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的當今,現(xiàn)代化的教育技術也持續(xù)地發(fā)展,教學方式日益更新,從固有的板書式的教學向錄音機、掛圖及多媒體教學轉變。其中,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
一、應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逼真的小學語文教學情境
多媒體技術能夠以音頻、視頻、圖片等演示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知識,而借助多媒體技術建構逼真的小學語文教學情境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和求知欲望?;谶@樣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當中去,從而挖掘教材知識,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在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效地啟發(fā)學生思考。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日月潭》這一篇課文的時候,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xiàn)日月潭的形狀,讓學生進一步地認知日月潭。然后教師提問學生:“此圖片顯示的日月潭風景在下午與早上有著怎樣的不同?”使學生進行思考和分析,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以奠定學生將來學習的基礎。
二、應用多媒體技術突破教材的難點和重點
在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小學語文教學中,一些誤區(qū)常常存在。有的教師為了讓教學課件變得生動和華麗,常常將一部分跟教學知識不相關的動畫用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實際上,這樣的教學方法有著比較大的害處。這是由于動畫跟教學知識的聯(lián)系不密切,只是能夠體現(xiàn)點綴的功能,而這樣的動畫常常會使學生的精力分散,學生對教學難點和重點的注意力出現(xiàn)轉移。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僅僅是輔助性的,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決定于是不是對突破教材的難點和重點有利。因此,教師應當以教學的難點和重點作為核心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坐井觀天》這一篇課文的時候,結合教學知識設計了靜止的圖畫內容:處于井底的青蛙,以使學生結合畫面的內容進行聯(lián)想與探討,再要求學生從整體上閱讀這篇文章,在進行閱讀之后,要求學生結合多媒體大屏幕發(fā)表自身的觀點。在最后的時候,在多媒體大屏幕上呈現(xiàn):“倘若青蛙從井底跳上來了,那么它可以看到哪些事物?會想到什么呢?”這樣,學生之間進行探討和交流,將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直觀,有效地完善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缺陷,然而,也需要明確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僅僅是輔助性的,不可濫用。
參考文獻:
李英.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06).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