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女
摘 要:近年來,語文高考中新材料作文的出現(xiàn)頻率呈上升趨勢。本文結合高考新材料作文審題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實例歸納出新材料作文審題要遵循的過程和方法。
關鍵詞:新材料;作文審題;方法
新材料作文是介于舊材料作文與話題作文之間的一種新的作文命題形式。這種命題形式從本質上講是材料作文,從表現(xiàn)形式上講又與話題作文類似。它給定材料,但不給定話題,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樣“過死”,也不像話題作文那樣“過寬”。它吸收了傳統(tǒng)意義上材料作文與話題作文的長處,是一種全新的作文形式。但是與話題作文相較,顯然是加大了審題立意的難度。如何對新材料作文進行準確的審題立意呢?我們先來看下面的例子。
【材料一】
一天,小男孩在草坪上玩,無意中看到一只蝶蛹在拼命向外掙扎。幾小時過去了,蝶蛹似乎沒有任何進展,看樣子已經(jīng)竭盡全力了。男孩實在不忍心看下去了,拿來剪刀將繭殼剪開,捧出肥胖臃腫的蛹,把它放在綠草地上。殊不知他的愛讓這只蛹永遠也不能化成蝴蝶飛翔在空中了。實際上,蝶蛹在繭中掙扎是將體液擠壓到翅膀中??上∧泻⒉欢眠@一道理。
看了這則材料,你有何感想?請結合生活實際寫一篇文章。
審題時,首先確定所給材料的類型。材料一般可分三種:以寫人為主、以寫事為主和以寫現(xiàn)象為主。寫人的材料主要抓人物的性格,寫現(xiàn)象的材料抓本質因由,而寫事的材料先概括事件的開端、經(jīng)過和結果,再采用由果推因法,探討導致事件的可能因素,從而提煉出帶有一般規(guī)律的論斷。本則材料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可以歸納為事件型的。其次,應該注意到事件由相互關聯(lián)、相互依存的不同對象組成,他們在材料中無主次之分。這則材料可以從小男孩和蝶蛹兩個角度去考察。從男孩的角度可以如此概括:男孩無意中發(fā)現(xiàn)蝶蛹拼命向外掙扎(事情開端),于是用剪刀剪破繭,捧出蛹(發(fā)展),使蛹永遠不能變成蝴蝶(結果)。再采用由果推因法思考:蛹不能成蝶,小男孩到底錯在哪里?這時,要敏銳注意到命題人的態(tài)度、情感傾向,善于抓字眼:“不忍心看下去”“殊不知他的愛”,它們透露出材料把握的側重點應是“不忍心”(好心、善意等)或“愛”。最后將這種因果關系進一步抽象,剝離掉具體材料的特點,可以明確知道材料想談“關愛與傷害”“好心與成事”等問題,于是水到渠成地提出觀點,如:愛有時也是一種傷害;錯愛非愛;為之計深遠,才是真愛;好心未必能辦成好事;無知的愛其實是傷害。如果從蝶蛹的角度來講,可采用同樣的方法。先思考這只蛹為什么不能展翅飛翔?讀材料可知,缺少將體液擠壓到翅膀的過程,這個過程雖痛苦,但是必須經(jīng)歷的階段。再由此抽象概括出“拼搏與成功”“奮斗(磨練)與生命”等內容,進一步提出觀點,如:生命因磨練而精彩;成功在于拼搏。
【材料二】
有一次,朋友們在航海家哥倫布家中作客,談笑中又提到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事,話語中流露出不屑與諷刺。哥倫布聽了,只是淡淡一笑,并不與大家爭辯。
他起身來到廚房,拿出一個雞蛋對大家說:“誰能把這個雞蛋豎起來?”
大家這樣試試,那樣試試,結果都失敗了。
“看我的?!备鐐惒驾p輕地把雞蛋的一頭敲破,雞蛋就豎起來了。
“你把雞蛋敲破了,當然能夠豎起來呀!”人們不服氣地說。
哥倫布說:“可是在這之前,你們怎么沒有想到呢?”
上面的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文章。
這則材料仍可看做是事件型的,涉及到哥倫布和他的朋友們。分析這則材料可以從哥倫布和他的朋友兩個角度入手。從哥倫布的角度可如此概括:哥倫布受到朋友們的諷刺(事情開端),他拿出雞蛋要求大家想辦法豎起來,朋友們都失敗了(發(fā)展),哥倫布敲破雞蛋把它豎起來了(結果)。再采用由果推因法思考:別人失敗了,哥倫布卻成功了,原因是什么?這里命題者贊成哥倫布的傾向性是很明顯的。我們可想到“知識”“智慧”“毅力”“勇氣”“胸襟”等因素,故可抽象出帶有一般規(guī)律性的觀點:用實力證明自己;讓別人心服口服;真本領最具說服力;用寬容笑對鄙視;“僥幸”的背后;偶然中有必然。如果從朋友的角度來審題,我們緊扣“流露出不屑與諷刺”“失敗了”“不服氣”,可抽象提煉出以下的觀點:正視他人的成功;學會接納別人的成功;不要輕易鄙視(否定)別人的成功;要學會贊美;吃不到葡萄別說葡萄酸。
綜上所述,新材料作文的審題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細讀材料,明確要點??床牧仙婕澳男┤嘶蚴?,如果是多個人物,確定材料主人公;寫了主人公什么事,抓關鍵詞語或句子,明確材料從哪些角度說明道理。其次,明確性質和傾向。根據(jù)事件的結果確定事件的性質和命題者的傾向性。如果是好的結果,材料的性質就是正面的,命題者的傾向就是贊成;如果是不好的結果,材料的性質就是反面的,命題者的傾向就是反對;如果材料沒有結果,材料就是中性的,應辨證分析其說明了什么道理。再次,剝離具體材料確定主題。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與材料的性質及命題者的傾向性一致的觀點,便是材料的第一主題,也是考生的第一選擇。如果能按以上方法對新材料作文進行審題,便可有效防止跑題或偏題現(xiàn)象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