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存存
【摘 要】 新課標對必修課程的設計目的:“學生通過必修課程的學習,應該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養(yǎng)和較強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語文的應用、審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較協(xié)調(diào)的發(fā)展。新課改倡導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著重提高自主學習和合作的能力;又因中職語文教學“以服務為遵旨,以就業(yè)為導向”。教師在“任務”與“就業(yè)”雙重壓力之下,既要安排課堂活動,又要講解基礎知識,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因此,優(yōu)化教學過程,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教學質(zhì)量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5-0-02
今天的中職語文課堂真的是死氣沉沉,不聽,不思,不說。叫起來回答問題,多數(shù)是默不作聲,稍微進步一點的是羞澀的“我不知道”,甚或是生冷的“不知道”。講話、睡覺、玩手機,比比皆是,更有甚者是竟然逃課。他們對語文的厭煩心理十分嚴重,更談不上對語文學習有熱情了,教學效率可想而知。
新課程理念認為,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拓展學生的精神自由。作為充滿靈性和人文性的語文課堂,它所注重的是學生內(nèi)心的自由、愉悅、釋放、本真。因此,為了實現(xiàn)課堂的有效教學,應利用課堂教學主渠道,巧妙激趣,讓語文課堂教學煥發(fā)生命活力。為此,我不斷地進行嘗試與探索,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改變目前中職語文課堂的這種現(xiàn)象,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一、改革職業(yè)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思想
語文教育教學思想的改革是語文教材、教法等改革的前題條件。鑒于中職生普遍的語文水平和實際需要,語文教學應以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尤其是說和寫的能力)為核心目標,著力加強語文教學的實用性,大力增強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努力實現(xiàn)學生被動接受語文知識到學生想學愛學要學語文的轉(zhuǎn)變。語文課堂教學要從“傳授知識”轉(zhuǎn)換為“以激勵學生為特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情境,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當然也不要為顧及學生心理感受,過高評價學生的參與行為,從而影響學生思維全面深刻的發(fā)展。例如教師可把來自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的類似于《子午書簡》《大國崛起》等雅俗共賞的節(jié)目搬進課堂,看完以后,老師引導學生或復述或談觀后感或圍繞某個主題展開討論等。再例如再布置作文時,用應用文的寫作代替?zhèn)鹘y(tǒng)的話題作文寫作,尤其是引導學生練習“書信”“求職信”“申請書”“總結”等工作中會用到的應用文;再如用專題知識學習代替?zhèn)鹘y(tǒng)的文本教學,通過引入競爭激勵機制,讓學生在既有壓力又愉悅的氛圍中初步學會辨別病句、正確標點和恰當使用修辭等。這些思路切合學生的實際需求,能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想寫、敢寫、想說、敢說。另外語文教學評價不能過分依賴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而應主要依據(jù)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xiàn)。
二、教學融入社會生活,豐富課堂內(nèi)容
“生活就是語文,語文就是生活?!薄罢Z文來自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毙抡n程積極倡導“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對教材進行第二次“加工”,即調(diào)整教材、補充教材、拓展教材。基于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知識水平,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控制好難易程度,循序漸進。這就要求我們有耐心,保持一顆平常心、不求急功近利、只求順其自然、因勢利導。在課堂語文講授時要面對中職生生活實際,尋找課文內(nèi)容與社會生活的最佳結合點,使教學內(nèi)容走進學生的生活。例如,筆者在講授《南洲六月荔枝丹》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訓練學生有條理地向別人介紹某種事物,筆者特意帶了一些荔枝到課堂上,請個別學生用所學知識向同學們有條不紊地介紹手中的荔枝,并掛出與他們專業(yè)有關的汽車發(fā)動機圖片,讓學生向大家介紹說明,學生參與積極性高??梢姡脤W生熟悉的事物接通了他們并不熟悉的抽象知識,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對課文進行有效的拓展與超越,把學習訓練和整個社會聯(lián)系起來,拓寬了學生的觀察視野,使“語文”這一小課堂融入了社會這個大課堂。讓學生學到更多,品味更多,收獲更多,引導學生思考自我,關注他人,關注世態(tài)、體會人間百味,達到“功在課堂、利在千秋”的目的。
三、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情趣
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就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興趣、動機和性格等。情感能真接轉(zhuǎn)化為學習動機,成為激勵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意志是支撐學習知識的強大力量,馬克思曾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興趣就是不斷學習的源泉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首先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筆者尤其主張語文課實踐“情境教學法”。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边@一特點在語文課尤為突出,一個語文教師要充分融身于課堂,成為學生的朋友,聲情并茂地講解,語重心長地引導,引人入勝地設疑,慷慨激昂地演講,形成教師個人的魅力,使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由衷的敬佩,并將學生帶進課堂情境之中。既可以采用實體情境:如參觀現(xiàn)場、觀摩實物等;也可以采用模象情境:如模型展示、圖畫再現(xiàn)、音樂渲染等;可以采用語感情境:如深情導入、激情結尾;可以采用問題情境:如設計問題、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發(fā)言等。讓學生在情境課堂中愉快地學習,逐漸樹立起“主角”意識。
四、以“學法指導”為核心,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育的最終目的在學生自學自勵?!苯處熢诮虒W中,采用的各種方法都要和學生的認知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以學法促進教法、以教法指導學法,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雙贏。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讓學生掌握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擁有“點石成金”的指頭,能獨立地學習,自己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夠自己獲取知識。
實際上,就語文學科來說,有很多的方法是需要我們教師滲透在課堂中,去指導學生學習的。誦讀與積累的方法,預習與鞏固的方法,側(cè)重于訓練聽說的“邊聽邊記法、聽憶訓練法、視聽想象法、要點攝取法、先聽后說法”,側(cè)重于訓練說話的“問答法、復述法、描述法、介紹法、歸納法”,側(cè)重于訓練閱讀的“朗讀法、默讀法、精讀法、略讀法、跳讀法、速讀法、瀏覽法”等等。
五、服務學生的生活與專業(yè)學習
中職生之所以重視專業(yè)課程,是因為他們認為它有用。所謂“有用”,即“所學的東西現(xiàn)在就是有用的”,或是“在生活中是有用的”。因此,中職語文課堂也應從學生注重“實用”這一特點出發(fā),突出實用性,服務學生的生活與專業(yè)學習,讓學生感到“中職語文課堂是有價值的課堂”,從而愿學語文。
1、服務生活。中職生畢業(yè)后大部分將要找工作,找工作時要填表格,要寫應聘信;面試時要大方、靈活應答;當技工師傅要能看圖紙說明書……因此,中職語文要注意突出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應用文寫作能力和書寫能力等的訓練和培養(yǎng)。課堂上,筆者以課堂提問、三分鐘時事評論、五分鐘演講、復述課文等形式,切實有效地鍛煉學生口才。對常見應用文體進行專項學習和訓練,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格式和寫作。在教學中,筆者從高一就讓學生注意練字,事實證明,學生很喜歡寫字,因為這是他們力所能及的事,而且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他們可以一點點地看到了自己的進步,很有成就感。
2、服務專業(yè)學習。中職語文教學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綜合素質(zhì)的任務,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語文教學對學生專業(yè)學習的服務。這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就是結合教材內(nèi)容,解決專業(yè)上的實際問題。如廣東省中等職業(yè)學校教材編寫委員會編寫的《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是“說好普通話”,而這正是導游班考取導游證的一項要求。在導游班,筆者通過朗誦比賽等方式去訓練學生的普通話,為學生考證打下語言關的基礎。另一方面,就是讓專業(yè)知識豐富語文的教學內(nèi)容,使專業(yè)知識和語文教學相輔相成。在汽車班,筆者就運用了“專業(yè)生成式”教學方式,從專業(yè)課中挖掘資源運用于語文教學。如在上“介紹工藝流程”時,首先播放有關換輪胎和汽車美容的過程的視頻,然后叫學生從汽車專業(yè)的角度來進行工藝流程的介紹。這樣,學生的知識、能力既來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并為專業(yè)發(fā)展服務,體現(xiàn)出專業(yè)生成的語文教學特點。
六、改革評價體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
中職學生相對于普高的學生而言,在思想、性格、習慣、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可能會更多一些,因此教師應了解學生學習水平與心理特點,關注他們的學習困難,重視他們的學習需求,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要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的課程評價,以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激發(fā)學生的主體精神為目的,對學生課內(nèi)外的表現(xiàn),包括平時作業(yè)、課堂紀律、特長才藝、校內(nèi)外榮譽等進行加分評級,以此作為考核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jù)。要倡導評價主體多元化,除教師評價外,還要有學生互評、學生自評、家長評價等方式,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反思能力。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促進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
另外,還要根據(jù)實際采用不同形式的分層次教學,允許學生選擇不同的層級和課程,允許教師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最終使所有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fā)展。
在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中,能夠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在實踐中多探索、總結,我相信只要我們能正視學生的實際,從職業(yè)教育的特點出發(fā),積極探索,就一定能構建開放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蘇占先.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問題與對策[D].河北師范大學,2008.
[2]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朱孝平.職校生需要什么樣的課堂教學[J].中國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網(wǎng),20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