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
摘 要:積極推進課程改革以來,在教學理念、課堂行為、課程資源開發(fā)以及課堂師生關系和師生地位等方面均出現(xiàn)了積極的變化,但是由于在理念、理解、操作層面不深入,甚至偏差,課堂教學出現(xiàn)不同的問題。通過對課堂教學的實踐、觀察和辨證性的思考,力圖詮釋探索真正的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課改之路。
關鍵詞:課堂教學;改革;思考
新一輪課改實施以來,引起了課堂教學的明顯變化,這種變化體現(xiàn)在學生、課堂教學和教師等諸多方面。這種變化給我們學校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很大轉變,教師素質有了極大提高,學校的教學研究氣氛空前濃厚,課堂教學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進一步提高??傊?,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帶給了我們新理念、新方法、新嘗試、新思考。
一、課程改革使語文課堂教學生機盎然
1.課堂教學目標變了
新課程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就是注重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探索、思考、觀察、操作、想象、質疑和創(chuàng)新等豐富多彩的認識過程來獲得知識,使結論和過程有機地融合起來,知識和能力和諧發(fā)展,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努力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努力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2.課堂教學活起來了
由于教學過程開放了,教學時空也變得開放了。學生被賦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權利:獨立思考、個性化理解、自由表達的自由和權利;質疑、批判教師觀點或教材觀點及其他權威的自由和權利;作為平等的一員參與課堂教學并受到平等對待的自由和權利;因為自己見解的獨特性或不完善性乃至片面性,免于精神或肉體處罰以及不公正評價或對待的自由和權利等等。
應該說,課堂教學“活”起來,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是師生關系、課程目標三位一體等綜合因素的體現(xiàn)。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誤區(qū)
由于教學過程開放了,教學時空也變得開放了,教師的調控手段多樣,學生自由表達,鼓勵“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于是,我們的課堂活起來了,熱鬧起來了,多媒體手段多起來了,無可否認,這樣的課“觀賞性”強多了。留心我們的課堂,我們會發(fā)現(xiàn)如下筆者認為“誤區(qū)”的現(xiàn)象。
1.過分強調自主合作學習功能,忽視接受學習作用
在課堂上,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教師不敢多講,動不動就分組討論,進行所謂的“合作學習”,發(fā)揮學生“探究能力”。我們知道,自主探究是指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思想方法,自己解決,發(fā)現(xiàn)新規(guī)律,是實現(xiàn)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能否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師是關鍵,要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學生實際的基礎上,提供豐富的感性和理性的材料,引導學生探究知識,從不自覺到自覺地形成了良好的思維習慣。
2.多媒體使用不當,對多媒體的依賴
運用多媒體教學,在直觀化、形象化方面絕非傳統(tǒng)教學手段所能比。它所營造的由形象、色彩、聲音動畫等構成的綜合氛圍,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不少教師喜歡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然而,大量教學實踐表明,音像手段運用于語文課堂,如果控制不當就會成為干擾因素。例如,教學有關名山大川、花木鳥獸的課文,教師不惜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制作、放映相關的多媒體課件。這些課件雖然讓人耳目一新,一時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聽沖擊,引起多感官的興奮刺激,但其占用的課堂時間,遠遠超過學生對文本解讀或動思動筆的時間。
三、矯正策略及辨證性思考
“語文”是語言文字或語言文學,也有的說是“語言文化”。葉老的說法是:“口頭為語,書面為文?!闭n程標準提出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tài)度,思想觀念。
筆者認為,無論怎么樣改革,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語言實踐的內容需有選擇
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有的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利用已有經(jīng)驗理解。有的可以根據(jù)教師的引導體會;有的還可以通過自己的想象輔助理解。而當這一切都難以啟發(fā)學生的心智時,就需要學生親身體驗,比如語文中的書寫,盡管教師指導學生如何擺正字的間架結構,如何握筆,但沒有學生親身實踐,這一切也就是紙上談兵而已。所以,語言實踐不是逢文必究,需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教學實際做一些選擇。
2.語言實踐的方式應多樣
語言實踐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語文教學中最常見也最有用的還是聽說讀寫。至于如何機智靈活地采取這些方式,純屬教師的見解和功底。比如,說一說,有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來開個辯論會辯一辯、聽一聽、看一看,有的時候我們不妨讓學生來演一演;寫一寫,我們還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一創(chuàng)。當然,實踐方式的選擇必須依據(jù)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相信只有在這樣具有濃濃語文氣息的“實踐”中,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張揚,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才能得到激發(fā)。
總之,近10年的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在師生關系、課堂教學民主氛圍、評價體系等諸多方面帶來了新的變化。給以往沉悶的語文課堂注入了無限生機和活力,取得的成功有目共睹。既然是改革,就必然存在偏差,我們冷靜地審視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繁榮”“熱鬧”的場面,有必要對其中的一些問題進行重新思考。只要我們對課堂上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多觀察、多思考,糾正其中的不和諧音符,始終著眼于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真正做到以人為本,那么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必然是一個姹紫嫣紅的春天。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