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慧渝
摘 要:如何深入有效地開展教研活動,提高保教質量,往往成為農村幼兒園亟待解決的問題。從加強專業(yè)學習,激發(fā)研的情趣入手,豐富活動內容,創(chuàng)新教研形式,在教研中充分確立教師為活動主體,注意教研的系統化設計,從而提升教研質量,讓有效的教研活動能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促進幼兒的發(fā)展,甚至影響幼兒園辦學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教研活動;有效性
幼兒園教研工作是以保教人員為主體,以保教實踐為基礎,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教育規(guī)律與基本原則,采用科學的方法,解決保教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提高保教質量的研究活動。教研活動的意義在于集思廣益,發(fā)揮教師群體的智慧,經共同思考、探討,并通過個人的實踐和努力,使教師的教學品質和教育素養(yǎng)漸漸成熟,因此,它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而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是當前幼兒園建設、管理和發(fā)展的關鍵性問題。然而農村幼兒園師資緊缺,代課或臨聘教師常常占教師總數的一半以上,如何深入有效地開展教研活動,提高保教質量、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往往成為農村幼兒園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農村幼兒園教研活動現狀
1.教研動力缺乏
教師對教研活動缺乏正確的認識,對自身的專業(yè)成長沒有規(guī)劃。農村幼兒園教師對教研活動的認識不全面,缺乏參與的興趣與愿望。例如:有的教師認為寫了一篇論文就是進行了教研活動,有的教師認為參與了備課和討論就是進行了教研活動,還有的教師認為聽了、評了別人的課就是進行了教研活動。這些都只是片面地理解教研活動,導致教研活動開展得不全面、不深入。另外,參與教研的興趣與能力不足,存在“一言堂”現象。教研活動應該是一個凝結教師集體智慧、促進經驗交流、激發(fā)思想碰撞的平臺。但是有的農村幼兒園教研活動依舊存在著一言堂或少數人參與的現象,逐漸形成了教研活動中一些人永遠說和一些人總是聽的局面。
2.教研形式單一
教研活動內容流于形式,缺乏吸引力。許多幼兒園教研活動內容并非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因此不能引起教師的學習興趣,直接導致了教師對教研活動的被動應付。教研活動形式上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農村幼兒園教研活動的開展形式大多是組織教師學習文件、讀讀理論書籍,很少落到教師工作的實處,并且在教研方式上通常都是集中學習。當然還存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應用較少的問題。如今的社會已進入了信息化和網絡化的時代。全國有許多優(yōu)秀的幼兒教育網站,網站上有大量的最新、最前沿的幼教動態(tài)和幼教知識,還有許多優(yōu)秀的視頻和課例,這些資源都沒有成為幼兒園教研活動的豐富資源。
3.教研引領欠缺
一是時間問題,農村幼兒園師資緊缺,常常是一個教師“包班”:既要帶班,又要備課寫教案,還要布置教室、走廊環(huán)境……所以,農村幼兒園教研活動常常存在沒人管理、沒時間開展的現象。教師專業(yè)素質普遍偏低,許多教師是代課教師或臨聘教師,許多教師非本專業(yè)畢業(yè),甚至沒有教師資格證。二是專家引領問題,教研活動缺乏專業(yè)能力較強的教師引領,更別說專家的引領。農村幼兒園教師參與教研活動之后,你說我說大家說,最后難以統一意見與教學建議,顯然對提升教學思想、統一教學行為,提升保教質量沒有實質性改變。
4.教研目標模糊
這主要表現在不能有的放矢地解決實際問題。有的教研活動研討范圍開放性過大,例如,在教育活動觀摩后,請大家談談自己的想法、建議和感受?;顒訒r既沒有在觀摩前提出要求,也沒有在觀摩后提出要討論和聚焦的問題,因而到了討論時,每個人大都是例行公事的發(fā)言,研討話題廣、交叉性差,幾乎沒有思想的碰撞,因而也就不能解決教師的實際問題。
二、農村幼兒園教研有效性策略與建議
1.加強專業(yè)學習,激發(fā)研的情趣
幼兒園教研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的成長。隨著課改的深入、《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頒發(fā),在越來越關注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今天,許多農村幼兒園也意識到教研的作用,也開始學著搞教研活動。但是存在要么不搞,要么急功近利的現象。把教師開課成績進行分數量化,把聽課、評課的數量進行量化,把主題墻的布置進行分數量化,然后將所有成績與年終考核掛鉤……弄得教師說到教研就反感,提到教研就如履薄冰。適當地采取激勵性措施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從教師的現有水平出發(fā),切忌急功近利的傾向。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充分重視教師在教研活動中的點滴收獲和進步,從縱向的角度評價教師的成長。使每一位教師都有所感悟和收獲就達到了教研的目的。努力使每一位教師都有滿足感和成功感,才能保證教研活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要想讓教研真正成為提高保教質量,促進教師發(fā)展的活動,就得先理清教研活動主體間的關系。一般情況下的教研活動都是在嚴肅、嚴謹的氛圍中展開的,活動中沉悶的氣氛和園長或教研組長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和威嚴常常讓教師不能充分表達和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的工作環(huán)境是幼兒園不斷成長和發(fā)展必備的基礎,只有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教師才能夠心情愉悅地工作,才能夠具有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促使教研工作健康快速地發(fā)展。因此,管理人員要樹立正確的教師觀:要尊重教師、尊重教師的需求與努力、尊重教師的實際水平和個體差異,使教師產生被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所以,在教研活動中,管理者和教師的關系要從上下級關系轉變?yōu)楹献骰锇殛P系、服務和被服務的關系。管理者和教師都是平等的教研主體!只有真正理清了管理者和教師的平等地位,才能做到以人為本,教研才能真正做到從教師的實際出發(fā),為教師服務。
就當前的農村幼兒園教研活動現狀來說,專業(yè)學習有助于激發(fā)教師教研的興趣。專業(yè)學習是研究的基礎,學習和研究之間是互相依賴、共同發(fā)展的。只有在扮演好學習者角色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扮演好研究者的角色。因此,在教研活動中,教師首先要做好學習者的角色,對研討的內容和學前教育領域的一些基本規(guī)律有系統的把握,避免僅僅停留在經驗層面的討論,而要通過理論學習加深對教育現象的理解和認識,挖掘教育現象背后的問題,進而在根源上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各種培訓、專家、教育理念要保持一定“戒心”,切不可今天聽了這個專家的講座便覺得這個理念好,明天聽了那個專家的講座,便覺得那個理念好。教育要有所堅守,根據本園的實際情況,吸取別人的精華因時因地地為我所用,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不盲從跟風。endprint
2.豐富活動內容,創(chuàng)新研的形式
探索多種教研活動的形式,可以激發(fā)教師對教研活動的熱情和興趣。如:(1)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名師講堂、好課賞析;(2)組織年輕教師到有經驗的骨干教師班上進行跟班學習,然后針對性地進行研討;(3)舉行“最美設計師”的比賽,組織教師分階段對活動的導入、游戲、提問、活動延伸等環(huán)節(jié)進行專門的研討;(4)就某一教學觀點組織辯論賽;(5)同課異構,組織教師對同一活動內容的不同設計進行教學觀摩,然后有針對性地比較分析每一環(huán)節(jié)不同設計的利弊;(6)開展“照鏡子”活動,將教師的教學活動過程錄制下來,讓教師自己看一看,讓同伴評一評,通過看視頻,教師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看到自己說話、行為、提問上的許多不足。不管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經驗,它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展示出不同的教和學的問題。這些也正是我們要研究、要思考和要解決的問題。這種“照鏡子的”方式既啟發(fā)了自己,也啟發(fā)了同伴;既成長了自己,也成長了同伴。
同時,利用成立教研組、師徒結對等形式,創(chuàng)新研的組織方式。同伴互助已成為幼兒園教研的基本形式。通過成立教研組、師徒結對等形式,充分發(fā)揮教師的集體智慧。在開展教研活動時,通過組織型與松散型兩種教研活動形式相結合的方式,引導教師群體中每位成員通過交流、爭論、研討進行互相幫助,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讓教師分組對某一教育教學活動的設計進行“切磋”,合作探討方案設計,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問題。雖然這個過程中可能有成功,也可能有挫折,但是經過互相幫助和啟發(fā),教師不僅在專業(yè)上得到了提高,同時也體驗了共同創(chuàng)造的樂趣。同伴互助克服了教師閉門造車、孤軍作戰(zhàn)的教研弊端。
3.確立教師主體,發(fā)揮研的價值
改變教研主題都是“由上制定”的傳統做法。在開展教研活動之前,可以通過調查、談話、征集、布告等各種途徑,收集教師的問題,然后將問題進行梳理、分類、排序,最終確定教研活動的研究任務及問題解決方式。活動前應將本次教研活動的研究任務與問題做一提示,使教師有準備、有觀點、有經驗地參與討論?;顒又校I教師圍繞預先的問題進行充分交流,明確有效的解決策略。同時對生成的新問題予以關注和聚焦。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在每次的教研活動中都有收獲、變化和發(fā)展。逐步提高教師提升問題的能力,促使教師掌握關注問題的解決策略,豐富教師解決問題的經驗。只有經歷了這個過程,才能激發(fā)教師的研究熱情,收獲教研活動的成果,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要提高研的價值,必然要高度關注教師的參與度,增加研的參與性。教研活動是教師群體性的活動。每位教師都具有自己的個性、智慧、經歷和經驗。這些資源是教研活動隱性的財富,如:一次音樂教研活動時,教師為了讓孩子表演蝴蝶飛,為孩子們準備了美麗的紗巾做蝴蝶翅膀??墒牵@個紗巾什么時候出現比較好呢?如果在活動一開始就別在孩子身后,雖然可以節(jié)省中途別紗巾的時間,但是容易造成孩子們活動時玩紗巾、注意力分散的現象。如果中途要飛時才別紗巾,雖然可以避免孩子注意力分散的問題,但是由于別針比較難別,比較浪費時間,且易造成浪費時間和消極等待的現象。因為問題的切入點較小,且在教學中經常存在這一問題,因此,每一位教師都參與進來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終,結合幾位教師的想法,取長補短想出了一個方便又快捷的辦法。由此可見,在教研活動中要充分認識到每位教師所具有的獨特的價值,充分挖掘并促使其展示出來,以增加教研活動的多元性。同時,個性化的問題與思考的充分展示,能提供多樣的解決策略。
4.觀照系統設計,關注研的質量
首先要結合幼兒園的實際情況,有效提高教研質量。由于每個幼兒園所處的地理位置、人文環(huán)境、辦園規(guī)模、師資配置都不盡相同,因此照搬照抄他園的教研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有的農村幼兒園外出參觀學習后,看到杭州、上海等一些發(fā)達城市都在做各種課題研究、搞園本教研,回來后也跟風去做,殊不知超前的、先進的不一定是適合的!與其好高騖遠地追求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和不能實現的做法,不如踏踏實實地結合本園教師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做一些立足于實際教學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教研。
同時,加強長短計劃的制訂,增強研的系統性和計劃性有助于提高教研的質量。在教研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今天研討這個,明天研討那個,時間長了好像什么也沒收獲。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沒有內在聯系的研究往往會讓教師顧此失彼,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而且這樣的研究不便于教師進行積累、遷移和創(chuàng)新。因此在制訂教研計劃和選擇教研內容時要盡量做到長短計劃相結合,將現有教研內容和原有教研內容有機整合,把一個個小的、新的問題有效容納到幼兒園原有的課題中,使每個教研內容之間都能夠有效連接。這樣做可以使點狀的研究變成線狀的研究,再逐步形成一個有張力的網,這樣的網才是有活力的。
總之,教研活動既是每個幼兒園的“必修課”,又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進程。如果我們以務實求真、敢于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來面對,如果我們用科學、民主的方法來管理,那我們在實踐中就能真正提高教研的效益,真正地教研能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教研活動從表層上看是幼兒園研究活動的組織和實施,從深層次上看是幼兒園文化走向民主化、平等化的進程,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落實和體現,是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有效載體。因此,我們要重視幼兒園的教研活動的開展,充分發(fā)揮好教研活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何放.示范性幼兒園園本教研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2]馬富成,馬雪琴.當前幼兒園園本教研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西學院學報,2011(06).
[3]盧筱紅.江西省園本教研活動中專業(yè)引領的現狀與發(fā)展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1(09).
[4]羅敏.網絡教研對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作用及思考[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1(03).
[5]石艷,潘虹嵐,于玲.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園本教研管理[J].學前教育研究,2010(04).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