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紅英
低年級語文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任務——帶領學生快樂地識字、寫字。下面,我就以一節(jié)研究課《臺灣的蝴蝶谷》為例,談談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引領學生有效識字。
【案例】
【活動一】感知地圖,初識“臺灣”
1. 導入課題,板書課題,讀課題。
2. 你們知道臺灣在哪兒嗎?(映示中國地圖,“臺灣”標識)在我國遼闊的東海浪花里鑲嵌著一座寶島,這就是臺灣。(放大呈現(xiàn))這里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所以稱它——(出示詞組“寶島臺灣”,讀)
3.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讀好“祖國的寶島臺灣”后,齊讀。
4. 識寫生字“祖”。
(1) 部首演示“祖”字的構成,感知漢字的神奇有趣。
(2) 指導書寫“祖”字。(示字旁在田字格的左半邊,只有一點,紅筆標識:一個點,一顆心,一心一意愛祖國;右邊的豎起筆要高,寫在豎中線上。)
(3) 描紅,臨寫。
【活動二】自讀提示,自主讀文
【活動三】相機讀文,隨文識字
A. 指名讀課文第1自然段。
1. 學生質(zhì)疑: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
2. 圖片理解詞語,“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映示兩幅圖,相機理解:臺灣四面環(huán)海,大大小小的河流有六百多條,難怪說它是“水源充足”,讀好詞語;看圖,你看到什么?圖片上有許多的花草,又多又密,這就是“花草茂盛”。
3. 在句子中讀,讀“水真多,花兒好茂盛啊!”
4. 寫生字“源”。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這是形聲字,用“加一加”的辦法很容易識記)
怎么寫好看?學生觀察交流:左窄右寬,長撇舒展。(生描紅、臨寫)
5. 識寫生字“茂”。生說記字形的方法,師映示古體字“茂”,說說像什么?總結講解:上面是草字頭,草又多又密,下面的“戈”字部“戊”字像一把大刀,草兒茂密,需要大刀開路,才能進去。理解字義,也是識字的好方法。
6. “茂”字的筆順要看清,動畫映示,師生一起書空一遍。
7. 師范寫,邊寫邊說口訣:草頭寬寬在上方,一橫一撇要舒展,斜鉤伸長有力度,先撇后點不能忘。描紅一個,臨寫一個。
8. 小結并板書:氣候溫暖,水源充足的臺灣,不愧是蝴蝶生長的——(板書:好地方)。
B. 指名朗讀第2自然段。
1. 讀好長句子:“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里來聚會?!?/p>
2. 你們有什么好方法,讀好這個長句子?在學生朗讀中,指導讀好表示顏色的詞語“色彩斑斕”;注意讀好詞組“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讀出動態(tài)的感覺。
3. 識寫生字“叢”。觀察字形的變化:兩個人不一樣,前一個捺變點,后一個腿伸長,下面一橫穩(wěn)穩(wěn)托住上方。(生描紅、臨寫)
了解“叢”字的意思,不明白,向字典老師請教。學生查字典,選擇“花叢”的意思:聚在一起的人或(物)。花叢,就是許多花聚在一起,那么,許多草聚在一起就是 。許多樹聚在一起就是 。
4. 讀第2自然段。相機板書,這就是蝴蝶谷名字的由來。
C. 指名朗讀第3自然段。
1. 重點指導長句子的朗讀:“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種黃顏色的蝴蝶”“金光燦燦”“十分壯觀”——讀好這些關鍵詞語,句子就很容易讀通順了。
2. 識寫生字“撒”。你們會做這個動作嗎?平時撒過什么東西?怪不得“撒”字的偏旁是——提手旁。
3. 觀察字形的動畫演變,如何在田字格里找準筆畫的位置?筆畫比較多,在田字格里要寫得緊湊,不能松散。為了寫好它,師范寫,邊寫邊說一段口訣——提手高高細又長,中間減肥讓地方,反文緊貼旁邊寫,注意穿插更漂亮。
4. 描紅,臨寫。
【活動四】習字展示,評價反饋
1. 今天的蝴蝶谷之旅就要結束了。老師很想看看你們的作品,誰愿意展示?
2. 實物投影展示,生評價。評價從“結構、字形、筆畫”幾個要點,提醒學生掌握書寫的一般方法。寫得好的字,給予肯定贊揚,加星;不足的字,提出修改意見,師用紅筆立即修正,使字更美觀。
3. 其余同學學著剛才的方法,進行“比照”(比一比才進步,一個更比一個好)滿意的字,自己加一顆星,鼓勵自己;不滿意的字,可以重新寫一個。
【評析】
一、 有“理”可據(jù)
目前,字理教學正掀起一股熱潮,它追尋了漢字的本源,從造字的源頭尋求方法,圖畫鮮明,含義深刻,直觀生動?!白妗弊值淖掷恚骸笆尽弊峙栽瓉硎鞘频墓┳?,呈“T”狀,后來才演變成“示”,“示”旁的字都與祭祀、崇拜、祝壽有關,而右邊的“且”是“祖”的本義,字形像祖先的牌位,后來,假借為虛詞,于是,加上“示”旁另造“祖”字。這么生僻的字理知識,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那真的是太深奧了。教者利用淺顯的字理,將“祖”字的字義生動地表達出來,可以說是頗費心思。聯(lián)系到本冊教材《識字7》中,有“示”的偏旁演變的生字,凝視著祖先的臉龐,于是依“勢”而“理”:運用拆分法,將“示”由圖到文呈現(xiàn)出來,右邊的“且”找了一個小小的牌位,兩部分合起來就構成了“祖”字。這樣一來,既有理,又形象,同學們興趣盎然。
二、 有“趣”可享
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講究的是“趣”,這符合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且注意力難以持久的特點。教學“源”字時,教者充分遵循了這一規(guī)律:先映示了兩幅圖片,一幅圖表示的是“水源充足”,一幅圖顯示的是“花草茂盛”,讓學生依據(jù)圖畫,猜測哪一幅圖中含有“源”字?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有一幅圖中水流潺潺,教者趁勢講解:臺灣這兒河流眾多,大大小小的湖泊有六百多個,這就是“水源充足”的意思。看看這個“源”字,左邊是三點水,表示它的意思,右邊表示它的聲音,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它?學生說用“加一加”“利用熟悉的字記住”。這樣,一個“源”字在一幅圖畫中,融合了音、形、義,豈不是“趣味橫生”?
三、 有“法”可依
《課標》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喜歡識字、主動識字、寫字興趣?!白妗弊值慕虒W,除了識字方法上采取“拆分形象記憶法”,在指導寫字時,教者也是匠心獨運:為了讓學生記清左邊只有一點,范寫時,教者邊寫邊講解:一個點、一顆心,一心一意愛祖國;在教學“茂”字時,教者想到了由古體字的字形入手,然后引出“茂”的字義:上部分草兒又多又密,下部分是“戈”的演變,說明草兒茂密,需大刀開路才能進去;為了不讓該字的筆順混淆,教者還編了一首歌謠:草頭寬寬在上方,一橫一撇要舒展,斜鉤伸長有力度,先撇后點不能忘。學生在簡明生動的歌謠中,輕松愉快地掌握了識字寫字的方法。
漢字是祖國文化的根,是滋養(yǎng)我們生存發(fā)展的血液。古代倉頡造字承載了悠悠華夏的滄桑歷史,是我們民族的驕傲。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傳承、發(fā)展、創(chuàng)新這種文化,讓一個個固態(tài)的漢字變成鮮活的符號、靈動的生命、趣味的圖畫。
(作者單位:鹽城市濱??h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