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溫麗
傳統(tǒng)的班會課總是一堂批評或檢討或反思的課,總是班主任在臺前侃侃而談,而學生上完這堂課,并沒有多大的改變,因為灌輸?shù)闹R若沒有吸收,沒有感觸,沒有真正用心體驗,是無法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的。班主任常常嫌設計班會課麻煩而只是填鴨式、隨意、盲目、零散地應付一堂課,這樣松散的班會課沒有達到想改變學生的目的,反而浪費了班主任的精力。而這樣的現(xiàn)狀也是因為長期以來班主任對班會課的組織、目的、性質沒有深刻的了解,而若想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有所轉化,就需要讓學生真正體驗或參與其中,讓學生主動積極,自己組織或共同組織,可以是師生組織,也可以是生生組織。班會課不能只是一堂課,它是一次特殊的主題德育活動。其實每個學生都明白什么是感恩,可是大部分學生卻不能真正做到感恩,對同伴、對父母、對老師、對長輩。因為德育不是灌輸而成,德育是內心產生深刻的感悟,而班會課單純地灌輸?shù)掠闹R和概念性,就影響了情感體驗和認知感悟。所以一堂真正的班會課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參與度,用體驗、用交流、用構成來提高教育的實質性目的。
以下是筆者設計的一堂“學會感恩”主題班會課,闡述體驗式班會課的意義和對學生的影響。
這堂班會課的目的是:
(1)讓學生了解感恩節(jié)的來源,讓學生懂得為什么人要感恩。
(2)體會、明白、懂得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的無私和偉大。
(3)回憶在人生當中幫助自己的人,對他們的感恩,能夠讓學生體驗和感悟在感恩中成長的快樂和收獲。
每次提到“感恩”,學生總是會覺得有些感情無需表達,會覺得別扭,會覺得不自在,會覺得害羞,所以如何來設計活動,讓這種感情自由心生,是很重要的。下面就是班會的內容。
活動過程:
(一)播放王力宏的《落葉歸根》MV。讓學生發(fā)言,聽了歌曲以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這首歌所表達的思想是什么?哪句話是讓你最感動的?為什么感動?
(二)感恩,不僅是對父母、對老師、對身邊幫助過自己的人,還要感恩自己堅強勇敢、好好生活的心態(tài)。在美國和加拿大,人們把感恩節(jié)看成非常重要的節(jié)日。
1.感恩節(jié)是哪一天?(感恩節(jié)Thanksgiving Day是美國和加拿大共有的節(jié)日,由美國人民獨創(chuàng),原意是為了感謝上天賜予的好收成。在美國,自1941年起,感恩節(jié)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
2.感恩節(jié)的來源是什么?(圖片和文字一起展示,感恩節(jié)的食物:火雞。感恩節(jié)人們歡慶和游行的樣子。)
(三)分組。表達你的感恩。觀看視頻Friends中一段感恩節(jié)的故事。這段視頻中,六個主人翁分別講述了自己所想感恩的人和去年感恩節(jié)的事情。視頻看完后,你在感恩節(jié)最想感謝誰?把他或她的名字寫到紙片上。分組——你寫的是父母或其他家人的;坐到左邊,你寫的是朋友或者老師的,坐到右邊。
1.折愛心。每個人發(fā)一張雙色紙。把你最喜歡的一面寫上你想感恩的那個人的名字,然后按照老師的步驟,折一個愛心。折好以后,大家集體閉上眼睛,把心放到胸口。聽老師的口令,心里默念這個人的名字,說出你和他或她的故事,他或她讓你感恩的故事,表達你要感謝他或她的話,并祝福他或她。然后睜開眼睛,把這個心放好,并常常拿出來看看。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感恩的心,感恩是一種樂觀的心態(tài),感恩是禮貌的表現(xiàn),懷著感恩的心,生活將變得精彩。
2.讓學生講述自己的故事,讓大家都能夠感受到這種氛圍。
(四)觀看圖片,圖片中的父母對孩子的無私的愛??赐陥D片之后,再折一個愛心,把你想對爸媽說的話寫到愛心里面,然后閉上眼睛,回想父母對你的無私的愛,感謝父母,他們給予你生命,撫養(yǎng)你成人。
詩歌一:父母的愛像一杯濃茶,需要我們細細品味。
如果說母愛是船,載著我們從少年走向成熟;
那么父愛就是一片海,給了我們一個幸福的港灣。
如果母親的真情,點燃了我們心中的希望;
那么父親的厚愛,將是鼓起我們遠航的風帆。
詩歌二:有一種愛無論你身處何方
都能感受她的溫暖
有一種愛無論你身陷何境
都能感受她的心跳
你快樂,她幸福。
你悲哀,她哭泣。
只有她
永遠不需要珍藏
卻永遠不會忘記
(五)人生道路上的燈塔。觀看視頻Turning Point。反思,誰是你生命中的燈塔,讓你的生活或者觀念發(fā)生變化的?你想怎么感謝他?你想對他說什么?給予時間,讓學生自己先想。讓幾個學生發(fā)言講述他生命中的燈塔。然后回家的作業(yè)就是每個人打電話或者寫信告訴你想感恩的那個人,把愛表達出來?;氐桨鍟哪菐讉€“心”。心中有愛,才能充滿感恩。
體驗型的班會課以學生活動為中心,做到真正以人為本,讓學生進行情感體驗的過程,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進行自我的德育生成。學生的內心收獲我們無法衡量和知曉,但這就是他們的成長經驗和體驗,這就是他們學習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司小斌.關于如何上好班會課的實踐與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11).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