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有著重要意義。音樂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使學生成為歌唱家,更多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故而,音樂教育的核心應該是審美。本文就在介紹基于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現(xiàn)狀基礎(chǔ)上,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以促進音樂審美教育水平的提高。
【關(guān)鍵詞】審美;核心;音樂教育;改革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音樂教育得到人們越來越廣泛的重視,推進了音樂教育的改革,在音樂教育改革中,提出了“以審美為核心”的內(nèi)核,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yǎng)。但是,音樂審美教育的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音樂教育改革的效果,加強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尋找相應的改進措施,對音樂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音樂教育與審美的概念
音樂教育具有教育性和審美性雙重特征,基本的樂理和技巧并不足以代表音樂教育的全部內(nèi)容,音樂教育除了要完成基本的教育功能外,教會學生音樂理論、作曲技巧、樂器演奏等內(nèi)容,審美教育也是其必不可缺的部分,基于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是符合音樂教育本質(zhì)的[1]。
審美是人類對世界認識的一種特殊方式,審美體現(xiàn)的是人對事物內(nèi)在的認同,是一種形象和情感上的關(guān)系,從廣義上而言,審美泛指人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從狹義上來說,審美是指客觀事物給人們帶來的精神愉悅感。就音樂而言,音樂的音色、音高、旋律變化等都會使人產(chǎn)生不同的審美感受。
二、基于審美為核心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音樂教育的審美核心已經(jīng)提出了一段時間,在實際教育當中有了一定推廣,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不可否認,基于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有:
首先,音樂教育的側(cè)重點錯誤。雖然音樂教育改革中提出了“以審美為核心”這一概念,但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大部分學校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審美教育的重要意義,在日常教學活動當中,依然只是采取音樂理論、音樂發(fā)展歷史和流派知識等內(nèi)容為主的教學模式,音樂的審美教育根本沒有被執(zhí)行,自然也就無法有效發(fā)揮音樂的審美功能,學生的審美能力得不到提升。
其次,音樂教育的方法較落后。在音樂教學當中,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傳統(tǒng)、落后的照本宣科,師生之間缺乏足夠的互動,學生處于被動教育的角色上,學習的是死板的音樂教條,缺乏對音樂的深入體驗,對于音樂沒有形成感情上的認同,音樂審美也就無從提起[2]。
第三,音樂教師審美能力較差。音樂教師是音樂教學的執(zhí)行者,音樂教師的教學理念、自身素質(zhì)會直接決定音樂審美教育的水平高低,但就當前音樂教育情況而言,絕大部分的音樂教師并沒有樹立正確的審美教育理念,依然局限于傳統(tǒng)的宣讀教學模式當中,還有許多音樂教師本身并不是科班出身,自身音樂素質(zhì)水平較低,沒有足夠的音樂審美能力,在這種背景之下,音樂審美教育只能停留在表面,難以有效深入,給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提升造成了阻礙。
三、基于審美為核心音樂教育的改進途徑
基于審美為核心音樂教育的諸多問題主要是由于教師習慣于傳統(tǒng)教育模式原因造成的,給學生音樂感受能力的提升和音樂學習興趣的養(yǎng)成造成了極大破壞,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上述問題,對于音樂審美教育的開展有著重要意義,具體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轉(zhuǎn)變教師的音樂教學理念。教學理念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chǔ),直接決定著教學效果,所以,轉(zhuǎn)變教師的音樂教學理念十分重要,為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使其充分認識的音樂審美教育的價值,組織教師進行音樂審美教學的交流,使教師逐漸形成審美教學理念,為音樂審美教育的進行奠定良好基礎(chǔ)。
其次,改進音樂教育的教學方法。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音樂審美教學中,應建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展開各種討論、交流,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從各種角度對音樂進行審美,抒發(fā)自身的情感,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產(chǎn)生感情上的共鳴,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第三,改善音樂教育的教學環(huán)境。良好的環(huán)境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有著積極作用,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效果,音樂教育對教學環(huán)境的要求更甚一籌。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教師要幫助學生營造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盡量避免有其他雜音、噪音,保證音樂教學視聽氛圍的良好,同時,在教學操作過程中,要避免音質(zhì)過于刺耳或者出現(xiàn)聲音過大、過小等問題,讓學生體驗真正美感的音樂,真正認識到音樂的內(nèi)在美[3]。
第四,做好音樂作品的選擇。音樂作品的種類繁多,在長久的發(fā)展歷史中,形成了眾多優(yōu)秀音樂,但是并不是所有音樂都適合于進行音樂審美教育的,所以,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層次和理解能力,選擇相應的音樂作品,能夠使學生感同身受,才能夠真正體會到音樂的美,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審美能力。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是符合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趨勢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真、善、美”品質(zhì)。音樂的審美教育意義重大,但也存在著許多問題,任重道遠,所以,加強對基于審美為核心音樂改革的研究,探索有效的教育途徑,是我國音樂教育發(fā)展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馬巧梅.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J].音樂時空,2015,03:105.
[2]李艷紅.“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變革及有效路徑[J].大舞臺,
2013,02:236-237.
[3]宋薇.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J].音樂時空,2014,17:121.
作者簡介:劉翔(1991.02-),男,民族:漢族,籍貫:江蘇省揚州市人,職稱:二級教師,學歷:鹽城師范學院本科畢業(yè),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第一中學,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