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
【摘要】近代化的探索這一章節(jié)在初中歷史教材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無論是平時的考試,還是中考,這一部分都是??純?nèi)容。另外,教好、學好這一章節(jié)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愛國的思想情感。接下來,筆者就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經(jīng)驗來談談對近代化的教學思考。
【關鍵詞】中國 近代化 探索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3-0217-02
史學界普遍認為:中國近代化的過程其實就是中國資本主義產(chǎn)生、發(fā)展和近代中國知識分子探索建立資產(chǎn)階級政治民主體制的過程??v觀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歷程,主要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是學習西方的技術,洋務運動是最好的例證;第二個階段側(cè)重于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是最好的說明;第三個階段則是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其中新文化運動是最好的闡釋。近代化的探索呈現(xiàn)出層層遞進、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讓學生們領悟到中國人民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以及封建統(tǒng)治階級和資產(chǎn)階級不能夠改變落后面貌的史實。
一、中國近代化探索概述
1.學習西方技術——洋務運動
19世紀中葉以來,西方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使中華民族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于是,在神州大地上,地主階級的開明代表也就是洋務派首先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主張。他們希望利用西方先進生產(chǎn)技術,維護清朝統(tǒng)治,以達到自強的目的。在探索過程中,洋務派創(chuàng)辦了近代軍事工業(yè);創(chuàng)辦了民用工業(yè);籌建了南洋、北洋、福建海軍;還興辦了新式學堂。洋務運動的初衷是明確的,但是它還是失敗了。
洋務運動雖然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tǒng)治者的自救運動,它也沒有使中國真正富強起來,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xiàn)了第一批近代企業(yè)。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yè)積累了生產(chǎn)經(jīng)驗,培養(yǎng)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2.學習西方制度——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1)戊戌變法
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當這一消息傳到北京時,康有為、梁啟超聯(lián)合各省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圖強,歷史上稱此為 “公車上書”?!肮嚿蠒苯议_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維新派主張依靠變法來救亡圖存,以發(fā)展資本主義。在政治方面,他們主張改革政府機構(gòu),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在經(jīng)濟方面:主張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yè);在思想、文化方面:主張開辦新式學堂培養(yǎng)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同時創(chuàng)辦報刊,開放言論;在軍事方面:主張訓練新式軍隊等。
戊戌變法最終失敗了,但是它的作用和影響是不可忽視的:一方面它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另一方面它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為資產(chǎn)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2)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它有明確的革命指導思想,即“民族、民權(quán)、民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結(jié)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這是其成功的一方面;但是,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這次革命仍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zhì),從這一方面來看,它又是失敗的。
3.學習西方文化——新文化運動
中華民國建立后,從西方傳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觀念,受到知識階層,尤其是青年學生的歡迎。而竊取辛亥革命果實的袁世凱,為實現(xiàn)獨裁和專制,把“孔子之道作為修身大本”,尊孔復古逆流到處泛濫,新舊思潮發(fā)生了激烈沖突。另外,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從此,中國的先進分子用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教育和組織人民,將革命推進到一個新時期。
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由于其內(nèi)容的深刻性也就決定了它意義的重要性,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fā)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
二、對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教學思考
1.分析學情
很多教育領導和一線教育者,依然把語文、數(shù)學、英語看成是主課,在中考時,政治和歷史兩科的成績才和語文或數(shù)學一科的成績持平。這樣,在應試教育思想干擾的背景下,歷史就必然成了“庶出的孩子”,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很多教師和學生都不重視歷史。教師的敷衍、學生的忽視及教育環(huán)境的共同影響共同導致初中歷史難以順利實現(xiàn)教學目標。
2.探索教學方法
在講解《洋務運動》這一節(jié)的時候,我主要采用的是教師講解的教學方法。但整節(jié)課下來,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的參與度、積極性都不是太高,教學目標完成的也不理想。在之后講解《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時,我采用了小組探究和教學方法。我先把學生們分成了5個學習小組,每組6個人;接著我出示了相關的探討問題:如,找出戊戌變法的背景、戊戌變法的內(nèi)容、戊戌變法的經(jīng)過以及戊戌變法的影響。學生們在討論時,我在認真的觀察,看到有的小組有問題時,我就會給予相應的指引和提示。學生們在自己的小組中發(fā)言都很活躍,當時教室的氣氛也很活躍。半節(jié)課結(jié)束后,我再將所有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在梳理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都已經(jīng)把大多數(shù)的問題解決了。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發(fā)揮學生們的主體作用,還能順利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何樂而不為!
3.合理安排教學
要想合理安排好教學過程,教師必須把在課前把教材吃透,做到融會貫通。如果教師自己都不知道,洋務運動是學習西方的技術;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是學習西方的制度;新文化運動是學習西方的文化,那就更不能教會學生了。另外,要想合理安排好教學過程,教師還必須得有相當成熟的教育機智。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互動過程,是一個理性認識形成的過程。在課堂上學生們的主體意識強烈,求異思維也十分活躍,所以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都會出現(xiàn),解決這些“意外”就需要我們教師有成熟的教師機智。如果教師機智不成熟,運用不合理就會延誤上課的最佳時機,這不僅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情緒還會影響學生的聽課效率,最終還會影響我們的教學效果。所以,上好一堂課要充分的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還要有成熟的教師機智。
參考文獻:
[1] 郭秀華.中國近代化的探索[J].試題與研究:初中版,2009(07).
[2] 李玉.對一節(jié)失敗的歷史課的深刻反思[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3(06).
[3] 于友西.中學歷史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