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曉艷
淺析中考語文句段作用分析題的解題技巧
文/徐曉艷
句段作用分析題是中考語文試卷現代文閱讀的??键c,但是學生答題情況并不樂觀。文章就如何答好這類題進行了探討,并以實際案例淺析了該類題型的解題技巧。
中考語文句段;分析解題技巧
現代文閱讀是中考語文卷的重頭戲,因其綜合性強、難度大、分值高,令不少考生望而生畏。在現代文閱讀中,有一類題型是必考的,那就是句段作用分析題,往往是考生容易失分的題型。筆者就句段作用分析題的解題技巧進行淺析。
一般情況下,句段作用分析題的問法很多,大致有這些問法①:
1、從結構和內容上看,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請聯系全文,分析這一段在文中有何表達作用?
3、文章結尾寫……,這樣寫起到了什么作用?
4、作者在文章開頭寫……,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綜上可見,問法不同,但是透過現象,考生必須警醒自己這些都是句段作用分析題,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因而明確,答這些題目需得從內容與結構兩方面考慮,這樣才會全面。
句段作用分析題考的是通過把握某一段從而體現把握整篇文章的能力,因而考試中常見的考點經常會落在文章的一些特殊段落上。閱讀文章時,要特別留意文章首段、中間段和結尾段,因為這些段落往往概括了文章大意,能促進對文章的理解。
例如,2013年無錫中考語文模擬試卷《一只青花碗》第17題:請簡要分析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②
首先,要牢記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考慮。先看內容,這一段描寫的是雨景,這里就涉及環(huán)境描寫的表達作用。環(huán)境描寫一般最顯著的表達作用就是烘托了某種氛圍。我們可以從文中拎取兩個詞語——清冷、寂寞,由此就能想到感情基調絕不是喜,而是傷感的。再談結構作用,這一段引出了文章的寫作對象,下文的一系列往事都是圍繞青花碗的,所以引出下文相關的故事情節(jié)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句段出現在文章開頭那么在結構上它肯定會有引出下文的作用,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引出下文某個情節(jié)或者為下文某個情節(jié)作鋪墊,一定要進行情節(jié)的簡單概括,這樣才完整,此外開頭一般會有點題和總領全文的作用。
開頭在內容上需要注意的是分析開頭寫了什么內容時往往不需要聯系全文,而僅是看開頭一段。
所以開頭段的結構作用往往有:引出寫作對象;總領全文;引出下文或為下文寫某情節(jié)作鋪墊;首尾呼應。內容上的作用:寫什么、表情感;開篇點題,照應題目;渲染……的氣氛或奠定……的基調。
再如,2012年蘇州中考卷《快手劉》第18題:小說第6段在結構和內容上有什么作用?請聯系上下文簡要分析。
句中間段基本都有一個相同的結構上的作用就是承上啟下。但是在答題中,學生仍需謹慎,要注意的是承上上文寫了什么,啟下下文寫了什么在答題的時候簡單地概括出來。這里的第六段寫了什么?寫了時間的流逝,美好的事物在消逝,那么我們不禁要問了曾經得意的快手劉呢?毫無疑問他肯定同那些美好的事物一樣也衰退了,所以這段文字除了內容上寫了時間的流逝,也暗示了快手劉將發(fā)生變化。
此外,如果下文情節(jié)發(fā)生了陡然變化則中間段還有轉折的作用。
又如,2014年蘇州中考語文模擬試卷《紅豆樹下》第21題:文章最后一段在結構和內容上有什么作用?請聯系全文簡要分析。③
內容上,文章最后一段寫出了作者期盼紅豆古樹能再發(fā)新枝、開花結果,抒發(fā)了作者的憂思之情,表達了作者對民族氣節(jié)與傲岸風骨的呼喚與追尋。結構上,呼應前文,前面寫“江南春雨,卻催不出這古老紅豆樹的新枝,它已經有80年未開花結果,到哪里去采擷紅豆?”結尾寫“不知道紅豆古樹何時能再發(fā)出新枝,何時能再開花結果?!?/p>
結尾是全文表達中心思想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好比是一只吹鼓的氣球,但沒有系緊氣球口的繩子,那么這只氣球終究還是會癟掉,而結尾對于一篇文章而言正是那根繩子。結尾的內容作用會和中心主旨聯系起來,主旨是通過概括內容表達某種情感。但是如果結尾的文字中運用了一些描寫方法、修辭手法的話,則還需注意回答該方法的表達作用,畢竟結尾段落作用分析題不是某一個句子賞析題,所以在回答表達作用時可以選擇最主要最重要的一點回答。
很多時候,學生對于句段作用分析題是可以拿全分的,但往往就是因為粗枝大葉失去一分兩分。
有些考生知道作用題是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作答,但未能準確判斷該句在結構方面的作用,只知道死記硬背一些術語往題目上貼標簽。如看到開頭段就一股腦寫“引出下文”“總領全文”,且不說是否恰當,并且這樣的回答太過空洞,這就提醒廣大考生,答題一定要具體,一定不要忽略“結合全文”這四個字。切記不僅要會答概括性的術語,還要會具體答法,即摘錄相關的原句原詞或者概括某個情節(jié)。
還有些考生審題經??吹骄涮柣騿柼柧陀X得自己審題完畢,已經認真閱讀過題目了,然后急急下筆。殊不知,分數就這樣不知不覺丟失了。審題時一定要注意該題設置的分值。多少分值,多少考點,從這一點出發(fā)能有效避免考生答題時丟三落四的毛病。
總之,學無定法,學貴得法。只有通過不斷的練習,以及練習后的及時反思和改進,才是拿下句段分析作用題的關鍵。當然,一些語文的答題術語還是需要學生在課余時間加以積累的,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在句段作用分析題中得心應手。
g
A
2095-9214(2015)03-0065-01
蘇州學府中學)
注解:
①梅艷秀.《句段作用題解答“有法可依”》.中國知網
②曲一線.《2014新課標5年中考3年模擬中考語文》.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③李朝東.《2014年江蘇十三大市中考試卷匯編語文》.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