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富
【摘 ? 要】
我們學什么?學習林黛玉的對話的教學理念,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方法,點撥法;學習香菱拜師求學,虛心請教的情操,專心、鉆心、癡心的品格,鍥而不舍,持之以恒,從一而終的精神。
【關鍵詞】
香菱 ?學詩 ?我們 ?學什么 ?有感
“一個孤苦的女子,癡心學詩,是對藝術的崇拜,還是尋找精神上的寄托?你從中得到些什么樣的啟發(fā)呢?”這是課文《香菱學詩》正文前的一段提示語。香菱如此癡迷地學詩,我們又該學些什么呢?這也許就是《香菱學詩》一文給我們的啟發(fā)吧!我認為:作為教師,應該很好地向林黛玉學習,做一個誨人不倦、循循善誘的教師;作為學生,應該向香菱學習,做一名持之以恒、從一而終、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那到底向林黛玉、向香菱學什么呢?
一、學習林黛玉先進的教學理念,做一個誨人不倦、循循善誘的人民教師
林黛玉并非受過師范專業(yè)訓練的專職教師,只不過是在香菱的所“逼”之下臨時的兼職教師而已。但其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并不亞于我們這些受過師范專業(yè)訓練的專職教師。《紅樓夢》是曹雪芹寫于公元1735年,問世于18世紀中葉、清朝乾隆年間,原名《石頭記》,是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寫成的。距今已有約280年的歷史。可是小說中所寫林黛玉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與當代相比并未落后,乃是我們語文新課標所提倡的教學理念。歸結起來,林黛玉主要有如下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1.對話的教學理念
語文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提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毙抡n標提出師生平等對話的教學理念,可早在280年前的曹雪芹就崇尚這種教學理念,香菱拜師一段中描寫了香菱與林黛玉多處對話,她們的對話是平等的,她們的對話是融洽的,她們的對話是真摯的。正由于這亦師亦友的真誠的對話,激發(fā)了香菱學詩的興趣,堅定了香菱學詩的信心,使香菱明確了學詩的方向,使香菱受益匪淺。
2.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方法,我國的教育鼻祖孔子早就十分提倡。語文新課標指出:教師要“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重視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啟迪學生智慧,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眹@學詩,課文描寫了林黛玉與香菱的兩次討論。第一次討論:香菱笑道:“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則指出:“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淵明、應玚、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這一次討論,使香菱明白:1.學詩起點要高,要向名家學習;2.學詩要有積累。第二次討論:香菱讀完了王維的五言律還書換杜律時進行的。香菱笑道:“領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說與你聽聽?!摈煊裥Φ溃骸罢v究討論,方能長進。你且說來我聽?!毕旅鎯啥挝淖质窍懔庾x完王維的五言律后的獨特見解。
香菱笑道:“據(jù)我看來,詩的好處,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p>
香菱又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內一聯(lián)云:‘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再還有:‘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這‘白‘青兩個字,也似無理,想來必得這兩個字才形容的盡,念在嘴里,倒像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似的?!?/p>
第一段說出了香菱學詩的總體感受,第二段則圍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眱陕?lián)詩句談自己的理解。這次討論可見香菱長進不少。
3.點撥法
點撥法,著名語文教育家蔡澄清認為:所謂“點”,就是點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林黛玉不愧為運用點撥法的高手,如香菱對作詩的格調、用詞、立意的辯證關系不太明白,黛玉點撥:“第一立意要緊”,“詞句新奇”次之,格調再次。又如黛玉看完香菱所作的第一首詩后,點撥香菱不要受束縛,“只管放開膽子去作”。
二、學習香菱學詩的那股“魔勁”,做一名持之以恒、從一而終、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
香菱學詩能夠成功與找到一個好老師和大觀園這個學詩的大好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聯(lián),但這都是外因,真正起作用的是她個人的努力。
1.拜師求學,虛心請教
縱觀《紅樓夢》,按理說,寶釵做香菱的老師是再好不過了,可是香菱就舍近求遠,誠心拜林黛玉為師,虛心向林黛玉請教,事實說明香菱的選擇是正確的。這也許是香菱與林黛玉寄人籬下的相同處境,同病相憐吧!加上寶釵把她當“妾”看,冷諷熱嘲,相反黛玉把她當姐妹看,真心教她。故舍近求遠,拜林黛玉為師。
2.專心、鉆心、癡心缺一不可
當香菱拿了林黛玉圈點了的王維詩時,“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shù)次睡覺,他也不睡?!碑?shù)谝皇自娮鞒珊螅主煊褚笏鞍堰@首丟開,再作一首,只管放開膽子去作”時,“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lián)竿痢保鞍櫼换孛肌?,又“含笑一回”,當?shù)诙自娮鞒珊?,林黛玉認為“這一首過于穿鑿了,還得另作”時,“便自己走至階前竹下閑步,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最后香菱從夢中笑道:“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在專心、鉆心、癡心的感召下,香菱“苦志學詩,精血誠聚”。
3.鍥而不舍,持之以恒,從一而終
香菱作詩,第一首,以辭害意;第二首,過于穿鑿。面對失敗,面對寶釵無情的評價,老師黛玉委婉的鼓勵,姊妹們的說笑,香菱并沒有放棄,而是更加的專心,更加的執(zhí)著,鍥而不舍,持之以恒,從一而終,真成正果。
三、結 ?語
掩卷沉思,一個孤苦的女子,癡心學詩,而且學有所成;一個孤傲的女子,醉心教徒,而且教有所得。作為莘莘學子,能不從這一孤苦的女子身上學到點什么嗎?作為一名教師,能不從這一孤傲的女子身上學到點什么嗎?讓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記住這兩個名字——香菱與林黛玉。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2】網文:《香菱學詩》對作文教學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