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洪濤
聾校的教育任務是在發(fā)展聾兒語言的同時,傳授知識,發(fā)展技能,維護并增進聾兒的心理健康。對聾生進行心理輔導是保證聾生適應學校和社會生活,建立完善自我的必要途徑。從事聾生教育教學的幾年中,我對聾生的認識有了提高,在工作中我通過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重視對聾生的個別關愛
如果我們留心觀察生活中的聾兒,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在生活、學習中會出現(xiàn)種種困惑,這些困惑或多或少會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如聾兒由于生理上的缺陷而自卑,不能正確接納和認知自己,會認為健全人看不起聾人,而且在某些愿望(如升學、就業(yè))不能得到實現(xiàn)時,不能及時遏制自己非理性的沖動。交往上的障礙也會影響聾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與正常兒童相比,他們的理想自我和現(xiàn)實自我差距較大,人格結構難以穩(wěn)定與協(xié)調一致,聾生的心門是緊緊關閉的。作為教師要想方設法打開他們緊閉的心門,讓溫暖和煦的陽光照射進來。
我曾經(jīng)教過一個聾生李**,剛入學的時候,她幾乎不與人交流,當別人惹到她時,她就把眼睛緊緊閉上,把自己蜷縮在教室或者寢室的角落里,任憑你如何開導,她就是不睜開眼睛。沒有辦法,我只有待在旁邊默默地陪著她,撫摸她,讓她的心漸漸平靜、溫暖起來。慢慢地她開始愿意和我在一起了,有什么需要也敢于向我提出了。這時,我意識到時機成熟了。于是,我和她用我們的方式聊起了天,聊她的爸爸、媽媽,聊她在家中的生活,聊她對學校、對同學的看法等。我了解到她的爸爸、媽媽也都是聾啞人,平時很少和她交流,當她做錯事的時候,爸爸就責備她,甚至動手打她。由此我明白了為什么遇到問題她就把自己蜷縮在角落里,那是她在保護自己,她缺乏安全感。了解到這些后,我召開了班會,鼓勵其他學生多和她玩,讓她得到同伴的關心和幫助。她表現(xiàn)好時,我會關愛地摸摸她的頭。現(xiàn)在的她,已經(jīng)走出自我封閉的空間,變得愛說愛笑、愛打愛鬧,和同學、老師相處得很愉快。
我們聾班的董**同學,因為學習不好,對自己沒有信心,上課時常常低著頭,不看老師也不看黑板,即使有問題也不敢提問,常常遭到其他同學的嘲笑。注意到這一點,在上課的時候,我有意提出一個他可以回答的問題,并鼓勵他舉手回答。剛開始他說什么也不回答,我就走到他身邊,鼓勵他說:“沒關系,你回答錯了,老師也不怪你,勇敢一點,加油!”我還用手拍拍他的肩膀,他終于鼓起勇氣,小聲回答了問題,還回答得很好。我利用這個機會表揚他,還讓同學們給他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后,課堂上他舉手的次數(shù)漸漸多了起來,性格也越來越開朗了。
二、開展聾生心理輔導活動課
在學校,有一部分聾生比較自私,不會主動幫助別人,不會為別人著想。針對聾生的這些心理特點,我設計了相應的心理輔導課,利用班會課進行幾種心理輔導訓練。第一種輔導訓練是角色互換的互惠訓練。我讓一名聾生扮演受幫助者(桌子搬不動要人幫忙),另一名聾生扮演幫助者(幫助前者搬桌子),然后兩者交換角色繼續(xù)訓練。結果發(fā)現(xiàn),受過互惠訓練的聾生比未受過訓練的聾生有更多的幫助他人克服困難的行為。第二種心理輔導訓練是表演心理劇。如假設一種可能的情況:一名聾生在考試時作弊被老師發(fā)現(xiàn),該生怎么辦呢?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來表演,事后進行分析討論、評價,且表達自己的心理感受。很顯然,受過這種訓練的聾生作弊的現(xiàn)象會減少甚至消失。在訓練中幫助學生樹立自尊、自愛的心理品質,也使他們在以上的訓練中有意無意的增強了群體價值觀的意識。為他們將來更好的融入社會生活打下好的基礎。
三、幫助聾生克服負面情緒
一般來說,聾生身上焦慮癥狀比較明顯。當他們說話困難時,當別人不理解他們的意愿時,當與同學發(fā)生矛盾時,當學習中生活中遇到挫折時,他們也會像正常兒童一樣產(chǎn)生焦慮的情感體驗,感到緊張不安,擔心害怕,極度敏感,難以抉擇。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集中,思維刻板,無法發(fā)揮正常水平。
為了緩解聾童焦慮的癥狀,采用系統(tǒng)脫敏的方法效果較好。教師對聾生先進行全身肌肉放松訓練,讓聾生的心情放松下來,再對聾生進行心理疏導。在進行心理輔導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聾生的情緒變化,根據(jù)聾生的反應來進行訓練,進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認識,讓他們能夠勇敢地面對挫折。心理輔導的方法有很多,以上方法只是我在日常教學中總結的比較簡單易行的,似乎看得見、摸得著,比較符合聾生喜好觀察、擅長操作練習的行為特征,更適應其具體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的思維模式。實際運用過程中,許多心理輔導的方法都可以結合運用,可根據(jù)受輔導的聾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來確定,這就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每一個聾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要因人而異、循序漸進地進行心理輔導,切忌急于求成。要知道,孩子的成長是有一個過程的,我們要耐心等待教育契機的出現(xiàn),通過一個事件、一次交談、一次活動,慢慢讓聾生明白道理,獲得經(jīng)驗,這種內(nèi)心的體驗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灌輸不了的。當然,在教育的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要運用正確的方法幫學生把握正確的方向。
聾兒心理障礙的康復輔導工作是一個長期反復的過程,只要我們耐心陪伴,正確引導,聾兒就能夠克服這些心理障礙,從而陽光健康地成長。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