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揚(yáng)
淮海中路1428號的棉花俱樂部,應(yīng)該可以算得上是上海爵士音樂的“宇宙中心”了。1997年10月開門營業(yè),是上海第一家爵士音樂酒吧。在那個年代,對于爵士酒吧來說,“酒吧”也許容易實現(xiàn),但“爵士”二字,就沒有那么容易做到了。
“幾乎什么都沒有!”
“剛來的時候,幾乎什么都沒有!”回憶起當(dāng)年剛來上海,面對這座城市當(dāng)時乏善可陳的音樂酒吧時,棉花俱樂部的合伙人之一兼音樂總監(jiān)Gregory Smith這樣感嘆道。
90年代中后期,爵士樂才在中國進(jìn)入活躍時期。這很難不讓人想起爵士樂在中國的那段曲折歷史。
上世紀(jì)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誕生了中國爵士樂的雛形,開始有了爵士樂搖擺時期的舞會爵士樂,雖然當(dāng)時只在租借地流傳,但上海很快就變成了“遠(yuǎn)東爵士樂中心”。
解放以后,爵士樂這種西方音樂形式?jīng)]有被政府所采納,于是,爵士樂慢慢潛入地下,變成了內(nèi)部的小范圍流行?!拔母铩钡氖觑L(fēng)云當(dāng)中,爵士樂被禁止收聽,但是喜歡爵士樂的樂迷還是通過黑膠唱片或西方電臺來偷偷收聽。
80年代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爵士音樂開始從各種渠道流入國內(nèi),直至80年代末期在一些涉外場所,開始有一些西方人演奏爵士樂。然后,國內(nèi)的音樂家也開始邊學(xué)習(xí)、邊演奏,爵士樂才逐漸進(jìn)入主流大眾的耳朵。90年代后,爵士樂才在中國進(jìn)入了活躍時期。于是在1997年棉花俱樂部才成為了上海第一家爵士音樂酒吧
“一待就是17年!
音樂總監(jiān)Gregory Smith,大家都稱吁他Greg,1998年初來到上海。
“當(dāng)時是一個朋友把我?guī)У模緛砦抑皇窍朐谶@邊待上三個月而已,沒想到一待勒是17年!”
Greg口中的這位朋友,叫做MatthewHarding,和Greg 一樣,也是一位來自猶他州的獨(dú)立音樂人。盡管剛來時一句中文也不會,還有生活和文化上的巨大差異,但這并不妨礙Greg在上海待17年。原因很簡單,就是熱愛——熱愛這里,以及熱愛在這里做的事。
還是因為熱愛,盡管大學(xué)專業(yè)是國際關(guān)系,大學(xué)時學(xué)古典吉他,Greg最終還是獻(xiàn)身給了爵士樂。他說: “我一直對爵士和布魯斯情有獨(dú)鐘,而且這是我從小到大接觸最多的音樂,它真的能在心靈上給我更多自由空間。”
喜歡爵士吉他手Charlie Christine杠Freddie King,52歲的Greg,也許因為音樂的作用,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很有活力的21歲大男孩。
“爵士樂給了我一種表達(dá)靈魂的能力,也讓我感覺我是活著的。活著,意味著什么?對我來說,這就是活著?!闭f著,Greg望向了舞臺。
也許熱愛的事情,就會帶給人這樣一種魔力——讓人看到最真實的自我。Greg的朋友曾經(jīng)對他這樣說過:“嘿,Greg,每詞看到你拿起吉他,開始彈的時候,那才是我們眼中最真實的你!”
“每一次都有新東西!”
爵士樂的靈魂在于即興,Greg和他的樂隊自然深諳這點。如果你是棉花俱樂部的??偷脑挘蜁l(fā)現(xiàn),同樣一首音樂,你一定不會聽到一模一樣的版本,因為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編排。同樣的主題,會有不同的旋律;同樣的旋律,會用不同的節(jié)奏與和聲。當(dāng)然,同樣的音樂,也會因為是不同的演奏者,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色彩。
“我們當(dāng)然會在下面排練每一首歌,之后會形成一首歌的大致結(jié)構(gòu)。但一旦我們在臺上開始表演時,我們就會往音樂里加入很多即興的內(nèi)容。”關(guān)于他們的即興,Grec這樣解釋道。
“也許我會在中間來一段SOLO,也許鼓手會心血來潮地加入一段SOLO。所以每一次都會產(chǎn)生一些新東西,那么結(jié)構(gòu)也會發(fā)生一些變化?!?/p>
談起印象深刻的演出經(jīng)歷時,Grec提到了崔健, “崔健當(dāng)時拿了一把袖珍小號,我們 起即興表演了好幾首,挺有意思的!”
Greg曾經(jīng)和他的朋友們獨(dú)立出過音樂專輯,其中一張叫做《Greg Smith: Withfriends for friends》(和朋友一起,為了朋友)。
而在Greg樂隊的成員里,歌手是從加州來的Denise,在上海作為音樂制作人,生活了6年。“Greg當(dāng)時問我,愿不愿意來唱幾個晚上?我說可以呀,沒想到‘唱幾個晚上變成了‘唱了好幾年”,Denise笑著談起她和樂隊的淵源。而對于鍵盤手James來說,爵士樂只是他的愛好之一,因為他的全職工作是與音樂相去甚遠(yuǎn)的1T產(chǎn)品營銷;吉他手Eddy,則是來自紐約的小說寫手,另 位吉他手菲律賓人Jorland,1997年來到上海,之后和Greg在一起做音樂至今。
不同背景、不同國度的人,走到了一起玩音樂,也許是因為爵士樂給了他們相似的靈魂。
有人說爵士樂才是最純粹的音樂,因為自由,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音樂,既不必像聽古典交響樂一樣,正襟危坐地坐在高貴的殿堂里,也不必像搖滾世界里那樣,被激烈的鼓點和狂熱的現(xiàn)場帶入難以自持的澎湃熱血中。你可以在情緒高漲的時候,跟著它的節(jié)奏忘乎所以,也可以在低落的時候,與它一起哀怨纏綿,也許這就是爵士樂手隨心所欲的創(chuàng)作天賦,把自己的靈魂融入其中,奉獻(xiàn)給聽的人。
“我最開心的事,就是這十幾年一直在我喜歡的地方,做著我喜歡的事,未曾離開。”關(guān)于這17年的爵士生活,Greg如是說。
有顆老靈魂的人都愛爵士樂
之前筆者也被人問起過,為何會鐘情爵士樂,總是不知該如何回答。但只要是聽爵士樂的人,哪怕就聽小段音樂,就能很容易地判斷“這是爵士樂”,或者“這不是爵士樂”??删羰繕返降资鞘裁??
“爵士樂,于19世紀(jì)末20世紀(jì)初源于美國,誕生于南部港口城市新奧爾良,音樂根基來自布魯斯和拉格泰姆。爵士樂講究即興,以具有搖擺特點的Shuffle節(jié)奏為基礎(chǔ),是非洲黑人文化和歐洲白人文化的結(jié)合?!卑俣劝倏平o出這樣的解釋。告訴你爵士樂的起源、概念、特點,但這應(yīng)該不是最好的解釋。
記得一年多前,我在英國讀書,被朋友帶著,經(jīng)常去一家酒吧,酒吧老板喜歡在店里放各種爵士樂。時間一長,便和老板熟絡(luò)起來。有一次,老板給我講了一個關(guān)于爵士樂的故事。
常來流連的顧客中,一直有一位很安靜的老人,目光總是很溫和,經(jīng)常坐在酒吧一角。無論店里人頭攢動,或是冷冷清清,他都不太在意。每每他坐在角落,點一杯啤酒或威士忌,都慢慢地喝,然后會禮貌地請求酒吧老板,“能不能給我放Billie Holiday的歌,隨便哪一首都行?!焙髞砝习寰陀浵铝诉@個老人。之后每次他來,老板都會特意為他放幾首Billie Holiday的歌。
大多時候,老人是一個人在酒吧獨(dú)酌,但偶爾也會有一個30多歲、消瘦的日本女子同來。酒吧老板說,這對男女給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是因為他們一直以來的安靜。從不與旁人打招呼,只是安靜地聽爵士樂,妄靜地喝酒、聊天。從旁看來,他們有一科說不出的默契。不過酒吧老板說,他見過這位老人幾次自己獨(dú)來時,時常會低下頭來,一雙大手蓋住臉,無聲而泣。聽完BillieHoliday,便悄悄起身付款,開門離去。這樣的夜晚持續(xù)不久,就再也沒見過這個老人的蹤跡。
當(dāng)酒吧老板差不多忘了他時,時常與他一起聽爵士樂的日本女子出現(xiàn)了。在一個微涼的雨夜,女子穿著雨衣,老板說,雨衣的氣味,他現(xiàn)在都記得。女子看到老板后,微笑對他說著“晚上好。”
“我收到了他的來信,”女子說,“他讓我替他來這里聽Billie Holiday?!庇谑牵瓢衫习逭页隽嗽S久不放的Billie Holiday的歌。大概過了四五首歌的時間,女子將酒杯里的威士忌一飲而盡,站起身來,像是要為什么事做好準(zhǔn)備似的。然后披上雨衣,輕輕把椅子復(fù)位,轉(zhuǎn)過身來對酒吧老板說了句“謝謝一切!”,之后便開門離開了酒吧。
所以現(xiàn)在每次聽到Billie Holiday的歌時,總會想起一年多前酒吧老板給我講的這個故事,還有故事里的那位老人和日本女子。
因此,關(guān)于“爵士樂到底是什么”這個問題,我想,應(yīng)該更多地是一種很難細(xì)細(xì)拆解的個人感受,這種感受建立在一段經(jīng)歷或者一些人之間的交集之上。好的爵士樂,永遠(yuǎn)都有一種味道,一絲氣息,一些回憶,讓你能一下子辨出,在欣然處或是嘴角揚(yáng)起,與人相視一笑,或是一聲嘆息之后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