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香
【關鍵詞】 數(shù)學教學;學困生;成因;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1—0044—01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新的課堂理念在數(shù)學課堂中得到了全面實施。新理念實施不僅給課堂帶來了生機,而且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勤奮好學、思路開闊、創(chuàng)新意識極強的學生。然而,在這些“富有群體”的背后,卻隱藏著一些“學困生”。作為教師的我們,是不能放棄這些所謂的“學困生”的,不能讓他們一直成為課堂上的“旁觀者”,成為社會的負擔,而應熱情地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找出原因,有針對性地做好轉化工作,讓學困生能夠達到正常水平。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做法。
一、學困生產生的原因
1. 社會原因。(1)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不斷發(fā)生著變化,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學習無用論等思想嚴重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2)社會上一些不健康書籍、不良影視作品等不良文化嚴重毒害著青少年的心靈。
2. 家庭原因。(1)家長觀念落后,對孩子讀書重視程度不夠。農村邊遠山區(qū),經濟落后,家長思想陳舊,觀念落后,對孩子讀書不重視,支持力度不大。(2)家庭不和睦,造成孩子心理扭曲。家庭不和睦,父母離異,在得不到父愛和母愛的情況下,學生本應純潔的心靈被人為地扭曲,性格偏激,進而對學校、老師形成了逆反心理。
3. 自身原因。(1)學習習慣。學困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早讀不讀書,上課不專心聽講,課后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考前不復習,考后不總結,考好考差無所謂,對自己放任自流,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2)學習方法??茖W的學習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學困生一般都是學習機械、呆板,理解慢,學習總是死記硬背,不了解知識的內涵;數(shù)學知識點不能完全記憶、理解,更不會靈活應用。
二、找準致困原因,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幫扶
1. 端正思想,幫助學困生。教師可以在班上開展一些趣味性的活動。如,講名人故事,讓學生暢談自己的未來、理想等。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和家長一起給他們講一講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以及家長為了能使他們生活得更好一點,所以不辭辛勞地工作,目的是要讓他們多學點知識,多掌握點本領,將來才能使自己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上有立足之地。
2. 改革教學方法。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學困生成因的又一個重要因素,學困生不想聽課,是因為我們農村學校的老教師上課時的方法過于單一,缺少生機和活力,不能充分應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因此,教師要根據(jù)不同課型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隨著教改的深入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許多農村小學已經配備了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施,要根據(jù)農村學生的年齡特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制作一些動靜結合、視聽結合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創(chuàng)造動腦、動口、動手的空間,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意識,增強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困生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愿望。
3. 消除疑慮,密切關系。由于種種原因學習滯后,使學困生自卑心理加重,為此,老師要對他們傾注真誠的愛,從感情上親近他們,從興趣上引導他們,從學習上幫助他們,從生活上關心他們,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真正感到老師可親、可信、可敬。同時老師要用發(fā)現(xiàn)的目光,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
4. 正面引導,以理服人。由于學生年齡小,社會經驗不足,辨別是非的能力差,有的學生犯了錯誤還不知不覺。對待這種學生,絕不能用諷刺、挖苦甚至體罰等簡單粗暴的方法。因為這樣做,很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敢怒不敢言”,使他們的心態(tài)扭曲,一旦產生逆反心理就很難溝通了,甚至會出現(xiàn)精神問題。只有堅持正面教育,用民主、說服的方法耐心細致地做工作,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認識,啟發(fā)他們的自覺性,幫助他們改進不足。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