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豐子愷集散文家、畫家、文學家、美術與音樂教育家于一體,以創(chuàng)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豐子愷漫畫有兒童相、社會相和自然相三種,兒童相即兒童漫畫。豐子愷的兒童漫畫既包含了他對兒童的崇拜之情,又蘊含著教育與藝術的思想,因此以漫畫為蛛網,網住落花,留住如春一般的童心童趣。
關鍵詞:豐子愷;兒童漫畫;藝術教育
“吾愛童子身,蓮花不染塵。罵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對鏡心常定,逢人語自新??煽昙乳L,物欲蔽天真。”這是豐子愷酷愛的一首八指頭陀詩,他對兒童的態(tài)度達到了“兒童崇拜”的程度,認為童年是“黃金時代”,兒童是最為“真實”、“自然”的。他為兒童在現(xiàn)代生活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與誤解呼吁,希望保留孩子的純真和童趣。在此觀念的引導下,豐子愷以兒女和生活為素材,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兒童漫畫,引起了人們對兒童教育的關注,開中國近現(xiàn)代兒童教育之河。
豐子愷在《兒女》一文中講到,“近來我的心為四事所占據(jù)了: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這小燕子似的一群兒女,是在人世間與我因緣最深的兒童,他們在我心中占有與神明、星辰、藝術同等的地位。”[1]豐子愷眼中的美即是真善,“真善生美,美生藝術”,而作為不諳世事、天真無邪的兒童則是真善美最好的化身,從孩子們身上能獲得人生的啟示與快樂。
當豐子愷看到大女兒阿寶見凳子光著腳沒鞋穿,就將自己的鞋脫下,連同妹妹的一雙新鞋套在凳子的腳上,劃襪立在地上,并拍手歡呼“阿寶兩只腳,凳子四只腳”,從而感到“兒童將自己的旺盛的生命力化作同情,分贈給世界萬物”[2]的寬容,畫成了漫畫《阿寶兩只腳,凳子四只腳》,讓讀者感到的那俯身給凳子穿鞋的小女孩的純潔與人對物的關懷與體恤,獲得的是一種美的體驗。
豐子愷在他的漫畫以及散文中贊美兒童天真純潔的心靈、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兒童會體恤凳子,藤椅子可以立刻變成黃包車,想要已死的小鳥復活,做藝術的勞動不求回報?!拔移竽竭@種孩子的生活的天真,艷羨這種孩子們的世界的廣大?;蛘哂腥诵ξ夜室庀蛭淳毜煤⒆觽兊目障虢缯仪蠡奶频臑跬邪?,以為逃避現(xiàn)實之所;但我也可笑他們的屈服于現(xiàn)實,忘卻人類的本性?!盵3]豐子愷用漫畫的形式畫出兒童純潔天真的心靈和豐富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表達了自己的崇拜歆羨之心,也為世人傳達一種真實的生活本質。
兒童文化學者托莫·豪根曾說,“似乎我們成人忘記了這樣的事態(tài):我們的生活是基于童年的。童年是我們借以相互交流和與年輕人交流的主要源泉,也是了解我們自己和全人類的基本源泉?!盵4]豐子愷具有同樣的意識。他認為,成人是由兒童漸進變化而來,童心始終存在于每個人的心中,只是在兒童期,“童真”是外顯的,他們生活在童話的世界里,自由奔放的感情可以無所顧忌地釋放出來。漸入成年,因受各種因襲的約束和羈絆,“童真”在困惑、無奈、屈從、迎合的不斷演進中被遮蔽了,處內隱的狀態(tài)。
豐子愷十分欣賞南宋詞人高觀國的“檐外蛛絲網落花,也要留春住”,還畫了《留春》這幅畫,收載在他的《子愷漫畫》(1925年初版)中。在豐子愷的散文《給我的孩子們》中記述到:“我的孩子們!憧憬于你們的生活的我,癡心要為你們永遠挽留這黃金時代在這冊子里。然這真不過象‘蜘蛛網落花,略微保留一點春的痕跡而已?!必S子愷在意識到“真”兒童終將要走出令他崇拜的兒童世界,步入成人世界,所有的“童真”都將被玷污和喪失時,表現(xiàn)出憂慮和失落:“他們這種言語行為的內容意味,確含有一種很深大的人生意味。兒童的這點心,是與藝術教育有關系的,是人生最有價值的最高貴的心,極應該保護、培養(yǎng),不應聽其泯滅?!盵5]因此,他希望留住清純的兒童世界,就如他所說的“蛛網留春”一般,保留一點“春”的痕跡。
“我看見成人們大都認為兒童是準備做成人的,就一心希望他們變?yōu)槌扇?,而忽視了他們這準備期的生活。因此家具器雜都以成人的身體尺寸為標準,以成人的生活便利為目的,因此兒童在成人的家庭里日常生活很不方便。同樣,在精神生活上也都以成人思想為標準,以成人觀感為本位,因此兒童在成人的家庭里精神生活很苦痛?!盵6]豐子愷目睹了世俗社會中兒童生活的苦痛,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兒童生活觀進行了批判。漫畫《我們設身處地,想象孩子們的生活(其一和其二)》表現(xiàn)他深感世間為兒童者的痛苦,大人牽著孩子走路,步調卻不放慢讓孩子跟不上;桌椅全是大人規(guī)格,孩子坐不上十分痛苦。
《兒童的世紀:舊制度下的兒童和家庭生活》被喻為兒童史的奠基之作,法國史學作家菲力浦·阿利埃斯(Philippe Ariès)在該書中從游戲、禮儀、學校及其課程的演變來追溯兒童的歷史。在中世紀,小孩幾乎一斷奶,就被當作“小大人”看待,他們混入成人中間,穿著與大人相仿的衣服,與其一起勞動、競爭、社交、玩耍。兒童行為的成人化中,孩子的態(tài)度、裝扮、玩具以及日常生活都以長者為主體,被大人所控制;受成人社會階級差別影響,有些孩子生活衣食無憂,而有些小孩卻在社會的邊緣上掙扎,生活苦不堪言;在世俗社會的熏染下,不僅孩子的自由被禁錮,教育倍受壓迫,而且他們還要聽從大人言不由衷的話語,兒童的“本我”人格逐漸被侵蝕。
豐子愷用畫兒童漫畫的形式揭露當時社會兒童普遍的苦難生活,呼吁成人留住孩子的純真,滿足其趣味追求,理解并呵護他們的慈善之心,從而永葆諧趣的兒童生活;讓兒童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幫助兒童健康自由和快樂地成長。
豐子愷的兒童漫畫體現(xiàn)的是崇拜兒童、關愛兒童的主題,影響深廣。豐子愷在兒女生活中,在細致切身的體會中,在對教育的思索中,用簡練干凈的筆墨繪出可愛、形象卻又蘊含人生和教育深意的兒童漫畫?!爸粸榱舻么撼T凇?,“春”就是純真美好的童心,豐子愷的兒童漫畫便是將這份“春”留在寥寥幾筆但神形俱全的漫畫中,留在兒童美好的童年記憶中,留在污濁陳腐的成人世界,讓人生充滿春光。
參考文獻:
[1] 豐子愷,余善.智者的童話:豐子愷的漫畫人生——兒女(第一版)[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8:70-73.
[2] 朱自強.兒童文學的本質[M].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1997:111.
[3] 豐子愷,余善.智者的童話:豐子愷的漫畫人生——談自己的畫(第一版)[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8:93-97.
[4] 王根泉.現(xiàn)代中國兒童文學主潮[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0:36.
[5] 殷琦.豐子愷集外文選(第一版)[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1992:71.
[6] 豐子愷,余善.智者的童話:豐子愷的漫畫人生——子愷漫畫序(第一版)[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8:71-74.
[7] 豐陳寶,豐一吟.爸爸的畫[M].豐子愷,繪.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8] 菲力浦·阿利埃斯(法).兒童的世紀:舊制度下的兒童和家庭生活[M].沈堅,朱曉罕,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9] 梁軒.豐子愷之于藝術教育[J].美術教育研究,2015(18):43.
作者簡介:嚴方圓,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學理論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