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音樂游戲成為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本文結合教學經(jīng)驗,在梳理尊重兒童天性、關注自由成長、強調生命體驗等音樂游戲原則的基礎上,深入探索小學音樂游戲的實施策略,這主要從創(chuàng)設生動音樂游戲情境、打造趣味化音樂游戲、建構音樂合作游戲模式、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游戲等方面分析,以期對小學音樂教育進行一些有益思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游戲;實施策略
在小學階段,音樂是小學生審美能力和認知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游戲,音樂游戲能夠迎合小學生的喜好,使得音樂充滿活力,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音樂游戲以小學生真切體驗為主要目標,學生是體驗與活動的主體,教師處于輔助和引導的地位,使學生進行音樂學唱和技能方面的練習,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探索、實踐能力。音樂游戲不僅能夠有效地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體驗美感的能力,增強學生對于生活的熱愛,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開朗、活潑和健康的性格,從而為今后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1 音樂游戲開展的主要原則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游戲的開展不但要使學生身心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而且還要實現(xiàn)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音樂游戲應切實遵循以下幾方面原則:
1.1 尊重兒童天性
童性即童年期的天性。音樂游戲的開展要意識到童年期的學生在心理上、教育上、身體上表現(xiàn)出的獨特需要,童年是自然的賦予,忽視童年自身的價值,剝奪他們享受童年的樂趣,就是對自然人性的扭曲。對學生的教育只有遵循其天性,才能使他們像小樹兒那樣自由地享受陽光雨露、自然地生長。因此,音樂游戲應以遵循童性為前提,通過喚起兒童音樂游戲欲,滿足他們歡笑、舞蹈、歌唱等生活愿望,激發(fā)和順應學生的童性,使音樂游戲適合學生的天性表達和成長的需要。
1.2 關注自由成長
對小學生來說,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有時是自由的,有時是壓抑或被忽視的。對此,音樂游戲必須尊重學生的生活自由空間,關注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環(huán)境,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并進行交流,在自然、寬松的游戲氛圍中促進他們豐富生活經(jīng)驗。學生自由地在自然與社會中游戲,才能展現(xiàn)生命的自然本性。在音樂游戲中,學生不但能夠獲得愉悅的心理體驗,而且能夠在游戲中體悟合作、與其他伙伴交際的快樂,更加學會通過音樂游戲感受生活的樂趣,從而在實現(xiàn)自由成長的目標。
1.3 強調生命體驗
小學音樂游戲開展的最終的目的是使每個學生的生命得到張揚,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因此,小學音樂游戲必須與學生的生命體驗和情感發(fā)展為依據(jù),使游戲與學生的想象世界、生活場景建立一種聯(lián)系,并把具體的游戲活動納入到小學音樂課程體系之中,使學生通過自然與社會的游戲模擬獲取人生的意義,從而幫助學生逐漸學會正確處理自身與他人世界、自我世界的關系。所以,音樂游戲應當尊重學生“自我”的需要,回歸到學生心靈的深處。
2 小學音樂游戲開展的實施策略
在小學音樂教育中,音樂游戲必須要有新穎、生動的活動形式作為支撐,只有這樣,才能顯著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2.1 創(chuàng)設生動的音樂游戲情境
在小學教學中,音樂游戲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影音元素,根據(jù)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愛動畫、好模仿的特點,將游戲內(nèi)容以動靜并重的狀態(tài)呈現(xiàn)出來,這種方式不但能夠將游戲清晰、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便于學生進行模仿,這避免了由教師口頭講述學生精力不集中、理解不充分等問題出現(xiàn),能夠讓學生有更多親身游戲的時間。
如教師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教小學生演唱《小花貓和小老鼠》這首樂曲,伴隨著音樂戴著小花貓和小老鼠頭飾的小學生會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展現(xiàn)音樂故事的情節(jié)。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使小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音樂情境中,用心的感受和學習音樂。
又如,教師在講授《森林音樂會》這一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以猜動物謎語的形式導入,激發(fā)小學生的好奇心理,然后再播放與謎語相對應的音樂,小學生會根據(jù)自己的常識結合音樂的指示、發(fā)揮想象力最終猜出正確的動物,無形中加深小學生頭腦中音樂與動物形象的關聯(lián),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
再如,在進行《生肖樂園》這一單元教學時,音樂教師可以在指導學生演唱歌曲的同時,播放一些有“老鼠、老虎、兔子、小羊、小馬”等小動物的動畫片片段,鼓勵小學生對其進行模仿,這樣,學生伴隨著音樂,在蹦蹦跳跳、手舞足蹈的過程中享受到音樂課堂學習的樂趣。
2.2 打造充滿趣味化的音樂游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是催生學習及行為動力的重要心理因素,興趣能夠帶領學生主動、愉悅地探求知識。由于小學生年齡小,樂于做自己喜愛的游戲,那么教師開展音樂游戲就應該充滿趣味性,設計的內(nèi)容要符合小學生心理認知和理解能力,并且反映童趣特色,盡可能地選取一些從歌詞、音樂到形式、結構都能夠緊貼學生生活的內(nèi)容,如選取某些情節(jié)歌曲、游戲歌曲等,以此來充分調動學生游戲的積極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游戲整個過程。
如在學唱《包子、剪子、錘》時,可引導學生邊玩包子、剪子、錘游戲,邊唱歌曲,鼓勵學生玩老鷹捉小雞的音樂游戲。第一,欣賞音樂,分析音樂結構。第二,說游戲規(guī)則和游戲要求:聽音樂,第一段是母雞、小雞、老鷹出場。當聽到音樂的提示,相應的角色才能進行,否則應留在原地。第二段開始追逐。第三段老鷹盤旋而去,母雞帶著小雞回家。在欣賞《在鐘表店里》時,讓學生用三角鐵、小鈴、沙球等樂器分別敲擊節(jié)奏來表現(xiàn)大鐘、小鐘、秒表在鐘表店里開音樂會的歡樂場面。這樣,小學生不僅會被那些美妙的音樂所吸引,而且從中獲取了樂趣,激發(fā)了他們上音樂欣賞課的興趣。
2.3 建構小學音樂合作游戲模式
在音樂游戲中,應培養(yǎng)學生交流合作,主動探究的精神。老師做的事就是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音樂游戲情景,讓學生感受音樂;設計好音樂游戲,讓學生扮演好游戲角色去學習音樂。例如,在《勤快人和懶惰人》這首歌曲當中,學生可以單獨或合作扮演勤快人懶惰人,并且都想爭當勤快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學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識都能得到提高。
在欣賞交響童話《彼得與狼》之后,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一個表演小組進行表演,每組學生中有不同的角色分工,一邊播放人物和動物的主奏樂器,一邊讓學生形象生動的扮演“大灰狼”、“老爺爺”、“貓”、“鴨子”、“小鳥”等角色。這樣,不僅讓學生體會到管弦樂隊中不同的樂器演奏不同的音樂主題能夠代表不同的人物,同時音樂也具有了動感,有了形式多樣且容易被學生接受的內(nèi)容,這種角色的扮演過程,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
合作類型的游戲,對學生的好勝心、自尊心,團隊意識等都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中經(jīng)常采用的游戲有:找朋友、摘果子、演雙簧、紅綠燈、奪紅旗、猜一猜等。例如,在教唱新歌時,孩子總耐不住老師安排的程序,從聽示范曲的時候,特別是聽到曾聽過的歌曲或他們喜歡的歌曲時就往往會情不自禁地跟唱。如果采用“演雙簧”的趣味游戲,讓孩(下轉第頁)(上接第頁)子邊聽老師有感情地范唱,邊配上動作、表情、口型,可以使孩子們在游戲中感受音樂的樂趣。
2.4 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游戲
從音樂的表現(xiàn)手法上來看,每首音樂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風格,有的音樂音色非常優(yōu)美動聽、有的音樂節(jié)奏生動鮮明。為了正確地幫助小學生理解音樂,教師要使小學生在游戲中學習音樂,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不斷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問題情境,根據(jù)音樂風格的不同設置相應的游戲。
(1)表演游戲。表演游戲是指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來再現(xiàn)某一音樂作品,通過不同角色的表情、手勢、動作以及心理的塑造和表現(xiàn)來完成表現(xiàn)音樂的目的。例如,在講授《四季童趣》這一內(nèi)容時,教師可先利用多媒體影音,放映“春、夏、秋、冬”不同季節(jié)的美麗畫面,鼓勵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思考如何用自身的形體動作、肢體語言來描繪這四個季節(jié)。再分組展示學生創(chuàng)編的動作,伴隨著音樂進行表演,從表演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又如在欣賞歌曲《兩只懶烏鴉》時,教師可以將其與古詩《明日歌》編成音樂劇《懶烏鴉的故事》,讓學生演一演,說一說,可以照著教材上給出的順序進行表演,也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讓他們自行創(chuàng)編再表演。在整個表演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勇敢地加入到該音樂活動中來。如利用歌曲《小小音樂會》,可將學生分為幾組進行表演賽。一組中每個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小狗”、“小貓”等。先讓學生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表演中充分地表現(xiàn)自我。在表演中,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出來了。
(2)歌唱游戲。歌唱游戲是音樂游戲的一種常見形式,在游戲當中學生一邊玩游戲一邊唱歌。在歌唱游戲中,小學生獲得愉快身心感受的同時,能夠提升歌唱水平、陶冶情操,也能夠不斷提升自身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表達音樂的能力。例如,教師在確定小學生會唱《頑皮的杜鵑》這首歌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歌曲的內(nèi)容,創(chuàng)設以森林為背景的音樂游戲,加深小學生的感受和對音樂的理解。在這個游戲中,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大樹、花草、頑皮的杜鵑以及和杜鵑玩耍的小朋友,不同的角色負責歌曲相應部分的演唱,并配合相應的動作,就像“杜鵑”演唱時需要擺出頑皮的小鳥的動作等等。通過這個游戲,可以使小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真正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在進行這個音樂游戲時教師要注意要給小學生充分的自由,讓他們自由地選擇角色、進行創(chuàng)作,引導小學生通過合作完成游戲,在音樂游戲進行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觀察小學生行為和反應,發(fā)現(xiàn)錯誤要及時糾正,以免錯誤習慣的形成。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課堂上,開展適當?shù)囊魳酚螒颍軌驗橐魳方虒W帶來無限的生機,使得那些活潑好動的小學生喜歡上音樂課,更好地學習音樂。音樂教師也應該不斷更新音樂教育理念,不斷探索有效的音樂游戲方法,充分激發(fā)學生參與音樂游戲的興趣,為音樂教育的開展注入動力,讓音樂成為游戲的伙伴。
參考文獻:
[1] 朱智賢.兒童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 潘燕.有效的小學音樂游戲教學嘗試[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3(7).
[3] 吳麗娜.淺談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與實踐[J].音樂時空,2013(12).
[4] 譚海云.試論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音樂游戲[J].教師,2013(15).
作者簡介:徐燕妮(1989—),江蘇蘇州人,本科,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