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波
摘 要: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中心,操控著一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學生則始終以被動者的身份接受來自于教師的活動安排,缺乏學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這就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逐漸產生厭倦和抵觸心理。如今,隨著新課改在我國的全面實施,江蘇省徐州市提出了“學講計劃”,里面重點強調了“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度”等教學觀念。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及時轉變以往以自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實踐活動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空間,盡量把時間還給學生。那么,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究竟應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措施,才能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施展才華的舞臺呢?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此問題談自己的幾點個人見解。
一、讓學生進行富有個性化的自主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學講計劃”提出,要讓自主學習成為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身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要改變以往學生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轉而實施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性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以主體者的身份參與課堂學習活動,進行富有個性化的自主學習,從而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發(fā)現、提出、解決問題的過程,并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比如,在學習《美麗的南沙群島》這篇課文時,我就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自由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選擇空間,學習方式也是各種各樣,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自主學習的……他們在對課文進行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還查閱了很多有關南沙群島的課外資料,學習熱情十分高漲。這樣,我通過改變傳統(tǒng)的“一講到底”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進行富有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也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二、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總是盲目地提倡學生多讀、多寫,學習方式顯得單一、枯燥,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也逐漸喪失。而“學講計劃”提出“學生的學習方式應呈現多樣化”,鑒于此,身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就應擴大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如,可以適當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覺得語文學習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充滿了趣味性,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習《臥薪嘗膽》這篇課文時,我就開展了讓學生“演一演”的實踐活動。具體方式為:首先,我根據課文大意,將其改編成了一個小型劇本,然后,將班里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對劇本情節(jié)、人物角色進行演繹,小組間展開比賽,根據學生對人物角色動作、表情、性格等的演繹,評出表演最佳的小組。這樣,我通過開展這一實踐活動,既使學生明白了語文課堂是充滿樂趣的,也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充分鍛煉,且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和中心思想有深層次的理解和感知。
三、營造自主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自主學習興趣
“學講計劃”中提出“要讓‘學進去‘講出來成為學生學習方式的導向和學習目標達成的基本要求的課堂教學方式”。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要努力轉變自身的角色,營造出一種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自主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讓學生愿意以主體者的身份去參與教學過程。
比如,在對一篇課文進行講解時,我們可以向學生提出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然后給學生提供交流學習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同桌討論等方式,對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和探討,這樣學生就能在互相啟發(fā)下,得出正確的問題結論。另外,我們也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勇于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誘導學生通過積極地運轉學習思維,發(fā)表自己對各種教學問題的獨立見解。這樣,在自主學習氛圍的營造下,學生就會逐漸樹立學習主體性的意識,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使學生變得愿學、樂學。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我們要讓學生在我們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進而促使小學語文課堂在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互相融合下,取得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燕.小學語文學習方式變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05-01.
[2]甘曉娟.小學語文課堂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