丹妙藥。又引申為“內(nèi)丹”的煉制,指對意念、神智、氣的控制,必須配合天時進退,把握得當,才能煉成內(nèi)丹而修成圣骨仙軀。也就是《火候須知》中說的:“道人以丹成九轉(zhuǎn)為仙,儒家以無過、不及為中。司廚者,能知火候而謹伺之,則幾于道矣?!?/p>
我開始下廚時,哪曉得火候還有這么高的內(nèi)涵,那時炒菜是遵從大人說的“油多火大作料齊”原則,猛把干柴往灶孔里加。那時的柴火灶旁,往往堆放著不同粗細的兩種干柴和一些易燃的燃料:粗柴、疙瘩柴及木炭頭子,多用于較長時間的煮和燉,比如蘿卜海帶燉骨頭;細柴或干樹枝及油毛氈、自行車舊內(nèi)胎等,多用于爆和炒,比如爆炒我心愛的腰花。
母親毛榮賢和哥哥牟平凡下廚時,都指揮過我這個“火頭軍”,一會兒叫我“加柴”燒大火,一會兒叫我“退柴”燒小火,一會又叫我把灶孔里的木炭紅灰從中間扒向兩邊烘烤著鍋底。有一次我負責燒火,哥哥炒腰花,腰花剛要下鍋時,細柴已全部燒完,火勢漸漸減小,說時遲那時快,我起身抓了一把吃飯的筷子丟進了灶孔里,在那噼里啪啦升騰著猛火和快炒的交響聲中,我們勝利地完成了使腰花脆嫩腴香的光榮任務(wù)。
凡帶“火”及“灬”旁的字,如炒、炸、煨、爆、燴、煎、煮,多數(shù)與火候有關(guān)?!芭搿奔础盁蟆?,“飪”即食物熟了,“調(diào)”指的是加熱前后或加熱之中對味道的“調(diào)和”,所以“烹”和“調(diào)”這對立的統(tǒng)一是以火候為前提的。不同材料、不同炊具、不同傳熱導體以及不同烹調(diào)手法,直接影響著火候的使用程度。現(xiàn)在電飯煲永遠也煮不出柴火鐵鍋做出的香米飯和脆鍋巴了;而燃氣灶上的烹調(diào)之味,也永遠達不到柴火灶上做出來的了,因為完全密封在柴火灶里的鐵鍋,其受熱面積和程度遠大于燃氣灶上的鐵鍋,而且柴火可以猛中帶柔(干而硬的木柴)或柔中帶猛(抽柴留炭),氣火則做不到。
我在北京天下鹽餐廳雖然不能直接砌一個柴火灶(十年前我在成都川東老家砌有柴火灶),但有些特殊的燒烤或特制的煨燉,我會用木炭火來烹制。比如,燒炮煳辣椒做蘸碟,不論是干辣椒還是鮮辣椒,在氣火上燒烤還是在熱鍋里烘焙,永遠不可能達到在炭火紅灰里炮制出來的那種口感和煳香。
其實加蓋鍋蓋也是拿捏火候的一部分,煨、燒、燜等手法都需要加蓋鍋蓋,一是為了食物快速熟爛;二是避免能溶于水的維生素和香氣跑掉;三是揭鍋蓋的瞬間,鍋蓋內(nèi)壁的汽水流入鍋中,使食物更容易柔和。在急功近利的今天,我覺得中國烹飪(特別是餐館、飯店)最大的失誤之一就是拋棄了鍋蓋,因為成百上千的客人在大廳或包間等著廚子上菜啊,哪還有時間去蓋鍋蓋呢?
所以要烹調(diào)出真正美味的東西,我們不僅要敬畏食材,還要敬畏火候,無論你用多么高科技的手段進行烹飪,吃調(diào)味的同時也是吃火候?;鸷蛞辉~早已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和領(lǐng)導、同事、家人、客戶以及戀人的交往中,都需要拿捏“火候”。比如當愛情來臨,什么時候該涼拌,什么時候該紅燒,什么時候用武火快炒,什么時候用文火慢煨,都是需要經(jīng)驗和功夫的?。。ü?jié)選自二毛《味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