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瓊,曹徵良,孫佳琪,李賽群,周有君,章 薇
(1.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湖南 長沙410007;2.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湖南 長沙410007)
急迫性尿失禁(Urge Urinary Inconinence,UUI)指與尿急(一種突發(fā)的強烈的排尿欲望,且很難被主觀抑制而延遲排尿)相伴隨或尿急后立即出現(xiàn)的不自主的尿液漏出的尿失禁。導致UUI 的病因有年齡、分娩方式、盆腔手術、肥胖等。其病機為脊髓或脊上神經(jīng)元病變而導致的逼尿肌活動亢進或逼尿肌、膀胱收縮不協(xié)調從而引起頑固性的急迫性尿失禁[1]。目前國內外針對急迫性尿失禁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膀胱訓練、藥物、生物反饋技術、行為調節(jié)療法、各種電刺激、手術等療法。中醫(yī)治療則以針灸、中藥、點穴療法及手法按摩為主[2]。
針刺治療急迫性尿失禁的研究在逐年增加,但是仍未發(fā)現(xiàn)總結針刺治療急迫性尿失禁的系統(tǒng)評價或者Meta 分析方面的文獻。筆者在循證醫(yī)學的指導方法下,制定檢索策略及篩選評估方法,收集1995 ~2014年針刺治療急迫性尿失禁公開發(fā)表的國內外文獻,篩選出符合條件的文獻進行Meta 分析,為針刺治療急迫性尿失禁提供可靠的治療依據(jù)。
1.1.1 檢索范圍 交叉檢索中國知網(wǎng)、維普期刊數(shù)據(jù)庫、萬方數(shù)據(jù)庫,檢索期限時間設定為1995 年1 月1日至2014 年12 月30 日。并手工檢索了2014 年在《針刺研究》、《中國針灸》、《上海針灸雜志》、《針灸臨床雜志》等雜志公開發(fā)表及會議論文集發(fā)表的符合要求的文章。
1.1.2 檢索詞條 檢索詞條如下:①定義試驗組干預方法的檢索詞:針刺、電針、針灸、體針、耳針、頭針、梅花針、激光針、水針、耳穴壓豆等;②定義急迫性尿失禁的檢索詞:急迫性尿失禁、小便失禁、尿失禁;③定義RCT 的檢索詞:隨機、對照、盲法、臨床試驗。
1.2.1 納入標準 ①研究類型:選擇國內公開發(fā)表的有關急迫性尿失禁治療方法的臨床研究文獻;②研究設計:選擇與急迫性尿失禁治療有關的隨機對照試驗或有“隨機對照”、“隨機分組”、“隨機”等字樣,但未說明具體隨機分配方法的文獻;③研究對象:符合急迫性尿失禁診斷標準的患者,年齡、體重、分娩方式、種族、教育程度不限;④干預措施:試驗組以針刺治療作為主要干預措施,也可針灸配合其他治療方式,對照組干預措施不限。
1.2.2 排除標準 ①非隨機對照試驗;②實驗組和對照組都采用了針刺療法,或試驗中的兩個組別只針對不同穴位、不同針刺方法或者治療階段的比較;③綜述、系統(tǒng)評價及動物試驗研究。
為避免在選擇和評價文獻上出現(xiàn)的偏倚,選擇了2 名評價員進行獨立篩選及評價,采用改良Jadad 量表[3]對文獻質量進行評價,如選擇和評價文獻中出現(xiàn)意見不統(tǒng)一,則商議一致或請第三方共同商議后選擇納入。評分方法為:①患者是否隨機分配到試驗組或對照組(隨機分2 分:描述正確的隨機方法;1 分:作者敘述為隨機;0 分:未描述如何隨機);②是否采用盲法(盲法2 分:患者和試驗者雙盲,且敘述其方法,因針灸方法的特殊性,只要求單盲即療效評價者和數(shù)據(jù)分析者實行盲法;1 分:作者敘述為單盲;0 分:未采用盲法);③退出與失訪(1 分:具體描述了退出與失訪的數(shù)目和理由;0 分:未說明退出與失訪的數(shù)目和理由)。Jadad 評分總分為1 ~5 分,3 分以上為質量高的文獻,1 ~2 分為低質量的文獻。
用RevMan 5.2 軟件進行Meta 分析。對納入的試驗進行同質性檢驗,若研究間具有同質性(P >0.05),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若研究間不具有同質性(P <0.05),則考慮選擇隨機效應模型分析。以比值比(odds ratio,OR)或加權均數(shù)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作為效應尺度指標,計算95%的置信區(qū)間(confidence interval,CI),取P <0.05 有統(tǒng)計學差異。用失安全系數(shù)來說明“發(fā)表偏倚”的大小,失安全系數(shù)越大說明發(fā)表偏倚越小。按P=0.05 水平計算Nfs,計算公式如下Nfs0.05= (∑Z/1. 64)2- K。按P=0.01 水平計算,公式如下Nfs0.01=(∑Z/2.23)2-K。
表1 納入文獻質量評價
通過電子檢索及手工檢索,共檢出8 篇符合標準的文獻。其中中文文獻6 篇[4-9],外文文獻2篇[10-11]。本次共納入的8 個研究文獻中納入患者例數(shù)從32 ~199 例不等,共計有929 例。8 篇研究文獻中治療組全部采用電針治療,對照組有3 篇干預措施為藥物(酒石酸托特羅定片——舍尼停)[5,7,10],4 篇采用藥物(酒石酸托特羅定片——舍尼停)加膀胱訓練[4,6,8-9],1 篇采用安慰針刺療[11]。所有納入文獻均診斷明確,其中2 篇包含了中西醫(yī)診斷[5,7],西醫(yī)診斷均按國際尿控協(xié)會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則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在隨機方法中,8 篇文獻均提出隨機,其中4 篇提出具體的隨機方法[4,8-9,11],3 篇文獻提出 分 配 隱 藏[8-9,11]。盲 法 使 用 上,只 有2 篇 文獻[8,11]使用單盲法,但都未進行具體方法的描述。4篇文獻[4,6,8,11]提供研究對象退出、脫落情況。詳見表1。
納入的3 篇文獻均為針刺與藥物加膀胱訓練的隨機對照研究,由圖1 可知,χ2為1.08,P =0.58 >0.05,I2=0% <50%。研究具有同質性,則采用固定效應模式進行分析,Meta 分析結果:OR = 9. 17,95% CI[4.35,19.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針刺組治療UUI優(yōu)于藥物加膀胱訓練組。
圖1 有效性分析
有3 篇文獻結果報道了痊愈率,且3 個研究具有同質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式進行分析,OR =21,95%CI[4.80,91.96],實驗組較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見圖2。
圖2 痊愈率分析
Nfs0.05=(5.82/1.64)2-3 =14.5,表明至少需要15 個陰性結果才能使本結果逆轉,則本研究的發(fā)表偏倚小,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從納入的國內外治療UUI 臨床隨機對照試驗來看,針刺治療療效確切,且明顯優(yōu)于藥物組和膀胱訓練組,其中納入的文獻有一半為Jadad 評分達到3 分或更高的高質量文獻,但本次系統(tǒng)評價仍有其局限性:①在文獻質量上,文獻納入的數(shù)量較少,符合要求的文獻僅納入8 篇,外文文獻只有2 篇;另外一半文獻Jadad評分小于3 分,質量較低,且納入文獻的病例數(shù)偏低,8篇文獻僅納入929 例;納入的文獻均為陽性結果,缺乏陰性結果的研究,可能導致選擇偏倚,導致報告發(fā)生偏倚。②納入文獻的觀察指標不統(tǒng)一,導致能進行Meta分析的文獻偏少,僅有3 篇文獻結局指標中的有效率做出有效性分析,其余的文獻指標均未能進行一致性分析,導致其結果的偏倚性偏大。
本次系統(tǒng)評價得到的啟示:①隨著文獻質量的提高,使Meta 分析更有意義,但由于文獻評價的指標不一,導致不能對急迫性尿失禁療效進行統(tǒng)一的分析,在以后的研究中,除了重視文獻質量,仍需要采用國際統(tǒng)一公認的評價標準,為治療急迫性尿失禁建立一套完善的循證醫(yī)學模式打基礎。②在今后的研究中,應加大納入的病例數(shù),建立多中心臨床隨機對照試驗,以進一步研究針刺治療急迫性尿失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還應提高針灸治療急迫性尿失禁的研究質量,嚴格運用規(guī)范的隨機方法,并進行隨機化隱匿;由于針刺的特殊性,可采用單盲法,即對數(shù)據(jù)分析人員和統(tǒng)計人員進行施盲;同時也應注重對針刺安全性的評價,對實驗中的失訪、退出及不良反應的情況應詳細記錄;只有建立規(guī)范的隨機對照試驗,其中包括試驗設計的規(guī)范以及評價標準的規(guī)范,才能為臨床實踐提供更為可靠和準確的證據(jù),從而為針刺治療急迫性尿失禁提供有力依據(jù)以及臨床療效。
[1] Busy-Whitehead J,Johnson TM.Urinary Incontinence[J].Clin Geriatr Med,1998,14:285-296
[2] 劉叢叢,劉志順.針灸治療急迫性尿失禁診療特點文獻分析[J].針灸臨床雜志,2014,30(6):58-61
[3] 梁萬年. 醫(yī)學科研方法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451-486
[4] 陳婧怡,劉志順,王漪,等. 電針治療中風后急迫性尿失禁32 例[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08(4):38-41
[5] 曾瑩杰,陳超,邢曼,等.針刺治療急迫性尿失禁的臨床評價研究[J]上海針灸雜志,2012(7):485-487
[6] 劉志順,王楊,徐海蓉,等. 電針治療中風后急迫性尿失禁療效觀察[J].新中醫(yī),2010(2):73-75
[7] 侯文光,邢曼,哈力甫.電針對腎虛型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尿動力學的影響[J].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6):50-52
[8] 劉志順,彭唯娜,馬曉晶,等. 電針治療神經(jīng)源性急迫性尿失禁5年隨訪觀察[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6,33(1):96-97
[9] 劉志順,劉保延,楊濤,等. 電針治療老年急迫性尿失禁臨床研究[J].中國針灸,2001,21(10):579-582
[10] Feng Qi-fan,F(xiàn)u Yu-lin,Chen Chao,et al. Quantity-effect Relationship of Electroacupuncture for Urge Incontinence: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 rial[J].Acupunct Tuina Sci,2012,10(1):49-53
[11]Emmons SL,Otto L.Acupuncture for overactive bladder: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ObstetGyneco,2005,106(1):13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