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輝
摘要:初中物理新課標關注學生的實際發(fā)展,重視學生物理思維及探索能力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講究教學的效益和質量。教學效益,又是有效教學的核心和關鍵,是教育發(fā)展必須面對的一大課題。本文結合農村初中物理教育的現狀,淺略探討如何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提高效益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學
【分類號】G633.7
由于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不恰當以及經費問題等多種因素,農村初中物理的教學工作依然有許多急需關注和解決的難題,其中尤其突出的是效益問題。在效益不高的情況下,學生會產生對學習的懈怠情緒,老師對工作的熱情也會降低,教學質量方面也不盡人意。據此,物理老師應當了解農村學生的狀況,結合農村初中的環(huán)境和條件,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使教學過程得到優(yōu)化,尊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從各方面著手實現有效教學。
一、注重滲透德育的滲透,促進興趣的激發(fā)
各科的教學應當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學的滲透,因為它們是德育教學最基礎也最常用的平臺和渠道。物理教學中若穿插著德育教學的環(huán)節(jié),時常將愛國主義灌輸于課堂當中,則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探索科學、熱愛知識和真理的精神,激發(fā)他們努力學習的志向和建立起為社會貢獻力量的理想。特別是就農村的孩子而言,他們眼界水平和閱歷水平普遍比城市孩子要低,激發(fā)其學習興趣的工作在農村教學里就顯得更為關鍵。教師應時常向學生普及物理知識背后的一系列故事,包括:第一、關于物理學家為祖國繁榮鞠躬盡瘁、貢獻力量的故事,將鄧稼先、錢學森等老一輩物理學巨人的感人事跡向學生娓娓道來;第二、關于學界偉人為物理事業(yè)奮斗終身、不斷探索、窮盡真理的偉大事跡,可以列舉古今中外的生動故事,例如布魯諾為何被燒死在十字架上,哥白尼與日心說的提出,愛迪生的一千次實驗等等;第三、關于物理學的曲折發(fā)展史,講述當中的艱難險阻和豐功偉績,例如物理學與中世紀的西歐封建教會的僵持斗爭、近現代物理學茁壯發(fā)展的欣喜景象;等等。栩栩如生的故事講述能在增加課堂趣味性的同時將德育教育潛移默化于學生心中,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
二、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課堂的有效性
課堂的有效性,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以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高效地、有質量地完成知識掌握的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生毫無疑問是課堂的主體和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應了解和把握農村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狀態(tài),結合物理教學的特點,推動課堂的優(yōu)化和效益化,最終達到有效教學的目標。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大多數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的,課堂為雙方提供了最直接、最便捷又基礎的交流平臺和途徑。由于農村學生的性格普遍要比城市孩子更偏于內向,心中有畏懼和害怕老師的情緒,在學習中也常常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學生害怕老師,進而不敢在課堂上抒發(fā)自己的意見或大膽提出問題,學生的主體地位便難以維持。學習的主體并非教師而是學生,因為學習是學生的任務和事業(yè)。從師生之間關系的改善入手,深入鞏固學生主體地位,對于促進課堂有效性的意義也是十分重要的。據此,教師應懷著親切的態(tài)度和民主的理念去親近學生,深入學生的世界,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權威,放下教師的威嚴架子,尤其是對于需要學校和教師關心和愛護的農村中相當數量的留守孩子和貧困學生。只有親近學生,才能與學生成為知心朋友、平等交流,才能建立起良好的、融洽的、健康的師生關系,為課堂上的雙方交流提供有力因素,為這也符合提高課堂效益的要求。
(二)注重合理的課堂角色分配
傳統(tǒng)課堂上的進行模式通常是這樣的:教師負責扮演“講述者”,單一地向學生灌輸、演講和傳授;學生負責扮演“傾聽者”,單調地接受、傾聽和理解。這樣的模式存動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尤其是農村孩子普通比較文靜內斂,容易在課堂中變成唯唯諾諾的被動者,從而削弱了其積極性和打擊了其學習熱情。教師應當合理擺正自己的角色地位,將主體地位還給學生:首先,要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他們意識到才是學習權利、受教育權利的主體,而不是教育工作的“附屬品”;其次,注重課堂的優(yōu)化,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探索問題、觀察事物現象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和思考水平。最后,重視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打破沉默嚴肅的課堂氛圍,營造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以調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三、利用思維情景激發(fā)能力的提高
物理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的自然科學,具有強調思維活動、注重探索和理解分析的特點,對知識的理解與探索水平要求很高。因此,教師應當注重思維情景的創(chuàng)立和開設,既有助于活躍課堂,又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一)善于發(fā)問和合理發(fā)問
古語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業(yè)則殆。初中物理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視程度越發(fā)明顯。教師應從疑問入手,善于向學生提出有啟發(fā)性和建設意義的問題,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和探索興趣。例如利用學生的直覺和錯覺,在課堂上發(fā)問問題:“兩輛速度不同的、載重相同的汽車同時爬上高坡,A車速度較快,B車速度較慢,哪一個更容易爬上高坡呢?”這個問題容易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直覺而選擇了A車。當公布正確答案時,學生心中升起的驚嘆和疑問能使學生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二)重視多媒體教學技術
物理學科的抽象性非常強,穿插著許多實驗過程以及概念的探討。若缺少多媒體教學技術。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恐怕會大打折扣。農村學校的經費和教育設備方面總體上不及城市學校好,因此學校只需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盡可能升級教學設備,促進教學信息技術的更新。教師也應盡可能利用現有的教育條件,把多媒體教學技術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化的效益。
(三)注重實驗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穿插實驗的演示和進行,向學生提出有見解、有創(chuàng)造性、有意義的問題,不但要有教師主導和操作的演示實驗,還應有學生自主進行的學生實驗。應注重把學生的實驗課轉化成氣氛活躍的開放性課程,以引導者的身份帶領學生走向多動手、多操作、多思考、多研究的方向。
四、結束語
農村學生獨有的性格和心理特點、農村教育環(huán)境的特征以及農村學校狀況等都會對農村初中物理教學的效益產生各方面的影響??傊诹私夂头治鱿嚓P現狀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和采用有效策略,才能夠有效解決教學效益的問題,更好地保證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少勛.淺議農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