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
我在幼兒教育活動中,經常發(fā)現有這樣的現象: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幼兒舉著手高喊:“我!我!”有的甚至用肘部敲桌子,二引起老師的注意,惟恐別人搶了先。教師請一位幼兒說自己的想法時,活動室里還時不時地聽到啪啪的響,等老師問還有不一樣的嗎,又是一陣吵鬧聲,被請到的幾位幼兒神氣十足,可說的想法有的是大同小異,有的是同出一則,還有的甚至與老師的發(fā)問毫無關系。而此時的活動室是不同往常,還沒輪到的仍在下面用肘部伴奏著“我!我!”回答不了的趁機做起與活動無關的事;當然端端正正坐著的也大有人在,但卻一言不發(fā),坐視旁觀。從別人的課堂可以清楚地反映自己的缺陷,這樣的課堂丟失了課堂重要的通行證——傾聽。怎樣在幼兒的教學活動中,讓幼兒的傾聽獲得最佳效果,培養(yǎng)良好的傾聽習慣呢?
一、“聽”從老師的榜樣中流出來
“教師傾聽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優(yōu)秀的教師無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傾聽者。教師有效的傾聽,能讓幼兒感受到一種尊重;教師有效的傾聽,能給予幼兒激勵和幫助;教師有效的傾聽,更是師幼間心靈的溝通。不必對幼兒多說傾聽有如何重要,你的榜樣就是最好的示范?!痹谝郧暗幕顒又校抑蛔⒁饽切┱凇罢f”的孩子表現得怎樣,而對那些正在“聽”的孩子卻很少關注。教師在上課時上身微側、笑容滿面地注視著幼兒并傾聽其說話,以顯示教師的親切、對幼兒的尊重,這種儀態(tài)卻忽略了更大一部分“聽”的孩子,讓“聽”的孩子被隔在老師的關懷之外,不知不覺中給孩子留下一種印象,這是老師和發(fā)言同學之間的事。殊不知,“聽”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全體幼兒的互動學習,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聽”過程中的互動、碰撞和生成,因此如何把聽的任務和權利交給幼兒,留意聽眾的狀態(tài),調動每個幼兒“聽”的積極性,才是老師在活動中最急需解決的頭等大事。
二、“聽”從創(chuàng)設的主題中引出來
幼兒園的幼兒最容易受外界因素的感染,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活動缺乏情趣。因此,作為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結合幼兒的年齡情況,巧妙地運用游戲創(chuàng)設各種吸引幼兒的主題活動,才能讓幼兒在良好的狀態(tài)下自然地傾聽。
1、區(qū)域設置創(chuàng)設情境
“區(qū)域活動,是幼兒一種快樂的、自主的游戲學習方式。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交往過程,所以幼兒在游戲當中,會將視覺信息、聽覺信息以及主觀感受、要求轉換成交往語言或者是按別人的要求做出言語反應?!?例如在活動室里開辟“神耳朵”這樣一個欄目。讓幼兒回憶在活動區(qū)里,聽自己講故事或者念兒歌最認真,聽的最仔細,最有禮貌的幼兒,并將小紅花貼到“神耳朵”欄目里,如果能得到別人送的十朵紅花的幼兒,就能到老師這里領取“神耳朵”榮譽證書和獎品。實踐證明,人們在表揚別人的同時也在鼓勵自己,幼兒好模仿、爭強好勝,有了這欄目,聽的積極性跟以前大不相同了。
2、生活再現創(chuàng)設情境
直觀形象是幼兒學習的直接動力。動畫片小朋友都喜歡看,教學中適時地播放一些直觀的活動的畫面,加上一些神秘感,讓孩子感到驚奇,能有效地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吸引他們,使幼兒產生“傾聽”的愿望。
3、語言描述創(chuàng)設情境
一個真實、有趣、易于操作的交際情境是能有效地喚起幼兒參與的興趣,例如在在教大班《打電話》游戲時,可設計這樣的情境——“今天,你們的Ⅹ老師生病了,讓你們代Ⅹ老師給Ⅹ老師媽媽打個電話。這樣的設計擯棄平面的說教,在虛擬的情境中體悟真實的交往,幼兒怎能不樂于傾聽呢?
三、“聽”從老師、同伴以及家長鼓勵中喚出來
幼兒傾聽習慣的養(yǎng)成,離不開老師、同伴、家長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鼓勵和評價。學前幼兒注意力比較短暫,在我的課堂中,我盡量用不同的話語滿足不同的幼兒,讓幼兒的心跟著老師贊美,同伴的表揚而激蕩。這樣長期堅持從正面評價、激勵,無形中孩子們想得到老師更多的表揚,就能朝著“聽”的方向靠攏。當然,在這過程中暫時落后的孩子更關注些,多鼓勵他們,讓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喜悅,使他們進步得更快,“聽”得更歡。
實踐證明一切,只有教師真正打心底重視孩子“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教給他們“傾聽”的方法,并讓鼓勵和成功陪伴在“傾聽”的左右,讓孩子在實踐中不斷地得到提升,這樣才能撿回那曾被遺失的“傾聽”,這對良好個性的養(yǎng)成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