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春
課堂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的體驗學習為主體,使學生生動、主動、活潑地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主人而不是主聽,要改變教師唱主角,學生當配角的習慣,實行教學民主,在教學活動中真正解放學生的思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課堂教學思想教育素質教育隨著新課程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下的應試教育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社會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我們的課堂教學也逐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在幾千年前就對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做出了經典的闡述。在學習的過程之中,一個掌握豐富知識的人不如一個愿意學習的的人,而愿意學習的人還不如一個把學習當成樂趣的人。這說明了興趣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遵循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強大動力,只有在學生感興趣的情況下,他們的思維活動才是積極的,只有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了,才能使教師的教學與訓練有所成效,根據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在課堂上經常利用各種實物,教學掛圖,簡筆畫等來展示教學內容,開展課堂操練,小組對話、學唱知識歌曲等多樣化教學方法,不斷給學生創(chuàng)造用知識表達的機會,設法使學生愛學、勤學、會學,把興趣與學生學習的內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促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要全面落實教育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還要經常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基本功訓練,讓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語言交際能力。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在教學活動之中,教師要積極向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知識應用技能訓練。根據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任何學科在知識學習的起始階段都要從學生對于知識的聽說能力入手,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打好知識學習的基礎,同時還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始階段后,在廣泛發(fā)展聽、說的同時,還有重視培養(yǎng)讀寫的能力,使聽、說、讀、寫全面發(fā)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選擇的材料要有針對性、目的性。根據學生的現實心理需求,在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合理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的學習熱情,真正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基本能力。
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之中,教師要切實強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的體驗學習為主體,使學生生動、主動、活潑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主人而不是主聽,要改變教師唱主角,學生當配角的習慣,實行教學民主,在教學活動中真正解放學生的思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鼓勵學生在學習活動的研討中大膽質疑,積極思考,用自己獨到的見解去解決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知識問題,通過學生對知識的交流與共享,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真正起到教育的目的。我們大家都能清醒地認識到學生的文化知識素質絕對不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出來的,而是學生自己學出來的。因此,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責任在于有效利用豐富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全面調動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熱情,促進他們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價值體驗的內化,把教材中的知識與所表現的思想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全面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與知識用用能力,全面促進學生個人知識素質的不斷提高。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嚴格遵循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把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滲透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之中。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有很強的思想性,這個階段的學生其心理發(fā)育尚不完善,學生沒有獨立而成熟的思想,他們的價值觀念與思想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干擾,他們對待事物判斷正確的能力還十分欠缺,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活動之中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使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在思想上得到很好的發(fā)展。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遵循知識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掌握知識,學習技能,同時還要注意將思想品質教育貫穿于我們的教學過程之中,在教材學習的基礎之上,以知識為載體,對學生開展積極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愛國主義等方面的情感教育,使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思想品質也得到很好的提升,全面達成新課程教育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目標,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與建設者。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之中,加強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是新課程背景下素質教育的主動體現。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之中遵循學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卓有成效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要達到這樣的教學目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組織中要充當“導演”的角色,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這場大戲中的主要角色,充分調動他們對于知識探求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去。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要面向全體,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的過程之中得到鍛煉的機會,讓每名學生都能在學習活動開展的過程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正確認識自己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價值。充分調動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積極性。素質教育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之中的價值體現,因此,有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也是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主要動力。學生個體發(fā)展上的差異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們在后天的學習上學習效率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這各差別的產生不是來自學生的智力差異,而主要是受學生后天發(fā)展過程中的個性差異的影響。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能夠保持良好的個性表現,那么學生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之中智力得么很好的開發(fā)必將成為一種自然,學生的學習活動也會更多的表現自覺性。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學生在教學實踐之中主動去探求知識。
現代的課堂教學要求廣大的教師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總結與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在教學活動中積極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有效調動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內在動力,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中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自覺地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不斷培養(yǎng)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與知識的應用能力。使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真正行到落實,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緊密的融合在一起,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