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丹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技術性學科,包含了很多學生從未接觸過的知識內容。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當中,教師需要找到一些巧妙的方式,既能靈動課堂,又能凸顯實效,情境教學便是其中一種。
一、以情境導入課程內容
創(chuàng)設情境是順利導入課程的一個好方法。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首先要貼近生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當中處處有信息技術的影子,對課程的學習自然不再感覺陌生,學習的抵觸和畏難情緒便會減輕甚至消失,學習效益也會隨之提高。
例如,在小學《信息技術》四年級第10課中,學生需要學習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有關知識。于是,教師在授課時,特意將教材內容用演示文稿予以呈現(xiàn)。在放映演示文稿的過程中,教師提問學生:“大家知道老師正在使用的展示方式是什么嗎?你們想不想也來學學呢?”學生們對包含了圖片、音樂、自定義動畫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的演示文稿十分感興趣,學習的欲望也就自然會非常強烈。
這種恰當?shù)那榫硠?chuàng)設并不復雜,教師只要善于發(fā)現(xiàn)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并加以利用即可。這不僅是為導入新課所作的鋪墊,更是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信息技術提供了一個啟發(fā)。
二、以情境活躍課堂氣氛
正如一個人在屋子里待得太久,就要開個窗或者走到室外透透氣一樣,長時間的課堂教學,會給學生和教師帶來疲憊感,教學有時也需要一些課堂之外的東西來調節(jié)氣氛。從課堂外適當引入一些實物,創(chuàng)設課外的情境,能夠活躍課堂氣氛,產(chǎn)生教學新鮮感。
例如,在小學《信息技術》五年級第4課中,學生需要學習如何使用Logo語言進行繪畫。課程一開始,教師可以將幾朵蒲公英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學生們看到蒲公英,就會將注意力集中起來?!按蠹蚁矚g蒲公英嗎?”教師可以首先問學生。學生們會搶著回答起來:“喜歡!因為它很好玩兒?!薄八埠芷痢!苯又處煴憧梢岳^續(xù)問學生:“那么,你會畫蒲公英嗎?會用計算機畫蒲公英嗎?”面對著實物,學生們的繪畫熱情很容易就會高漲起來。
雖然帶到課堂中的只是一些簡單的實物,但它們的真實性卻有效地彌補了課堂教學抽象性、理論性過強的局限,也更能吸引學生的關注。在這些課外氣息的引導下,學生頭腦中會馬上形成一個真實活躍的學習情境,并開始積極主動探究,課堂實效也由此提升了。
三、以多媒體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當中,囊括了很多現(xiàn)代化技術手段,這也是小學信息技術課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一個特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學效果將更加理想。
例如,在小學《信息技術》六年級第13課中,學生們需要學習數(shù)字農(nóng)植園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器播放表現(xiàn)田園風光的音樂和視頻,營造一種大自然的氛圍,讓學生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于鄉(xiāng)村植物園當中。在這樣的情境之下,學生們更能積極地學習植物知識,也由此不斷加深對數(shù)字農(nóng)植園的了解。
多媒體對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助益頗多,它能豐富情境創(chuàng)設的形式,也能加強情境創(chuàng)設的效果。此外,多媒體作為新興技術,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更受他們的歡迎,在課堂教學中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將他們帶入濃厚的課堂教學氣氛當中。同時,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還能夠很好調動學生情緒,為課堂教學順利開展奠定情感基礎。
四、以表演情境加深學生體驗
課堂表演是深受小學生歡迎的教學形式,常被應用于語文、英語等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其實,只要經(jīng)過教師的巧妙設計與實施,表演同樣也能夠順利用于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
例如,小學《信息技術》三年級第1課,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段課堂小表演,表演背景是一個打印店,由學生分別扮演店員和顧客,設計好關于計算機功能操作知識的對話。于是,在劇情表演的過程當中,認識與討論計算機功能操作的情境就被創(chuàng)設出來了,學生由此開始認識計算機,學習操作計算機,課堂教學也就水到渠成了。
表演不僅是帶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方式,更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高效途徑之一。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們很自然地對所學內容進行了實際體驗。對于已學內容進行實踐表演,能夠讓學生及時鞏固知識,而對于待學內容進行表演,則能夠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與期待,提高學習興趣。
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大大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有效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與抗拒感。同時,合理的情境創(chuàng)設往往能夠活躍整個課堂的氛圍,從整體上促使學生更好地進入知識學習狀態(tài),對于提高教學實效是大有裨益的。以情境創(chuàng)設實現(xiàn)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實效的提高,是值得每個教師加以嘗試并不斷探索的。◆(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常樂小學)
□責任編輯: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