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喜福會》看中美文化差異

      2015-05-30 09:36:04馬昊丹
      北方文學(xué)·下旬 2015年2期
      關(guān)鍵詞:喜福會文化沖突婚姻

      摘 要:美籍華裔作家譚恩美在其代表作《喜福會》中描寫了四位中國母親和她們的美國女兒之間的摩擦和沖突,從中反映了中美兩種文化的差異。本文從思想觀念、語言、婚姻觀、家庭教育四方面分析了文化差異,正是由于這些差異造成了母親們與女兒們之間的矛盾沖突。

      關(guān)鍵詞:喜福會;文化沖突;教育;婚姻

      《喜福會》是美國著名華裔女作家譚恩美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甫一出版即大獲成功。此書當(dāng)年曾經(jīng)連續(xù)八個月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成為1989年美國四大暢銷書之一,旋即改編為同名影片,影響深遠(yuǎn)。

      作為一名具有雙重文化背景的作家,譚恩美不僅面對種族認(rèn)同的問題,更是多了一些文化掙扎。四位來自中國大陸的母親性格各自,她們雖拋卻國難家仇移居美國,但卻是徹頭徹尾的中國女性;她們的女兒是生于美國成長于美國的新一代,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從小受到的是美國的教育,沉溺在美國的生活方式之中,雖然外表看來與母親非常相像,實則完全不同,她們不得不承受兩種文化與價值觀的沖撞。文化背景、時代、個人經(jīng)歷和價值觀的差異,使兩代人之間有著難以跨越的鴻溝,從而體現(xiàn)了中美文化之間的差異。

      一、思想觀念差異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自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chuàng)立教團(tuán)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對中國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道教的基本觀點是長生、神仙,中國人講究風(fēng)水,講究陰陽平衡,講究五行相克相生。小說中,顧映映認(rèn)為“女人是陰……沒有光彩。男人是陽,奪目耀眼,女人只有借著男人,才有光彩”[1]70。道教認(rèn)為,萬事萬物都由陰和陽組成,陰陽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陰陽平衡則人健康有神,反之就會患病、早衰,甚至死亡。顧映映的這一想法,正體現(xiàn)了道教的主張。另外,顧映映不停地移動家具,她“將兩邊擱板上的罐頭對調(diào)了一下……將一面大圓鏡,從面對前門的墻面上,移到沙發(fā)邊的墻上”[1]97,她認(rèn)為過道太窄就像一道被卡緊的咽喉,而廚房對著衛(wèi)生間則會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沖到馬桶里帶走。當(dāng)她看見女兒麗娜的新房子里,一架嵌鏡子的大櫥正對著床時,她便叫了起來,“你怎么能將鏡子對著床放?這是相沖的,你的新婚喜氣,都會沖掉了”[1]141。顧映映認(rèn)為家具的擺放要講究風(fēng)水,她注重的不是視覺上的平衡,而是感覺上的平衡,這體現(xiàn)了道教文化對中國人思想觀念的影響。

      然而,作為典型的宗教大國的美國,在其眾多教派中,基督教占有絕對優(yōu)勢。有數(shù)據(jù)表明,美國86%的人信奉基督教,而美國政府也鼓勵移民信仰基督教[2]19。當(dāng)許安梅移民美國之后,她也變成了非常虔誠的基督信徒,讀起了《圣經(jīng)》,也和其他人一樣去教堂做禮拜。一年,許家九口人到海邊玩耍,家中最小的孩子許平不幸失蹤,一番尋找無果,決心第二天再度回到海灘繼續(xù)找尋。許安梅“手里拿著那本白皮面圣經(jīng),像釘住似的站著一動也不動,頭向后仰著,雙眼穿過滔滔的水面,投向廣袤的鉛色天空,呼喚著上帝”[1]18。她極其虔誠地以“親愛的上帝”開頭,末了一“阿門”結(jié)束。許安梅相信上帝,她向上帝祈禱,甚至懺悔。然而上帝沒有幫到她,沒有把許平帶回她的身邊。這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到了美國之后,受到了美國文化的影響,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選擇了通過美國人的宗教信仰來解決問題。

      二、語言差異

      中美兩國所使用的語言及其表達(dá)方式也是不同的。語言是表達(dá)感情的最好的途徑,語言不通則會使交流出現(xiàn)問題?!断哺分?,母親們都來自中國大陸,她們不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而生長的美國的女兒們卻不懂中文。當(dāng)吳精美問母親吳素云猶太麻將與中國麻將有什么不同時,母親的回答令她搞不清楚。母親說“猶太麻將只需盯住自己的牌,只要用眼睛就可以打了。中國麻將要復(fù)雜多了,你必須好好動腦子,這里十分講究技巧,你得記住別人出過的牌。……中國麻將的輸贏不是單一的勝負(fù),內(nèi)里有著太多的奧妙了”[1]21。吳精美說,“媽媽雖然是用英語說,但我還是感到,我們用的事兩種語言來對話。真的,我用英語發(fā)問,她用中文回答我,反正各人講各人的”[1]21。母親蹩腳的英文和女兒不太好的中文使兩代人之間的交流出現(xiàn)了障礙,她們不能很好地溝通和了解彼此,從而引發(fā)了一系列的沖突和矛盾。另外,薇弗萊的拼音不好,把龔琳達(dá)說的“太原”當(dāng)成了“臺灣”,這也使得母女間難得的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陷入了無言的僵局。盡管長期生活在國外,但龔琳達(dá)時刻不忘自己是龍的傳人,并且把家安在了唐人街。對龔琳達(dá)而言,她難以理解女兒為什么會把“太原”和“臺灣”搞混淆了,但對女兒卻不理解母親為什么會對自己犯這么一個小錯誤而流露出不悅。兩人之間互不理解,使得沉默蔓延。

      在中國,人們偏向于用一種比較委婉的方式去交流。面對面的時候,人們不愿意說實話,認(rèn)為實話實說有時候會帶來不愉快和尷尬。所以,中國人喜歡含蓄地表達(dá)自己的想法,用微笑來回應(yīng)。小說中,吳精美起身告辭時,龔琳達(dá)將她按回座上,說“再坐一會,再聊聊嘛”[1]26,精美懂得中國式的客套,“明明希望你快點走,嘴上卻要說出百般挽留的客氣話”,便說“我真的要走了,謝謝大家”[1]26。而美國人卻不這樣,他們喜歡直接表達(dá)自己的想法。薇弗萊把男朋友里奇帶回家吃飯的時候,擔(dān)心母親不喜歡里奇[3]24,便千叮嚀萬囑咐他“飯后一定要告訴她(龔琳達(dá))說,她燒的菜,是你嘗過的最好的中國菜”[1]175。可是,里奇非但沒有稱贊,反而批評了龔琳達(dá)的廚藝。龔琳達(dá)故意說“哎呀,這菜不夠咸,淡而無味”[1]177,其實這是在故意地謙虛,是想讓大家都去嘗嘗再去夸獎評論一番[2]33??墒抢锲娌幻靼字袊降闹t虛,說“它所需要的,就是加點醬油”[1]177。告別的時候,里奇還十分“不禮貌”地說“再見,琳達(dá),龔丁”[1]177。在中國,對父母直呼其名是不尊重的表現(xiàn),何況一個準(zhǔn)女婿第一次去家里做客就對未來的岳父岳母這樣講話。中國人以謙虛為美德,對別人在贊賞予以否認(rèn),習(xí)慣貶低自己;美國人講話直接,崇尚個人奮斗,對別人的贊賞欣然接受。里奇顯然不懂這些,把一切都搞砸了。

      三、家庭教育差異

      中美兩國的父母對于家庭教育都非常重視,但在教育的目的和方式卻全然不同。中國家庭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養(yǎng)成才,要擁有高人一等工作和大好前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期望值非常高。而美國家庭的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人,一個獨立的人,一個可以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人。中國家庭教育的方式多是批評,他們在糾正子女錯誤的時候,多用否定意味的口氣。而美國家庭的教育方式多是鼓勵,他們及時肯定孩子的進(jìn)步,并且鼓勵他們繼續(xù)努力。

      當(dāng)薇弗萊把第一個下棋比賽贏來的獎杯抱回家的時候,琳達(dá)并沒有及時肯定她的成績,而是說“下次贏得再出色點,再少給吃掉些棋”[1]84,這似乎是對女兒的戰(zhàn)績并不滿意的評價。后來,隨著薇弗萊名聲越來越大,琳達(dá)對她的期望值就更高了。為了讓薇弗萊更好地鉆研棋藝,琳達(dá)不僅不讓她在為家里做菜燒飯,而且讓兩個哥哥義不容辭地頂缺做家務(wù)。當(dāng)薇弗萊抱怨與她同臥室的兩個哥哥太吵的時候,琳達(dá)馬上把兄弟倆移到臨街的那間起居室住。琳達(dá)以薇弗萊為豪,每當(dāng)有人夸獎薇弗萊的時候,便得意洋洋地挽著女兒,“不失時機(jī)地、驕傲地向任何多瞟她一眼的人說‘這就是薇弗萊·龔,我女兒”[1]86。琳達(dá)的這些舉動讓薇弗萊覺得非常尷尬,壓力很大,最后忍不住說出了“為什么你非要拿我出風(fēng)頭”[1]87這樣的話。無獨有偶,吳素云每天晚飯后就給女兒吳精美做一些智力測試,并且讓她去學(xué)鋼琴,還時不時拿她和薇弗萊比較。吳精美說自己永遠(yuǎn)也成不了天才,不會彈琴也學(xué)不會的時候,吳素云當(dāng)即給了她一個巴掌,說“還不都是為了你好!……我這樣的操心,到底是為的什么呀”[1]128??蓱z天下父母心,在母親吳素云看來,她這樣教育女兒是再正確不過的了,因為在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里,父母永遠(yuǎn)是正確的,只有聽父母的話,才能走正確的道路[4]71。然而吳精美在學(xué)琴的過程中學(xué)會了偷懶和掩蓋自己的錯誤,導(dǎo)致在一次表演會上出了丑。此時的吳素云非但沒有安慰女兒,反而變本加厲地強(qiáng)迫女兒繼續(xù)學(xué)習(xí)鋼琴,堅信她可以成為出色的鋼琴家,最后吳精美哭著說出“我不希望做你的女兒,你也不是我的母親”[1]134。母親太希望女兒可以成功了,她堅信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任何想成為的人,她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有著痛苦過去的母親們,太不想讓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轍了,她們不斷地向孩子施壓,直到女兒們無力承受選擇了反抗。這些母親是落后的,在教育方式上更是無知的,她們用傳統(tǒng)中國方法教育在美國長大的女兒,使得母女關(guān)系變得異常緊張,矛盾沖突不斷。

      四、婚姻觀差異

      根植于各自迥異的文化傳統(tǒng)中,中美家庭價值觀存在顯著的差異。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家庭是給人提供安全感的地方,中國人崇尚大家庭,經(jīng)常用“兒孫滿堂”來描述一個大家庭的幸福。傳統(tǒng)的中國家庭大多數(shù)是幾代人住在一起?!断哺分?,吳安梅生活在一棟大宅子里,與外婆、舅舅、舅媽和弟弟一起生活在姥姥家,后來被母親接到天津吳青家,吳青妻妾成群,奴仆眾多。同樣,龔琳達(dá)的婆家洪家也是一個大家庭,“二十幾口人擠在一個屋頂下”[1]46。顧映映兒時的家也是親戚眾多,中秋節(jié)的時候都會趕回來團(tuán)聚。在封建社會里,無論是妻子還是孩子,都要對丈夫和父親言聽計從,妻子要守婦道,牢記三從四德,孩子也要聽父親的話,不能頂撞和挑戰(zhàn)家長的權(quán)威。而美國人認(rèn)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是唯一的,是特殊的,強(qiáng)調(diào)個人利益。所以美國人成年之后都會搬出去住,自力更生,然后組建自己的家庭。出現(xiàn)矛盾和沖突的時候,美國人傾向于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而不像中國人那樣考慮到整體的利益。他們認(rèn)為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是平等的,即便是父母也無權(quán)干涉自己的事情,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qiáng)加在孩子的身上。在封建社會的中國,女性是男性的附屬品,她們的存在只是為了服務(wù)男性,嫁人后男人和子女便是她們的全部。龔琳達(dá)在只有兩歲的時候,村里的媒人就來提親了,她將受媒妁之言嫁給別人?!爸袊朔Q女兒是賠錢貨”[1]41,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即使不愛丈夫也要嫁給他,這是女性“不可違抗,只能認(rèn)命的”[1]42。嫁過去之后要聽男方家的話,不要給娘家丟臉。龔琳達(dá)嫁過去之后,極力做一個順服的媳婦,“努力學(xué)著做個賢惠的妻子”[1]48,對丈夫和婆婆是各種取悅和服從。在那時的中國,婚姻不是男女雙方自由戀愛的結(jié)果,是聽從父母安排的產(chǎn)物?;榍埃舜穗p方?jīng)]有什么了解,甚至在洞房花燭夜才正式見面。兩個人沒有任何的感情基礎(chǔ),完全是先結(jié)婚后戀愛。在夫權(quán)社會中,男性可以妻妾成群,而女性除非被休,否則永遠(yuǎn)是男人的“物品”,即使是大戶人家出身的顧映映,也難逃悲慘的命運?;橐霾⒉皇菒矍榈慕Y(jié)晶,吳青娶五姨太“并不是出于愛情,而只是出于一種奪魁的虛榮。而她跟從他,也是因為他的財富”[1]231。這“就是從前的中國。她們沒有選擇,不能反抗,也無處逃避,一切都認(rèn)為是命定的”[1]235。

      與中國女性不同,美國女性似乎幸福多了。從戀愛到結(jié)婚,這些問題都是自由選擇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許露絲第一次見特德家長的時候,特德的母親對她不是很滿意。當(dāng)露絲表示理解并且向特德提出分手的時候,特德對著她大聲咆哮,說“行了,你就干坐在哪里,讓我母親來擺布一切吧”[1]109。由此可見,露絲因為家長的干涉而選擇放棄自己的愛情,這一點激怒了特德,使他暴跳如雷,也正是特德的暴跳如雷和憤慨深深地打動了露絲,最后走進(jìn)了婚姻的殿堂?;楹?,露絲對特德百依百順[3]27,大小事情“總是特德來決定”[1]110,這些都是露絲表達(dá)自己的愛的方式。而這些在特德這個美國人看來,卻是不負(fù)責(zé)任的表現(xiàn),最終夫妻兩人離婚了。美國人認(rèn)為,結(jié)婚是兩個人的事情,夫妻雙方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使結(jié)婚了,也不能失去自我。

      五、結(jié)語

      譚恩美通過對四個生活在美國的華裔家庭的描寫,多層次、多較低地向讀者展示了中美兩國文化的差異,從而看出了中美兩國在思想觀念、語言、家庭教育和婚姻觀上存在著明顯的不同。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經(jīng)幾千年傳承至今,道教思想和傳統(tǒng)的家庭觀念根深蒂固;美國人由于地理、歷史、宗教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更強(qiáng)調(diào)個人獨立,崇尚自由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不同的文化使得兩代人之間有著感情沖突和心里隔膜,但超越了一切的仍是共同的中國母親,是血濃于水的母女深情。

      參考文獻(xiàn):

      [1](美)譚恩美著, 程乃珊等譯. 喜福會[M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6.

      [2]吳嬡威, 中美觀念文化的沖突與融合——以《喜福會》為例[D]成都: 成都理工大學(xué), 2012.

      [3]楊倩倩, 中西方文化價值觀的碰撞與融合——以《喜福會》為例[D]南京: 南京師范大學(xué), 2012.

      [4]李晶晶, 從《喜福會》的母女沖突看中美教育文化的差異[J]貴陽: 貴陽學(xué)院學(xué)報, 2011(2): 70-73.

      作者簡介:馬昊丹(1992-),女,漢族,安徽宿州人,武漢理工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在讀,英語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

      猜你喜歡
      喜福會文化沖突婚姻
      婚姻是一門溝通課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34
      論《白牙》中流散族群內(nèi)部的文化沖突
      婚姻中要“看見”彼此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01-28 10:49:06
      跨文化視閾下的中美文化沖突
      淺析《喜福會》的敘事結(jié)構(gòu)
      從《喜福會》看華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電影《喜福會》中母女雙重文化境遇中的自我追尋
      電影評介(2016年7期)2016-06-29 11:12:02
      中英禮貌用語對比及跨文化沖突——以《喜福會》為例
      那場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沖突下的詩性反思
      阿來研究(2014年1期)2014-02-27 06:18:45
      贵德县| 黄浦区| 莫力| 鲁山县| 东海县| 东乌珠穆沁旗| 宁河县| 荆门市| 大石桥市| 聊城市| 千阳县| 宜兰县| 青河县| 颍上县| 平遥县| 大连市| 滨海县| 洱源县| 建湖县| 江永县| 岚皋县| 温宿县| 德令哈市| 沁源县| 昌江| 基隆市| 高陵县| 福清市| 焉耆| 蒙山县| 闻喜县| 肥西县| 镇远县| 民丰县| 宝清县| 铜鼓县| 修水县| 松溪县| 巴彦县| 阿鲁科尔沁旗| 师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