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模式初探
馬永林 (青海省大通縣斜溝鄉(xiāng)中心學校 810100)
隨著課程改革的浪潮,新的教學理念如春風迎面拂來,雖然許多教師也在積極轉變著自己的角色,但是語文課堂的陳規(guī)陋習仍然存在,語文教學仍然難見成效。為此,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六方面入手談談如何在有效的課堂模式下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語文課堂模式 優(yōu)化 成效
新課程改革已經(jīng)實施多年,它是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的深層次嘗試與革新,是對原有教學體系的完善和添加,這種改革追求的不是單純的“花架子”形式,不是為片面追求課堂的“快樂”而改革,而是在有效的課堂指導模式下真正讓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知識的技巧,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語文能力。那怎樣的教學模式才不是單純走形式之路,能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快樂,進而有助于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淺顯認識。
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閱讀課文——學習詞句——講述主要內容——課后習題。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雖然花費的時間較短,從表面看一直是在授課教師的掌控下按序進行,從淺顯意象上達到了教師預設的目標,但由于教學形式單一而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厭倦感,甚至在長此以往中學生會對這種模式產(chǎn)生排斥感,由此對語文學習逐漸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必須在講課時抓住時機“激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講到名人傳記時通過搜集的相關名人的史料和“偉績”讓學生切身感受;在講到故事性的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大膽改編故事,以體現(xiàn)對課文思想的把握;在講到介紹風景的文章時,可以通過瀏覽圖片、播放相關視頻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講授聶華苓女士的《親愛的爸爸媽媽》時,教師可用截取的《南京.南京》片段加深學生對法西斯侵略戰(zhàn)爭殘酷暴行的體會,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對和平有更大的感觸和渴望。又如,講解朱自清先生的《春》,聲情并茂的視頻朗讀會是教師的得力助手,在繁花嫩葉、蝶飛蜂舞中品味大師的名作,必定是一種情感享受,在視頻引領下去感受春之美,品味“春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笑著,走著”效果會更好。這比利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更有效。
語文教學中依據(jù)單元交際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有利于學生產(chǎn)生交際欲望,習得交際文明用語,從而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因此,教師要經(jīng)常在語文課堂中展開辯論活動。如八年級上冊中就有走上辯論臺的活動設計:暢談克隆技術。在一個民主、和諧的氛圍中,讓學生學會辯論,明確我們人類理智的選擇:克隆技術在引領科技發(fā)展的同時也在考驗著人類的道德底線。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學會放手,將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辯論。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思想的火花才能在腦海里碰撞,交際情緒才能越來越高漲,提高思維的敏捷性、語言組合的準確性。
班級當中學生學習成績定是良莠不齊的,教師可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 培養(yǎng)一批有組織能力和號召力的,虛心樂學的小組長來幫助大家學習,即創(chuàng)設“兵教兵”學習模式,以打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團隊。每個小組中應安排不同基礎的學生,并針對每個小組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共同進步。
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下,部分教師會將語文教材作為教學的唯一載體,在所謂“萬變不離其宗”的理念指導下牢牢抓住課本不放,生怕學生的理解會和自己的“預設”有所不同。為此,要解決過于依賴教材而使學生思維受限的問題,教師在講課時就不能局限于課本,而應對課文的內容做出極限拓展。這就需要教師聯(lián)系生活中的現(xiàn)象,利用好生活中的課程資源,把教學內容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而這個“動”不光是眼和手,它需要所有的感官全方位參與。尤其是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如在秋風送爽的季節(jié):走進秋天,親身體驗——“認識身邊的秋天”是個不錯的選擇。秋天,教師帶著學生走進大自然,在樹下?lián)祜w舞的落葉,在田間看滾滾的麥浪,在山澗聽潺潺的流水,在山頭聽清脆的鳥鳴,教師和學生共同觀察、感受、交流,收集秋天的“圖片”“音樂”。這樣,就能開拓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聯(lián)想力,使他們寫出更優(yōu)秀的作文。
教學《故宮博物院》一課,教師可以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帶學生看一看《故宮風云》等視頻,先讓學生故宮有個大概了解,從而在教師的講解中更好地把握故宮的布局,感受皇權的威嚴。這樣,更有助于學生體會文中的優(yōu)美語句和把握作者對內容的安排,從而加深對祖國的深厚情感。
積極、有效的評價對課堂的成敗至關重要。俗話說的好,“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苯處熢诮虒W中適當表揚學生,適時鼓勵他們,能讓他們對學習有不懈的前進動力,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快樂地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這種素養(yǎng)是學生終身需要的。所以,主動地探索、鉆研更具有實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樂在其中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責編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