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亞飛
古文在中學語文課本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隨著國家弘揚傳統(tǒng)文化力度的加大,所占比例還會增加,因為無論是思想內(nèi)容還是藝術形式,絕大多數(shù)古文都是文化瑰寶,是上下幾千年大浪淘沙都沒能被淘掉的精品,它是民族文化的傳承,更是民族精神力量的接力,作為中學生,更應該認真學習和借鑒。那么,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學好古文呢?這是我們肩負的使命,這是值得我們研討的課題之一。下面,我就從兩個方面簡述。
一、引導學生鑒賞古文的音樂美
古文的音樂美:一是聲調(diào)的抑揚變化;二是章節(jié)的整齊與錯綜;三是反復詞襯音詞的運用;四是自然協(xié)調(diào)。
聲調(diào)的抑揚變化,以李密的《陳情表》為例:“臣少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盡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辱,臣侍湯藥,未嘗廢離……”作者在這段文字中極寫自己孤苦零丁,與老祖母相依為命的窘境。在聲調(diào)變化上,句句有平有仄,讀之抑揚頓挫,如泣如訴,輕重諧調(diào)。句末大多用仄聲,因仄聲短促不易舒展,使讀者有沉悶壓抑之感,是這段文字凄惻婉轉之美。讓學生反復吟誦這段古文,使之從“讀”中鑒賞古文精髓,培養(yǎng)古文功底,是有效方法之一。要強調(diào)的是,聲調(diào)的抑揚變化用得爐火純青的在唐宋八大家散文中得到了更為明顯的體現(xiàn),如歐陽修,如韓愈,如蘇軾,如曾鞏,這可以舉出他們作品中的閃光片斷,拓展學生的視野,待到以后,他們會去研讀甚至會當成一個問題去研究探討的。
古文章節(jié)的整齊與錯綜。也是值得借鑒的音樂美。古文散句之中,常常加入對偶排比之類的整齊句式。這樣,從章節(jié)上說,可形成節(jié)奏的和諧勻稱。整散相間,章節(jié)上錯綜變化。如白居易的《冷泉亭記》:“春之日,我愛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導和納粹、暢人血氣。夏之夜,我愛其泉渟渟,風冷冷,可以蠲煩析醒,起人心情?!逼渲械摹按褐铡薄⑴c“夏之夜”“草薰薰”“木欣欣”與“泉渟渟,風冷冷”、“導和納粹,暢人血氣”與“蠲煩析醒,起人心情”在章節(jié)上都互相呼應,讀之和諧,句式上又不乏長短變化,既合散文要求,又有韻文的味道。引導學生學好古文,應讓學生注意鑒賞這段古文的章節(jié)上的錯綜變化的美。在章節(jié)的整齊與錯綜上,可要求學生把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背得爛熟于心,化為自己的血脈,融入自己的生命,成為自己畢生的精神財富之一。
反復詞與襯音詞,也是古文中使章節(jié)和和諧勻稱而常用的。以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為例:“某以為受命于人生,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边@段文字,在幾個分句不尾,用四個“不為”作出概括性的結論,語氣鏗鏘,態(tài)度分明,突出了王安石不媚時俗的革新精神?!安粸椤边@兩個章節(jié)在同一位置上反復出現(xiàn),這種反復強調(diào)手法的運用,和文章內(nèi)容氣勢一致,有壯美之感。這段文字可以由教師范讀,即用清晰的語言,斬釘截鐵的語調(diào),讀出字里行間作者流露出的情感。并向學生提出要求,看字聽音,記住四個“不為”,讓學生賞心悅耳,使學生情緒受到感染,加強對古文壯麗的音樂美的感受。讓學生留下古文不難理解,容易記憶的印象。培養(yǎng)學習古文的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在講清講透學生弄明白之后,可適當推出一些反復詞和襯音詞最具代表性的詩歌,如《漢樂府》中那些一唱三嘆、反復纏綿的動人心魄的作品,有些直接是學生們已學習或者將要學習的。這樣,可以多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讀多了,背多了,寫起來,這些“大老師”們會出來幫助自己,或者說有意或無意會觸碰自己的筆尖,從而使自己無形中增加幾許豪氣。
古文音樂美的第四個特點是自然的協(xié)韻。人們都說:“有韻為詩,無韻為文?!贝嗽捯话銇碚f是正確的,但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如荀子的《勸學》: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焉,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不在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段文字中“興”“生”押韻,“德”“得”押韻,“舍”“鏤”押韻;虛詞“焉”在句末也有協(xié)韻作用。此系自然押韻,不讀不易發(fā)現(xiàn),只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其韻律之美便體味得出。
二、引導學生讀好古文
傳統(tǒng)的做法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想提高學生讀古文的質(zhì)量,須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地、有要求地、有系統(tǒng)地讀。要讓學生讀得心中有數(shù),讀的目的明確,如前面提到的注意了解古文的音樂美等等,以之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促進主動學習。
在教師講解了生難字詞與冷僻字后,引導學生正確朗讀,先是齊讀,速度可慢些,只要讀音準就行,教師要及時糾錯;也可以是雙排的同學讀,單排的同學當醫(yī)生,找出并記準同座讀錯的字,再讀一遍。因為互相監(jiān)督,為了面子,學生自會用心去讀,正確率高,收效也好。
理解地讀。講解課文時,教師可少講,只作點撥,要求不結合注釋,自我理解,不懂則問,學生初步理解時,就要趁熱打鐵,讓學生齊讀或分讀。以理解文章,留下深刻的記憶。
鼓勵學生多讀,是教師應特別注意的一個問題,鼓勵是強心針,可使學生勞動得到承認,心靈得到慰藉,對今后的學習充滿信心,特別要表揚平時膽小害羞的學生,表揚可使學生熱愛古文的學習。
語文教師若將識字、品詞、析句的古文教學變成生動活潑的讀書指導課的話,就邁出了引導學生學好古文的第一步——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當今的教育,應試教育如果說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話,不如說應試教育它根本就沒死;在這種教育環(huán)境下,語文教師教學古文,既要顧及考試知識點,又要引導學生好好學古文,這實在是足可考驗一個語文教師的耐心與誠心的,我愿與諸君同努力:真正引導學生學好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