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問,插上數學課堂騰飛的雙翼
郭麗娜 (河北省巨鹿縣第二中學 055250)
上課時提問是教學中相當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它能夠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學生自主參與意識,推動師生交流,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然而在當前的課堂教學里,很多老師的課堂提問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如時間和內容都很隨意,實際效果不佳等。故而本文將對有效提問作出探究。
高中數學 有效提問 策略
課堂提問指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問題,并從學生的作答里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知識與使用知識的狀況,進而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推動其主動探究,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與想象,拓展與引導學生的思路。
有效提問應顧及大部分學生的知識儲備、智力水平,尊重學生的人格,順應學生的個性成長,尊重每個學生求知的權利,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改變以前的“一言堂”“師道尊嚴”的死板局面。具體而言教師要針對教學知識、教學重點與難點來仔細創(chuàng)設相關提問,始終通過反饋信息來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提問應該要掌握時機,適時有度??鬃釉弧安粦嵅粏ⅲ汇话l(fā)”。當學生處在“憤悱”狀態(tài)的時候,教師的適時提問與點撥,可以推動學生積極熱情地參與到探究活動里去。教師提出問題后,要依據問題難易水平與問題數量留給學生合理的思考時間,從而使學生的作答更加系統與完備,使語言更加準確、恰當,而且可以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參加到課堂教學中來,這不但提高了學生的思考能力,提升了課堂參加率,還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時,要新穎有創(chuàng)意,讓學生的學習有興趣和新鮮感。心理學指出,人的認知能力可以分為“已知區(qū)”“最近發(fā)展區(qū)”與“未知區(qū)”三個層面。課堂提問不應局限于“已知區(qū)”和“未知區(qū)”,不能太簡單和太復雜,因為問題太簡單,就引不起學生的興趣,浪費本來就不多的課堂時間;太復雜就會讓學生丟掉信心,不能讓學生保持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使提問沒有價值。因此教師應在教學種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不易作答的懸念抑或一個好玩的故事,調動學生強烈的渴求答案的欲望,發(fā)揮啟迪引導的作用。例如在講授等差數列求和公式的時候,可以先說一件有趣的事:阿基米德是古代的一個數學家,他與國王下棋的時候,國王輸了,國王就詢問阿基米德想得到什么賞賜。阿基米德告訴國王:“我只需在棋盤上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兩粒米,第三格放四粒米,第四格放八粒米,這樣類推,依據這個比例裝滿整個棋盤就可以了”。國王認為不需要太多糧食,很高興就允諾了,但是不一會兒糧官便來告訴國王:倉庫中所有米都放完了,而且不到一半!國王很吃驚。就問:棋盤中一共要放多少米粒?這個時候學生就開始有疑問了,如此的問題讓學生很感興趣,學習目標性強,課堂效果會大大提升。在新課導入的時候,設置問題的一種方法是學生關注的話題,能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另一種方法是讓學生迫切想弄懂怎樣使用學到的知識處理問題,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預設性發(fā)展指的是可預料的發(fā)展,也就是通過已知得出未知,通過已有的經驗推算將來的發(fā)展。生成性發(fā)展指的是不能預料的發(fā)展,也就是此種發(fā)展并非是通過邏輯能夠推算得來的。預設與生成是一對矛盾,課堂教學不但需要預設,更需要生成,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的兩個翅膀,一個也不能少。預設表現了課堂的計劃性與封閉性,生成表現了課堂的動態(tài)性與開放性,兩者相輔相成。不作預設的教學是沒有責任心的教學,預設超過限度,就將占用生成的時間,進而學生的自主思考與積極探究就會減少,知識很難變成學生的智慧與品格;沒有生成的教學是枯燥的教學,生成太多,就將出現課堂的隨意性,會讓課堂失去核心,顯得很空泛,淺嘗輒止,進而違背了生成的目標。數學課堂教學里,教師要善于控制與解決課堂教學的進程,達到預設與生成的高度融合,這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高效性的主要保障。
數學教學活動的目的是要提升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水平,這就必須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獨立思考,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提出問題。然而提出的問題,并非教師想當然的主觀想法,而是需要在備課階段,圍繞教材預設一些相關的主要問題,要根據本課內容的知識要點、重難點,確立這種問題應實現怎樣的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在提問時就可以實現有的放矢,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講授“三垂線定理的教學”時,我提出問題:哪幾條直線是互相垂直的?能不能通過這個定理來解答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何探討這個定理的題干和結論?在哪種狀況下可以使用這個定理呢?諸如此類問題意在檢驗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假如老師只提問相關信息的記憶,就能夠使用求同答案的(唯一正確的)問題;如果需要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應該選擇求異答案的問題。求異的答案仍然需要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可以變成引發(fā)全班探究的出發(fā)點。教師為了順應這個情境,找準時機,提出相關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當然是可以的,但是教師提出問題,不能無的放矢,在提出問題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考慮,不管是針對教學目的,教學的進程,課本知識,學習目的,學習方式,學習上的難題、進程、評價等方面的檢測和促進,都可以提出問題。
教師提出問題后應適時作出恰當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它能保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適時地清楚自己的學習情況??墒侨绾尾欧Q得上是有效的評價呢?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明確,無論是肯定性的還是否定性的,都要明確,不要忽略評價。作答正確的要給予表揚,而針對作答不夠完善的同學,教師也要做出適度的肯定,還要逐步啟發(fā)學生系統地思考問題。假如作答錯了,要及時指出其作答是有問題的,可是一定要注意不能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評價時要講究語言的藝術性,選擇恰當的方法與方式,對作答恰當而且有獨特見解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充分的肯定與表揚。
總之,課堂上的提問,需要把現實生活里的數學素材、學生已掌握的數學知識與能力、數學課本里的數學知識等多個內容的數學素材進行恰當融合,把精心提問穿插在課堂教學的每個階段,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學習在質疑里開始,探究、證明、總結,那么學生的思維習慣就能養(yǎng)成,求知的熱情就能夠得以調動,學習興趣就能夠得以培養(yǎng),思維品質就能夠全面發(fā)展。
(責編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