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素芳
【摘 要】 創(chuàng)新思維是思維活動的高級形式,是一種不受已有方法的限制、不被定勢所拘泥的思維。語文學科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基礎課。語文教學活動中蘊含著無窮的創(chuàng)造因素,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創(chuàng)造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思維;素質教育;學生;培養(yǎng)
一、打破思維定勢
思維定勢是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只考慮一種思路,一條道走到黑,鉆牛角尖,它是妨礙學生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最大障礙。為克服思維定勢,教師應提倡讓學生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去解決同類型的問題,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教師在教學《草》的最后一句:“春風吹又生”時,在黑板上畫出了小草剛發(fā)芽的樣子。一位小學生提出意見,認為老師沒有畫出“春風”,老師請同學們一起來思考:如何畫出春風?那位小學生自己上臺把小草全改成了向右微微彎曲的樣子。這位聰明的小學生打破了一般人認為繪畫要畫事物本身的思維定勢,通過改變小草的形狀,從側面畫出了“春風”。這就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開出的花朵,美麗、動人。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從多種角度去思考問題,學生才能活躍思維,學得靈活。
二、注重求異思維
求異,即堅持答案結論的多維性。學科教學中,尋求“標準答案”、“正確結果”似乎是一種定勢了的思想模式和僵化了的操作程序,這樣的教學活動,完全是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扼殺。培養(yǎng)學生求異思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問題,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不人云亦云。在教《望廬山瀑布》時,筆者讓四位學生上臺據(jù)詩意想象作畫,四位學生都畫出了山峰、瀑布、紫煙,但其中有一位學生畫的山峰不是普通的山峰形狀,而是把山峰畫成了香爐的樣子,另一位學生還在山峰腳下較遠處畫了一個小小的人兒。很明顯,他們倆一個根據(jù)詩意“日照香爐生紫煙”創(chuàng)造性地想象了山峰的形狀,另一個則注意了理解“遙看”,想象詩人在遠處遙看瀑布。筆者表揚了這兩位別出心裁的學生,鼓勵全班同學像他們那樣多動腦筋,把自己的獨特想法表達出來。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才能使學生在求異中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出創(chuàng)造力。學生這樣學習,才是真正有個性的學習,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有生命力的學習!
三、鼓勵逆向思考
逆向思考即拋開總是所提供的條件和習慣的思路導向,進行反向思維的一種方法。在解決一些特殊問題時,這種逆推的方法往往會收到異乎尋常的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從課文結尾處往前逆推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在設計板書時理出貫穿課文的因果鏈條,讓學生明白逆推過程。如《看月食》一課,教學月亮復圓的一部分,就可以讓學生自學,借助板書從“紅銅色的圓影子”開始往前遂層逆推?!扼@弓之鳥》一課要求學生復述課文,可讓學生變序復述,逆向前推,在逆向復述中訓練學生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靈敏度、流暢性和快速組織語言的能力。
四、延遲評判,促進學生發(fā)散思維
對學生進行延遲評價,就是當學生做出一件事或說出一種想法后,不要爭于進行評價,而是讓它處于一種自然發(fā)展狀態(tài),這對于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會使新的想法等緊接著出現(xiàn),原來的想法本身等也會變得更加深入,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也會更加完整。在教學中,教師不要輕易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或提出的建議做出否定的評價,更不要輕率給予批評,要允許學生有思考時間,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判斷和評價。一位教師在教學《亡羊補牢》時,問學生:“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學生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我懂得了要聽鄰居的勸告。”有的說:“我懂了做事要細心,不要因為自己的粗心而有損失?!边€有的說:“我懂得了做錯了事,要立即修補,不然錯誤會越來越大?!庇钟械恼f:“我們既要學書上的鄰居那樣馬上行動,也要學那個放羊人知錯就改?!痹趯W生的發(fā)表意見時,老師沒有刻板地按教參上的標準答案,做出否定的評價。而是延遲評價,創(chuàng)設寬容、民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獨特看法。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把握“延遲評判”的藝術,促進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在一些適當?shù)臅r機,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爭議、辯論,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在爭議、交流中迸發(fā),在充足的思考和學習時間中完善、成熟,在自我判斷和評價過程中得以進一步深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