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藝丹
如何分辨航次結束后是否需要向租家遞交繞航費理算,取決于船舶是否應租家要求,繞至運費中不包括的港口裝卸,或者因航行需要,為避開海盜區(qū)域或上武裝保安,在航行中出現偏離正常航道的情況
在 油輪業(yè)務中,繞航費理算是船東經常需要面對的,也是船東與租家爭議最多、最難達成一致的商務理算。繞航費理算包括三部分:繞航時間費、繞航油耗、中間港港口費用(有中間港的情況下)。如何分辨航次結束后是否需要向租家遞交繞航費理算,取決于船舶是否應租家要求,繞至運費中不包括的港口裝卸,或者因航行需要,為避開海盜區(qū)域或上武裝保安,在航行中出現偏離正常航道的情況。
按照一般繞航條款,船長的繞航事實記錄是繞航航行時間和油耗的依據,但租家往往會要求提供更多數據,如繞航前后各個節(jié)點的船存油量,還會將同一船型相同航次的歷史數據作比較。由于船舶繞航的路線差異和油耗多少是各方因素的總和,即便是姊妹船,不同時期污底程度不同,得出的實際數據也會有較大差異,租家和船東的爭論往往會因此僵持不下。筆者想分享兩種能盡快贏得租家認同并較快收回繞航費的方法。
一是,對相同船型相同航線提供“標準化”數據,提高租家認可度。首先,整理歷史理算數據,將提賠成功的案例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排除船舶污底情況,提煉出較為合理的繞航航線以及相對應的油耗數據。其次,將船長發(fā)來的繞航事實記錄與“標準”數據進行對比,如果差異不大,可直接做好理算遞交租家,租家審核通過的概率較大;如果差異明顯,必須找出原因,進行修正,或退回船長要求進行數據的修改。這種情況下如果對于數據不加審核直接理算,被租家退回的概率極大,接下來租家一定會要求船東提供各個節(jié)點更加精確的數據,一旦某個環(huán)節(jié)對不上,就會被全盤否認,于是陷入僵局。船東為了盡快結案,只得較大程度地讓步,這種處理方式基本可以算作失敗的案例。因此,向“標準”數據靠攏非常重要,大大增加租家“一次通過”的概率,縮短繞行費回收周期。
二是,使用BP Distance Table 軟件。租家如BP、SHELL的繞行條款要求繞航距離的數據取自于BP Distance Table軟件,繞航速度采用合同航速。合同中如無此約定,遇上租家對船東繞航事實記錄的質疑,船東可以提議使用該軟件提供的數據。一般情況下,租家都會同意,一旦打開這條捷徑,后續(xù)的理算就變得簡單了,只需將繞航距離除以合同航速對應的油耗,繞航航行時間就出來了。
相比繞航航行時間,中間港停留時間較容易獲得。搜集在港時間表,注意合同條款中對于起止時間的約定,并扣除船東原因導致的延誤。關于中間港油款問題,現今爭論的焦點是:船舶輔機油耗要不要算?條款如果只是約定中間港的時間損耗按照滯期費費率,那么,中間港的全部油耗都算。這里需明確的是,中間港的時間損耗參照滯期費費率但其意義并不等同于滯期費。因此,輔機油耗并不包含在滯期費中,除非條款有額外約定,否則輔機油耗不應扣除。
如果船舶是為了避開危險區(qū)域所導致的繞航,操作過程中,需提前向租家確認,并提供相關國際公約。否則,即便《海商法》約定,在實際理算中,還是會碰到租家不認可的情況。最好的解決方式是,在航次租船合同簽訂的時候,對于此類繞航進行事先的約定,為后續(xù)的理算提供條款支持。
最后就是中間港港口費用全部由租家承擔,但不要將船東事務所產生的費用夾雜在中間。代理制做賬單的時候往往不會考慮這些,理算人員需仔細審核賬單,剔除如船員換班、備件上船之類的船東費用,保證首次理算的準確度,提高租家的好評率。
在實際工作中,從資料搜集到提賠成功,各個關鍵點都需要適度把控。除了經驗的積累,油輪企業(yè)有必要對商務理算進行歸納總結,將如繞航費的商務理算進行標準化管理,提高外部對該企業(yè)商務理算整體的認可度,最終達到加快款項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