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振華
一、以“三出發(fā)一營造”為基礎,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氛圍
好的環(huán)境是工作成功的基礎。怎樣改善育人環(huán)境,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可以從以下三點出發(fā):
1、從學校的制度建設出發(fā)來營造德育育人環(huán)境。想要加強德育教育力度,必須要建設好一支非常有力的班主任教師隊伍,并配齊一只專門抓德育的工作隊伍,將學校的所有教師都轉化為德育工作者。在學校內實行值班小組的檢查制度,做到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員、任何事情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2、從班主任隊伍建設出發(fā)來營造德育育人環(huán)境。牢固樹立班主任教師的責任意識。班級所有工作的第一位責任人就是班主任。因此,我們在開展德育教育時,應該從班主任工作抓起,嚴格落實學校規(guī)定的班主任上崗培訓制度,建立健全學校班主任的崗位職責,以學??己嗽u估激勵機制為標準,堅持從校評和學生評兩方面評價,來衡量班主任開展的工作,從而鼓勵班主任主動認真地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同時,開好每一次的班主任例會,針對學生所存在的問題,以及的與開展所取得的成績提出批評或表揚;3、從發(fā)揮共青團的作用出發(fā)來營造德育育人環(huán)境。從以往的學校教育不難看出,班里的團員員或班干部,在學生當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這類學生會成為他人學習的榜樣。因此,我們可以定期對班里的團員、班干部進行教育培訓,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榜樣性和積極性,讓這類學生帶領其它的學生一起進步。
二、以落實各項主題教育為主渠道,全面開展學生德育教育
1、開展“十個一”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我們開展教育引導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從而增強學生愛國情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是堅定中小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事業(y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認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勤奮學習、建功立業(yè)的強大動力。通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十個一”工程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使學生在參與、感受、體驗中接受愛國主義思想,培育學生愛國主義情感,讓學生自覺履行愛國主義責任,進而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2、開展學校愛國主義“十個一”工程教育活動,抓好師生師生愛國主義意識。學生文明素養(yǎng)及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和核心,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和主要內容。我們可以把學生文明素養(yǎng)及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作為學校進行德育建設的切入點,以《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為主要內容,以有利于指導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從小事抓起,從細節(jié)抓起,從現(xiàn)在做起,扎實有效地進行學生文明習慣養(yǎng)成教育。3、開展行為規(guī)范教育,抓好學生文明養(yǎng)成教育。學生文明素養(yǎng)及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和核心,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和主要內容。我們可以把學生文明素養(yǎng)及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作為學校進行德育建設的切入點,以《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為主要內容,以有利于指導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從小事抓起,從細節(jié)抓起,從現(xiàn)在做起,扎實有效地進行學生文明習慣養(yǎng)成教育;4、開展感恩教育,抓好評價樹立典型?!案卸鞑粌H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責任”。開展感恩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任務之一,因為感恩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的最基本的東西。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講,讓學生心懷感恩絕不是簡單的只為了回報父母養(yǎng)育之恩、教師的培育之恩,而是將感恩最為一種基本意識的體現(xiàn)。在加強感恩教育的同時,要注重樹立典型,充分發(fā)揮出其模范帶頭作用;5、開展德育訓練,抓好學生的競爭意識。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練習,比如知識競賽、知識問答等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人翁“作用,讓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yōu)椤拔覒撨@樣做”,把一些好的行為習慣轉化為自覺的行為習慣;6、開展經常性德育教育,抓好德育教育常規(guī)管理。在教學工作中,可以通過對學生開展集中性的規(guī)范教育,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7、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開展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重點實為了解決青少年學生學習心理負擔過重、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青春期煩惱、升學中的困惑等問題。做好學生心理的疏導,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和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人文環(huán)境。充分利用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室,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正?;⒁?guī)范化,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健康的發(fā)展。
三、注重德育教育出現(xiàn)問題根源的把握,做到“對癥下藥”
在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些經常性出現(xiàn)的問題,這時,我們就需要尋其根源,做到“一癥一藥”,從根源上解決為題。下面我就經常出現(xiàn)的3個問題,進行簡單的講述。
問題一:在學科教學中,不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沒有良好的發(fā)揮出德育教育的目標。
解決方案:利用各式各樣的學科教育,積極滲透德育教育。我們在開展學科教育的同時,也可以將各學校當成“思想教育的工具”,即:在學生掌握最基礎的知識的同時,結合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的思想品德教育。這樣,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和審美素質等方面都有所幫助。
問題二:學校在開展德育教育時,容易“一把抓”,忽略其他的客觀因素。
解決方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性格等特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學生健康成長中,會受到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年級、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理等方面的影響,他們的發(fā)展也會不同。因此,我們在開展德育教育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的特點,抓好學生在不同年齡段、年級段的德育教育,要合理地安排各種德育教育活動,對學生開展教育。不能全部“一把抓”,用同一種方式,不管學生的年齡、性別等問題,開展教育活動。
問題三:學校的工作中,容易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
解決方案:注意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必須要重視的重要內容,自治區(qū)也對學校的心理健康咨詢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