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兵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板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6A-0094-01
語文教育家朱紹禹指出:“板書能點睛摘要,給人以聯想;形式多樣,給人以豐富感;結構新穎,給人以美的享受?!卑鍟墙處熢谡n堂教學活動中配合教學語言,結合教學媒體及師生互動情況通過語言文字、圖畫等內容,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的一種教學行為或方式,是教師必備的一種教學技能。但是,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語文課堂中教師的板書越來越少,有些教師甚至整節(jié)課沒寫過一個字,板書漸漸成了課堂教學中被遺忘的角落。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現狀呢?筆者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板書的以下三種優(yōu)勢。
一、板書的示范性
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小學生年紀小,向師性強,教師一手漂亮的粉筆字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寫字的樂趣,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板書的示范功能,為提高學生書寫的水平奠定基礎。如特級教師薛法根在教學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臥薪嘗膽》一課時,就非常注重板書在課堂教學中的示范作用。薛法根老師首先提問學生:“大家知道吳王和越王的名字嗎?”學生答出“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后,薛法根老師板書“吳王夫差”,在‘夫字下方畫上著重號,并指導學生把‘夫字讀準確。接著進行‘勾踐二字的板書,在板書‘勾字時,薛法根老師特意讓學生伸出小手跟著書空。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跟著老師讀,讀寫并用既充分發(fā)揮了教師板書的示范功能,又加深了這些詞語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使語文課堂更具活力。
從這個教學課例可以看出,薛法根老師沒有忘記語文教學的初衷,那就是讓學生讀好書、寫好字,發(fā)揮板書在語文課堂中的作用,讓一筆一畫、一撇一捺端正規(guī)范的方塊字永駐學生心間。
二、板書的靈活性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多媒體具有形象、方便、快捷的優(yōu)勢,并被大多數教師所采用。但是多媒體不是萬能的,而傳統板書教學可以隨時記錄課堂教學中點滴有價值的信息,比起多媒體展示傳遞更有靈活性。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板書的靈活性。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掌聲》一課時,課文主要描寫了殘疾女孩英子非常自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同學們的掌聲讓英子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英子變得開朗、自信了。課文教育學生: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要主動關心別人和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教學這一課時,筆者主要以教學內容為主線,采取了一邊閱讀,一邊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板書的方法,板書如下。
這樣教學,體現了板書隨機性、靈活性的特點,板書設計新穎獨特,課文的主要內容及所要表達的教學主旨也自然滲透在學生心里,收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三、板書的長效性
眾所周知,多媒體技術在傳遞信息方面有著形象、生動、快捷的特點,但是,由于多媒體自身的特點,導致在信息的傳遞上只作片刻停留,課堂中許多有價值的信息并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師就要充分發(fā)揮板書的長效性功能,讓有價值的信息在學生頭腦中多停留一會兒。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時,由于這是一篇游記散文,教學就要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理清文章脈絡。在教學這一課時,筆者是這樣設計課堂板書的:“金華→羅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痹谇逦陌鍟痉断?,學生閱讀的目的性更強,對于文中描述的景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體會,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的閱讀和板書相結合,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復述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板書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但是板書在課堂中發(fā)揮的作用卻是無法比擬的。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板書,使其成為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助推器”,而不是課堂教學中的擺設,只有這樣,才能使板書在語文課堂中真正綻放精彩。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