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孝紅
摘 要:針對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對一些程序性知識理解、消化效果不佳的情況,可采用翻轉(zhuǎn)課堂的教學模式,在課前讓學生自學陳述性知識和一些簡單的程序性知識,在課堂上,師生一起探討學生自學遇到的問題和其他的程序性知識,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要點,提高學習的效率。本文重點闡述了中職語文閱讀教學進行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法的探索嘗試。
關(guān)鍵詞:中職語文 閱讀教學 翻轉(zhuǎn)課堂
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更好地教授知識,必須了解知識的分類。人類的知識從不同的維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種類。關(guān)于知識的分類,約翰·羅伯特·安德森(John Robert Anderson)教授把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識(productive knowledge)。陳述性知識是解答世界“是什么”的知識,是對事實、定義、規(guī)則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識是回答該“如何做”的知識,如怎樣進行實踐或者如何解決某類問題等。
目前,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上一般以講授陳述性知識為主,輔以少部分的程序性知識。而課后練習,卻以解決問題為主,這就需要運用大量的程序性知識。在這樣的課堂模式中,學生不能深入地消化吸收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也得不到很好的發(fā)揮,學習效率不高。
翻轉(zhuǎn)課堂是2004年開始興起的一種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時,筆者嘗試引入翻轉(zhuǎn)課堂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好透徹地掌握程序性知識,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一、剖析現(xiàn)行課堂,探索教改之因
目前,中職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存在如下現(xiàn)象: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學生在座位上發(fā)呆或是睡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學生自身的角度來分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學生的語文基礎(chǔ)比較薄弱,二是學習方法不當。中職學生在初中時,其文化課成績總體較差,語文基礎(chǔ)較弱:有的學生連幾種文體也分不清;很多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堂上也習慣于記錄老師講的內(nèi)容,缺乏自身的思考;課后,沒有復習的習慣,導致學習的知識得不到鞏固。
從教師的角度來分析,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一是教師的教學理念存在問題,二是教學內(nèi)容安排不妥。三是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單一。一些教師受陳舊的教學觀念的影響,在教學時只重視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只是簡單地參照《教師教學用書》進行教學,并未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導致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不到激發(fā)。在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上,一般以陳述性知識為主,輔于少量的課堂練習和適量的課后作業(yè)。在課后的練習階段,學生即使遇到問題,也很少與教師進行交流。在教學方法上,一些教師習慣于“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堂上只是單純地將教師講的重點記錄下來,沒有深入地消化吸收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得不到很好的調(diào)動,學習效率不高。
因此,如何改變這種局面,提高中職語文閱讀教學課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成了中職語文閱讀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理解翻轉(zhuǎn)課堂,探究引入教學
翻轉(zhuǎn)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是指課前學生先自學微視頻,課堂上師生討論交流自學時遇到的問題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最早是由美國人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在2004年嘗試的。
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筆者嘗試將翻轉(zhuǎn)課堂的模式適當引入課堂。在課前,筆者準備一些微視頻或其他書面資料讓學生自學,以掌握陳述性知識和一些簡單的程序性知識。在課堂上,筆者和學生一起探討學生自學時遇到的問題,使學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1.教師精心準備,學生認真預習
流程:教師準備自學材料—學生自學—問題反饋。
以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篇目《登高》(作者:杜甫)為例。在課前,筆者已經(jīng)將詩歌閱讀的方法、《登高》寫作背景、意象分析、人物形象賞析等要點制作成微視頻讓學生在課前進行學習,同時,要求學生對詩歌的表達方式和思想感情進行思考。通過學習,學生復習了詩歌閱讀的方法,夯實了基礎(chǔ);了解了這首詩的大致內(nèi)容,對這首詩的難點即詩歌的表達方式和思想感情有了初步的思考。在自學過程中,學生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并通過網(wǎng)絡學習平臺反饋到筆者處。筆者根據(jù)學生反饋的情況,修改教案,以便課堂上更好地進行教學和與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在自學材料中,筆者加入了一些基礎(chǔ)知識的復習,以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chǔ)。例如在編寫《登高》教案時,考慮到學生詩歌閱讀的基礎(chǔ)較差,筆者特意加入了詩歌閱讀的方法介紹的內(nèi)容。自學材料以陳述性知識為主,加入了一些簡單的程序性知識。自學材料的形式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可以是紙質(zhì)材料,也可以是微視頻,還可以是其他形式。
針對學生原先沒有預習習慣的情況,筆者多次向?qū)W生強調(diào)預習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對學生進行自學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自習,將自習中遇到的難題記錄下來。例如對《登高》所表達的思想,學生認為較難理解。學生將自學中遇到的問題反饋上來后,根據(jù)學生反饋的情況,筆者修正了教案,將學生遇到的有代表性的問題(如《登高》的思想內(nèi)容的分析)納入教學議程。
2.探討程序性知識,探究重點難點
流程:檢測陳述性知識—解決程序性知識—討論新生成的問題。
仍是以杜甫的詩歌《登高》為例。在課堂上,教師首先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情況,然后和學生交流自學時遇到的問題,例如對本詩表達的思想的理解——有的學生認為本詩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描寫了蕭瑟的秋景,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主要寫了詩人凄慘的遭遇,全詩籠罩著凄涼的氣氛,所以本詩表達的思想比較消極。對于這個問題,筆者組織學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在討論時,筆者引導學生聯(lián)系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跡進行分析。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了本詩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通過描寫蕭瑟的秋景,表達了詩人壯志難酬的感慨,頷聯(lián)和尾聯(lián)不僅寫了詩人年老多病、孤獨登臺的凄涼,更是透露出國事艱難對作者的影響,所以本詩通過寫景和敘事,表達了作者憂國傷時的情懷。通過討論,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提高學習的效率。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首先對學生預習的情況進行檢查,即對課前所學的陳述性知識和部分程序性知識進行檢測;然后根據(jù)學生的預習情況適當?shù)卣{(diào)整教學情況。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以教學重點知識、難點知識和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主,同時既鼓勵學生進行討論發(fā)言,又鼓勵學生進行質(zhì)疑。對學生提出的有代表性的問題,筆者和學生一起進行詳細的分析。通過質(zhì)疑分析和討論交流,學生掌握了教學的基本內(nèi)容,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彰顯實踐效果,反思翻轉(zhuǎn)課堂
通過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翻轉(zhuǎn)課堂模式進行教學,筆者的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筆者也對自身的翻轉(zhuǎn)課堂教學進行了反思,以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
1.彰顯實踐效果
(1)夯實基礎(chǔ)知識,養(yǎng)成良好習慣。在閱讀教學的翻轉(zhuǎn)課堂中,筆者注重落實基礎(chǔ)知識,在微視頻或其他自學材料中,加入基礎(chǔ)知識的復習。通過教學,夯實了學生的語文基礎(chǔ),為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做鋪墊。
在學習方法方面,學生養(yǎng)成了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高漲。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2)轉(zhuǎn)變教學理念,激活課堂教學。隨著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翻轉(zhuǎn)教學,筆者深刻意識到了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同為主體,在教學中只有真正發(fā)揮這兩個主體的作用,才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在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上,翻轉(zhuǎn)課堂的運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一些簡單的新知識放在課前讓學生自習,課堂上以教學重點、分析難點和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教學內(nèi)容,對筆者的備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筆者還得根據(jù)上課之前學生反映的預習中的問題,適當?shù)匦薷慕贪?。筆者不斷地研讀文本,反復地修改教案,對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更加科學和合理。
在教學方法方面,隨著翻轉(zhuǎn)課堂的開展,筆者的教學方法也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開展翻轉(zhuǎn)課堂嘗試后,筆者運用了討論法、合作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得課堂氣氛更活潑,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2.反思翻轉(zhuǎn)課堂
(1)師生反思課堂,改良提高教學。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是主體。教學反思,也應該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
首先,筆者讓學生談談學習的收獲和對課堂的看法,并將這些建議和自身的教學實踐結(jié)合起來。例如在教《鴻門宴》時,有的學生在自學時就建議播放《鴻門宴》的視頻。筆者采納了這個建議。通過欣賞視頻,學生對《鴻門宴》的情節(jié)掌握得更全面,對人物性格的了解更深刻,學習效果更佳。
之后,筆者對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的內(nèi)容和教學的方法等內(nèi)容進行了反思,尤其是對微視頻的制作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并對微視頻和教案進行深入的修改。通過多次的修改,筆者對微視頻的制作更加熟練、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更加合理,這些都有利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
(2)把握適中難度,運用注意適度。中職語文閱讀課翻轉(zhuǎn)課堂的教學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中職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普高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中職語文課堂難度要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相符合,翻轉(zhuǎn)課堂的難度要適中。
中職語文閱讀課上翻轉(zhuǎn)課堂的應用要適度。中職語文閱讀課的教學形式應該是多樣的,不要將翻轉(zhuǎn)課堂作為中職語文閱讀課的唯一形式,教師要根據(jù)實際需要進行翻轉(zhuǎn)課堂的教學,不要將翻轉(zhuǎn)課堂流于形式。
參考文獻:
[1]蔡躍.微課程設計與制作教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海寧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