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中圖分類號:G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2-0054-02
計算機是一種高速運行、具有內部存儲能力,由程序控制過程的自動電子設備。從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誕生以來,無論計算機理論、技術和產品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特別是八十年代以后,計算機發(fā)展速度更加驚人,以至于在世界范圍內,電子計算機的普及和應用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是否發(fā)達的一個重要標志。計算機不僅應用于航空、氣象預報、人口統(tǒng)計、國家建設等各個領域,而且正以迅猛的速度深入到家庭及每個人的生活。農業(yè)中專學校的學生,也普遍感到了缺乏計算機知識與操作技能的危機感和緊迫感。
一、實踐教學效益的探索
實踐教學就是充分發(fā)揮計算機的優(yōu)勢和學生好動的特點,讓學生在課堂中操作計算機,通過不斷地實踐,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掌握基礎知識。提高操作技能,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具體地,可從以下幾方面來看實踐教學的作用,
1.可以揭去學習計算機的神秘面紗。計算機是一門新興學科,其設備精度高、價格較昂貴1.使教學過程具體化、直觀化。計算機學科是一門實踐技能非常強的學科,其教學成果大部分體現在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上,教學過程是非常實在的過程。忌的是教師空談。比如你說通過計算機可以瀏覽信息、給朋友發(fā)E-mail(電子郵件)、聊天、下載資料等等,剛開始有的學生可能不太相信,也不知道怎么操作,只需演示一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他們不得不相信,而且也達到了教學的效果。
2.結合多媒體課件,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隨著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與結合,計算機這種媒體以其生動的圖像、聲音等多媒體效果已越來越受到各學科教師的歡迎。傳統(tǒng)的教學強調教師講的作用,在課堂上利用的媒體也多是粉筆+黑板,教學過程顯得非常單調。而運用多媒體電子教室進行教學,可使學生手、腦、眼、耳并用,使學生有新穎感、驚奇感、獨特感、直觀感,能喚起學生的情緒和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3.可以進行個體化教學,因人制宜,因材制宜。目前,計算機在我國正處于全面信息技術課的普及階段,條件好的中學已開設了計算機課,而在農牧區(qū)的初級中學尚未開設此課,這樣就造成了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給農業(yè)中專的計算機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曾出現過優(yōu)等生“吃不飽”,很容易失去上課的興趣,而后進生“吃不了”失去信心的現象。采用實踐教學法進行個體化教學就比較容易讓學生接受。在個體化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學習進度,有基礎的同學借助已掌握一定程度的計算機能力的優(yōu)勢,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走在其他同學乃至老師的前面,而沒有基礎的同學又可以循序漸進地從基本內容開始學。如在上機實習時,我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不同特長安排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練習與實踐,并給予相應的指導,使他們分別得到提高,做到有的放矢。
二、改革授課方式和教學方法
以往在計算機課教學中所采用的授課方式和教學方法,通常沿襲了一般基礎理論課教學中的授課方式和教學方法。比如,教師只管在教室里講,在黑板上寫或畫,然后布置作業(yè),如有上機條件,雖可安排學生練習,但一般上機比例很小。這種死板的授課方式和教學方法已不適應當前計算機課程教學的需要。所以,必須要改革教學方法,調整上機比例。對屬于操作技能的課程應把課堂移到機房,根據不同的內容特點采取靈活多變的授課方式,或邊講邊練,講練結合;或先講后練,理論指導實踐;或當堂掌握或課下消化。教法也由單一的“說教”式,改為多向的“啟發(fā)引導”式。比如在強化學生的編程能力訓練時,為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變單一的講授模式為“抱、扶、牽、引”的四步教學法:
“抱”,即老師首先提出問題,給出要求,介紹程序設計的思路和方法,畫出流程圖,提供源程序,并逐一講深講透,讓學生在教師的講授下,先了解如何做,名為“抱”著走。
“扶”,即老師首先提出問題,給出要求,介紹思路,畫出流程圖,但講授時不再深講源程序,讓學生在搞清設計思想,理解流程基礎上,參考書上的源程序自己改定或充實,再上機調試,老師給予詳細指導,在教師手把手地教導下,進行效仿,名為“扶”著走。
“牽”,即老師在講授時只講清問題、要求、思路和步驟,并幫助學生搞清流程圖,而后讓學生自己寫出源程序。老師幫助上機調試,幫助分析和修正錯誤。讓學生在老師的領引下完成,名為“牽”著走。
“引”,即老師在講授時只講問題、要求、思路和步驟,而后引導學生自己畫流程圖和編寫源程序,老師只給予原則性的指導。讓學生在老師的原則性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名為“引”著走。
三、積極開展有益活動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計劃地組織一些有趣的比賽活動。如英文打字比賽、漢字錄入比賽、調試程序比賽等。根據情況也可組織一些社會調查活動和其他課外活動。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掌握計算機的能力。
(責任編輯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