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洋
【摘 要】城市化建設的加快,皆是為了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而市政工程建設的發(fā)展與城市之間的溝通息息相關,是城市發(fā)展和提高自我的基本橋梁和紐帶。筆者從事市政道路設計多年,針對國內(nèi)市政道路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和現(xiàn)狀進行了簡單的探討,提出一些改進道路設計的建議。
【關鍵詞】市政道路設計;現(xiàn)狀;人性化設計
一.市政道路設計的特點
1.道路施工條件差
市政工程中,對城市交通干道的設計需要實地考察,密切關注施工周邊的建筑物拆遷的難易程度、地形和地貌的填挖方等,根據(jù)其難易程度進行綜合評估,提出合理經(jīng)濟的施工解決方案,如果施工條件特別差,就需要工程設計人員根據(jù)實際的情況,進行高水準的設計方案,多方面考慮其成本和施工難易程度等,將施工過程中遇到的風險降到最低。
2.道路施工涉及面廣
市政工程中,進行道路的設計需要考慮到供水管道,供氣管道等的影響,需要根據(jù)具體的設計線路與相關部門進行及時的溝通和協(xié)調(diào),降低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風險,同時,也不能因為施工影響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由于其施工中涉及面比較廣,設計人員就需要事先考察地形,跟相關部門必要性的溝通和協(xié)調(diào)就成為設計過程中的一大障礙。
3.道路設計要考慮到周邊環(huán)境和氣候的影響
市政工程的施工是一個定期的工作,必須在指定的工期內(nèi)操作完成,延誤了工期損失慘重,市政道路的相關設計人員需要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環(huán)境進行適當?shù)难娱L施工周期,另外,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施工過程中遇到的梅雨天等,做好充分的準備,這種不可預知的情況給工程設計人員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二、市政道路的現(xiàn)狀
城市道路建設的不斷更新和完善,逐漸的向城市網(wǎng)狀方向發(fā)展,這樣就極大地提高了工程建設項目的施工難度,導致項目設計的工作人員在設計過程存在很大的問題,具體有以下幾點。
1.城市道路網(wǎng)狀結構不合理
目前,國內(nèi)的多數(shù)大中型城市路網(wǎng)結構不合理,道路交通生成點和干路系統(tǒng)缺乏必要性的過渡設施,容易造成交通流堵塞,阻礙城市交通分流系統(tǒng)的發(fā)展和完善。
2.交叉路口設計不合理
市政工程的設計人員在進行道路設計時,對交通工程理論比較欠缺,容易造成道路設計規(guī)劃方案與實際脫節(jié),交叉路口存在的交通堵塞問題,嚴重影響道路交叉口的通行和暢通等。
3.城市規(guī)劃方案不合理
道路設計的整體方案和布局對城市交通是否能夠合理的通行至關重要,方案不合理,道路就不能發(fā)揮其功效。近幾年,國內(nèi)的城市道路設計重點是對道路工程的設計,交通方面的知識極度的欠缺,缺乏道路建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設計理念與常規(guī)設計理念的區(qū)別
在一般工程的設計中,主要考慮功能的問題,也就是所設計出來的工程成果要能夠相應地滿足所希望的作用,因此在設計過程中主要參照的就是相關方面的設計規(guī)范;而人性化設計過程當中更為關注的則是人的感受,從細節(jié)的方面給予人們最大的精神享受,事實上,不難看出在這樣兩種設計中,后者才是工程設計中的更高水平和境界。在這樣一個轉變和進步的過程中,無疑會遭受到多方面的干擾和影響因素,這就需要相關人員的共同促進和努力,這樣才能夠有機會將人性化設計理念和方法切實應用到城市道路建設過程中去。
四、市政道路人性化設計
城市道路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在車行量較大的同時人行量也非常之大,因此,在城市道路的建設過程中應充分體現(xiàn)人性化因素,從人行道設計入手也是非常好的一個著手點。但在這個設計過程中,最為常見的兩類問題是人行道的平整度和人行過街橫道的設置。
人行道的平整度會直接影響到人行道的使用性能,設計者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往往希望將人行道設計得更為漂亮,這樣一種愿望本質上來說是好的,但是在相關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行人往往對人行道的漂亮與否關注度并不高,而是更為在乎其平整和密實程度,希望其能夠“晴天不絆人、雨天不濺水”,因此在建設的過程中也要更多地考慮這些方面的因素。
人行過街橫道的設置同樣非常能夠體現(xiàn)道路建設過程中人性化特質的,而這點在目前的道路設計中也做的比較好,各個市政道路的車道數(shù)多為雙向四車道,且設置二次過街,安全設置也比較齊全,包括安全島、防撞沙桶等。
2.無障礙設計
無障礙設計是一種良好的設計但是在城市中的建設狀況還有待改進,包括設置位置的不合理、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以及施工質量的不達標等。除此之外,人們本身的意識不到位也影響到了無障礙設計作用的正常發(fā)揮,包括人行橫道與緣石坡道的相互錯位、盲道上磚塊的松動以及在盲道上的亂停車現(xiàn)象等。
而為了讓城市道路建設中所設計出來的無障礙設計能夠真正地起到滿足殘疾人出行要求的目的,就需要做好相關方面的工作,除了在進行設置的過程中要保證絕對良好的合理性以外,還要在施工過程中全程把握好質量關,且最為重要的是要將城市的大型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與道路的無障礙設施進行良好的銜接,這一點在整體的設計中尤為重要。
例如:在道路通行方面,對危險路段的人行道要加建防護欄或者綠化帶以起到提醒和攔阻的功能,在人行通道上坡、下坡路段上對傷殘人士、帶輪物件的安全通行問題做人性化處理,適當在固定地點加上減速帶和扶手,在樓梯等帶滑輪物件難以通行的地方建造滑帶,滑帶設計時應注意其摩擦系數(shù)。
在提示輔佐工具的設置上,可以采用傳統(tǒng)提示語方法和現(xiàn)代科學產(chǎn)品的方法結合方案,普通的人行通道上可以只在必要的轉角處還有分叉口處樹立相關提示牌,也可以用電子屏對步行人群進行提示,對于盲道必須要求設有語音提示設施,以便于眼睛殘疾者找到正確的道路。
3.立交橋和人行天橋的設計
人行天橋在道路系統(tǒng)中是步行系統(tǒ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安全過街和車輛順利通行的重要保證,在城市道路交通阻塞難以滿足快速方便的要求,交通阻塞加劇時,立交橋或高架橋的建立是城市中樞紐型互通立交,能夠緩解交通壓力。
在城市中主要干路之間設立立交橋,城市道路規(guī)劃中在選擇建立立交橋或者高架橋是除了考慮交通需求外,還需要考慮立交橋或高架橋的規(guī)模對城市的影響。立交橋的規(guī)模一般較大,建立時候需要考慮周圍環(huán)境對周邊居民的影響。
對此在人性化設計時考慮立交橋選擇在寬闊地區(qū),周圍居民較少地帶。在沒有寬闊地區(qū),對占地面積上考慮,可在主干道用簡單的跨線立交來解決主干路的各個主要相交路口,其他的支干道相交口可采取封閉交叉口,實行一進一出的措施,即左轉或者支干道直行交通可選擇先右轉支下游立交橋調(diào)頭后行駛回來。這樣的設計既可以減少占地要求,也可以實現(xiàn)交通緩壓。
對人行天橋進行人性化設計就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第一,人行天橋的選址問題。從人行天橋的本質即知應將其設置在人口密集且交通量大的盡量靠近交叉路口的位置,這主要是因為如果將人行天橋設置距離交叉路口太遠的話,人們往往就不愿意繞行太遠上人行天橋,而是直接選擇橫穿馬路,那么人行天橋設置的根本目的就達不到;
第二,做好人行天橋的交通組織工作。如采取適當?shù)拇胧﹣硪龑藗兩咸鞓颍梢栽谌诵刑鞓蛞韵乱欢ǚ秶畠?nèi)設置人行道欄桿,以此來阻止人們橫穿馬路,體現(xiàn)出對于殘疾人士的關懷,也就是在人行天橋上設置殘疾人坡道,另外,在一些較為繁華的地段直接以自動扶梯的形式呈現(xiàn),這一方面對人流的疏通很有幫助,另一方面也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人們購物以后的物品負擔;
第三,在天橋上加設頂棚一方面實現(xiàn)“晴能遮陽,雨能遮雨”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夠一定程度地增加人行天橋的實際通行能力,這主要是考慮到在雨天人們?nèi)绻紦蝹愕脑拞稳怂紦?jù)的空間會增加一倍,這必然會影響到天橋的通行能力。
4機動車輛行駛空間和線路人性化
機動車輛的行駛空間在市政道路中占了主要的比重,也是每個市民出行的必要渠道,所以要在安全交通的原則上對機動車行駛空間進行人性化處理,以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市民出行質量。市政道路設計的人性化理念要求道路的設計是要有連貫性的,無論是在視覺上還是在空間上,市政道路都應該是一個整體而不是一個個斷面。
在道路設計之初就要充分考慮空間的問題,隨著汽車的越來越普及,道路的行駛空間越來越緊張,從人性化考慮宜盡量增大車輛的行駛空間。線路的設計盡可能正直、交通線路要足夠多,以縮短市民的出行時間,同時在道路出現(xiàn)轉彎的地方其路線指標包括平曲線參數(shù)的選擇、坡度及路標等方面的設計要從司機的視覺出發(fā),減少視覺疲勞和觀看難度。此外,路面的排水工作也不可以少,對橫、縱兩個坡度要綜合考慮,按照百分之八這個標準來對合成坡度進行處理,以防止車輛行駛的路面出現(xiàn)積水且長時間無法排出。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市政道路工程項目的設計工作人員,必須設身處地地了解當?shù)氐那闆r,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和計算,市政工程道路設計關系著城市居民的出行和生活,對于整個城市的開發(fā)和延伸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的設計工作人員只有不斷地提高自我的設計理念和意識,人性化道路設計已經(jīng)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也將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在進行道路人性化設計中,要結合實際情況,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認真分析,制定科學的、合理的措施,將人性化的理念貫徹始終,進而保證城市建設長遠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嚴靜星,城市道路設計中的人性化因素探討,《交通標準化》,2013年03期
[2]王益峰,市政道路設計中新型雨洪控制技術探討,《建材發(fā)展導向》,2013年10期
[3]蔡志,淺談新時期下城市道路人性化的設計[J],中華居民,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