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春花
【摘 要】
在教學實踐中,促進學困生主體發(fā)展的幾點嘗試,包括備課時要關注學困生的學習需求;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困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評價時要關注學困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以此來促進學困生的主體發(fā)展,培養(yǎng)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關鍵詞】
學困生 備課 上課 評價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懂得如何尊重自己的學生,賞識自己的學生。特別要尊重學困生,賞識學困生。當愛流入學生心田時,便會化為對知識的渴求和對老師的尊敬,對同學的友愛。這種愛必然會得到美麗的回報,這種愛是轉化學困生的靈丹妙藥。本文以認真努力,但學業(yè)水平較低的小雨為例,談談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是如何做的呢?
一、備課時關注學困生的學習需求
備課時,我不僅備教材、備教法,更重要的是備學生。既注意學生的“共同點”,更十分關注、研究學困生的“特殊性”。
例如:我在備《春到梅花山》時,充分考慮到小雨是農村孩子,對梅花山了解甚少。課前,我給她介紹了一些有關梅花山的風景,也展示了相關的圖片,但是對于小雨來說,還是有點茫然,所以,課前我給她布置了一條作業(yè):關于梅花山,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二、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困生的學習需求
課堂教學中,我會認真考慮到學困生。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及不同的發(fā)展?jié)撃?。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這些個性差異,允許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和思維水平的不同層次。要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的多樣化,尊重學困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水平。
例如:在教學《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時,我問小雨:“你想對老師說些什么呢?”小雨說:“老師,你辛苦了?!彪m然小雨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讓我激動了很久,因為她能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了。有的學生說:“老師,您天天給我們上課,有時候嗓子都啞了,我多想讓您休息呀!”還有的學生說:“老師,您太累了,我多想變成一朵小花,幫您解除一天的疲倦。”……學生的回答是多種多樣的,以此激活了學生的個性。
三、評價時要關注學困生的學習需求
(一)課堂中,學困生出錯時
在語文教學中,孩子經(jīng)常會回答錯老師提出的問題,作為老師,不能一味的對他們進行批評,這樣會挫傷他們的自信心,但又不能不指出問題的所在,讓他們認不清問題錯在哪兒。
我認為,孩子們有著積極的“向師性”,教師的激勵性評價要針對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對孩子的優(yōu)點全心贊揚,對其自尊悉心保護,對其不足耐心引導。用佩服、贊嘆的詞語來點擊其優(yōu)點,讓他們看了能夠繼續(xù)努力、發(fā)揚光大;而采用十分婉轉、含蓄的方式來道出孩子的缺點,語氣親切而和藹,不損傷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讓孩子看了之后會心悅誠服地改正其不足,從而也為自己今后的學習找到努力的方向。這樣的語言,能深入孩子的心靈深處,對孩子的進步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如:在教學《放小鳥》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讀課題,由于方言的原因,小雨同學把“小鳥”的“鳥”讀成了邊音。班上的同學哄堂大笑,她立即低下了頭,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走到她的身邊摸摸她的頭說:“瞧,你的聲音多響亮啊,讀得又很動情,真棒!如果把“鳥”讀準確了,你會更棒的!跟老師讀?!彼S即跟著我念了一遍。我請她把課題再讀一遍,這一次她讀正確了,她的臉上洋溢著笑容,同學們把掌聲送給了她。通過這個事例讓我明白了:當學生回答錯誤的時候,我們不能只是批評,應該在鼓勵中加以指正。這樣既不會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又不會讓他們失去學習的信心。
(二)課堂中,學困生不敢舉手時
有些孩子常常表現(xiàn)出一種膽怯,即使自己能夠做好、說好,但也不愿在眾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這是缺乏自信的表現(xiàn)。愛因斯坦說:“自信是向成功邁出的第一步?!睂W生學習活動中成功的體驗,會產(chǎn)生通過積極學習獲得成功并再次體驗成功的需要。教師應該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發(fā)展,發(fā)揮激勵的教學效應。那么,教師在課堂上如何給學生以評價?在教學中,我嘗試著對他們進行積極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如:在教學《螞蟻和蟈蟈》這一課時,我問同學們:“為什么蟈蟈到了冬天就再也神氣不起來呢?”問題一提完,同學們都在踴躍舉手,而且把手舉得老高,臉上寫滿了自信,希望老師能叫到他們的名字。此時,小雨同學默默地坐在那兒,她低著頭,好像要舉手的樣子。同學們的目光都投向了那個角落,她似乎感覺到了全班同學都在期待著她的發(fā)言,她緩緩地站了起來,臉紅了??吹剿苷酒饋?,我激動地豎起兩個大拇指,說:“你真勇敢,老師佩服你!”這時,教室里響起了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她的臉上也露出了難得一見的笑容,她好像突然有了自信,大聲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她的回答并不比那些所謂的優(yōu)等生遜色,在我的帶動下,我們又一次把掌聲送給了她。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多次通過目光暗示或鼓勵這名學生大膽發(fā)言,我感到了做老師的幸福,只是一句話,就能讓一個孩子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我們要給這些孩子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因為老師的鼓勵感到自己被重視的快樂,由此對語文產(chǎn)生很大的興趣,從而可以從心理上輕松進行語文學習,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碧K霍姆林斯基也強調,對于那些“異樣”的學生,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樣”的態(tài)度和方式對他,因為只有對學生發(fā)自內心真摯的愛,才能給他們以鼓舞,才能使他們感到無比的溫暖,才能點燃學生追求上進、成為優(yōu)秀生的希望之火。
由此可見,我們應該摒棄對學困生的偏見,讓愛的陽光溫暖學困生的心靈,讓愛的雨露滋潤每個學困生,讓他們盡情享受陽光、享受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