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蘭香
小學階段幾何圖形的教學,是按照點、線、面、體的順序逐步深入安排的,而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對小學生來說是空間形式認識發(fā)展上的一次飛躍?!懊娣e”的概念是學生學習幾何形體的基礎,它又不像長度一樣可以通過直接測量得到結果,相對而言比較抽象,這就需要加強直觀演示、具體操作等實踐活動的開展。為幫助學生實現這一飛躍,完成面積概念的意義建構,我在自己的實際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的活動探究引導,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這一概念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通過感觸了解面積的定義
“面積”這一知識屬于《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新課標中強調:在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變換;應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認識方向、制作模型、設計圖案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通過比較加深對面積的理解
在學習面積單位的大小時,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大小有了實際認識之后,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對長度單位和相應的面積單位進行辨析,并分別用1厘米、1平方厘米去測量作業(yè)本的長和面積,用1分米、1平方分米去測量課桌面的長與面積,用1米、1平方米去測量教室里黑板的長與面積。實踐證明,這樣安排有利于學生理解長度單位和相應面積單位的聯系與區(qū)別,有利于相關概念的精確分化,也有利于學生理解為什么面積單位上有“平方”。進一步,在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之后,還要再次安排面積與周長計算的對比。學生收獲的不僅是面積與周長的概念更為清晰,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即從“形”的視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三、通過猜測鍛煉面積的估算
教材中提供用方格紙估計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這些方法容易被教師忽視,恰恰是這些細節(jié)影響學生最深。因為,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物體并不像教材上那樣有規(guī)則。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有時只需要一個粗略的數據就可以達到目的,可見估算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讓學生學會估計的方法更有價值,更能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同時也是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培養(yǎng)數感的重要途徑之一。而生活中書本封面的大小、課桌面的大小、教室的大小、操場的大小等,通過提前猜測與實際測量的比較,都可加強學生感受面積的具體存在感,并鍛煉學生的估算能力。
四、聯系生活加強對面積的應用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睂W習內容來自學生生活實際,在學生已有的經驗的基礎上學習,可使學習更有效。因為學習內容貼近學生知識經驗,符合學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識結構,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學習生活化的理念。面積的概念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為了使學生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積”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我從生活入手,讓學生找生活中物體的面,感知物體的面有大有小,進行物體面的大小比較,通過物體面的大小比較揭示物體表面的面積。這樣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面積的含義。體現了現代教育思想所倡導的“數學課堂教學應向學生提供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的、有價值的、富有趣味的教學內容”這一基本理念。
五、加強畫圖訓練,形成面積表象
看到題目能及時在頭腦中形成圖形的表象,對解決問題可提供莫大的幫助。為了讓學生能更加準確地表達出圖形的形狀,我認為很有必要加強學生的畫圖訓練。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引導學生把生活中對圖形的感受與空間存在的幾何圖形建立聯系,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圖形的美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興趣,體會到數學確實就在我們的身邊,更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從而形成應用意識。畫圖訓練需要加強對線段、直角、平行、垂直、各種圖形的特征等概念知識方面的進一步掌握,這也更有利于面積知識的教學。
總之,小學階段的面積教學結論比較容易發(fā)現,且便于展開直觀的操作實驗,是一個比較適宜讓學生探究的課題。我們只要準確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聯系學生的生活,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合理重構教材,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形成應用意識。讓我們的數學幾何知識課堂以點、線、面為基礎,為學生構建出更加廣闊的幾何圖形世界。
參考文獻:
劉宗青.多媒體計算機在小學幾何圖形面積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2001(0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