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圣梅
【摘 要】 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已經(jīng)明顯不適合新時代學生的特點和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因為新課改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不僅以“傳道、授業(yè)、解惑”為主要任務,還注重對學生的觀察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力的開發(fā),拓寬學生的眼界、心境和認識觀。所以我從完成以上任務的角度開始探究如何利用新教具——多媒體,來構建高效、豐富、互動的高中語文課堂。
【關鍵詞】高中語文;多媒體教學;高效課堂;多維互動
高中語文教學的對象是思維發(fā)散、思想較獨立自主、能力較強、個性鮮明的青春期學生,且新時代學生在課外涉獵、觀察生活、體悟社會等方面已然似半個社會人,所以教學實則應當與時俱進,注重增強課堂的參與度、豐富性和互動性,保證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的不斷成長和進步,進而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
一、多媒體教學的利弊分析
1.多媒體的正功能分析:
(1)運用多媒體可以多維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力。如《沁園春 長沙》的講解可適當選擇詩中景物作為教學輔助,吸引學生圖文對應的理解和記憶。
(2)節(jié)約時間,擴大課堂信息量。如《我有一個夢想》的講解時可播放相關演講視頻或朗讀文段加深大家對本文的理解。
(3)突出重點、難點,形象生動地講解知識。多媒體超文本的優(yōu)勢不僅可以讓知識的講解變得形象生動,還能給學生提高靈活多樣的認知途徑,師生共同參與互動過程,也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趨向主動、積極。
2.使用不當可能會導致的負功能:
(1)分散學生注意力,降低課堂效率。多媒體設計過于花哨,大容量、快節(jié)奏,可能會使演示功能加強,減少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的思考,導致偏離課堂預期目標的不良后果。
(2)增加教學的備課負擔和講課壓力。很多老師尤其是對新技術接觸不多的年長教師,對多媒體的運用難以有準備的把握。課件設計出來后是固定的,師生被課件牽著走,靈活改變就變得困難。
二、多媒體下高中語文教學措施
本著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加強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原則,我在實踐的探索道路上摸索出自己的經(jīng)驗,以下是措施分享:
1.多彩課件驅乏味,任務分層提效率
日常授課是最常見的重要板塊,對待這一課型下老師需要借助備課和實講去糅合黑板、多媒體這兩種教具的優(yōu)勢,既驅除黑板的乏味,又能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提高教學效率,挖掘學生的各種潛能。在備課環(huán)節(jié)要根據(jù)每課教學目標和學生能力薄弱環(huán)節(jié)來設計豐富多彩的課件,任務分層中每節(jié)都通過“預習問題、自主探究、互助討論、老師答疑解惑、當堂鞏固”五大步驟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并依靠自己的預習、研究、思考等過程來加深對課外的理解,而老師答疑解惑還可以給學生留有發(fā)散思維空間,也可以根據(jù)教學時生成的資源,加以有摒棄、有互動的靈活處理。這樣,多媒體課件制作就完成了激發(fā)學生反思、表現(xiàn)力和學生興趣的同時,還借助重難點分明、層次遞進的教學分層任務計劃得到了高效率課堂效果。
如在講《我與地壇》課程時,因為部分學生對作者生活年代的地壇不熟悉,也不明白其背景,于是我借助多媒體首先展示了作者“成名時已經(jīng)喪失了最親近的母親”的背景,再讓大家以一個殘疾人的同感心理去感情化地初讀課文,且布置預習任務“探究我、地壇和母親三者之間的關系;找出可以表達作者對生死、親情的感悟的句子且有自己的體會;談談你讀后心中的地壇,可手繪或寫詩等多樣化形式進行表達”。初讀后接著讓學生聆聽多媒體里的范讀來體會是否感受到了作者的寂寥、苦楚。最后討論環(huán)節(jié),讓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同樣的經(jīng)歷,或者說說你對生死、成就、親情的看法。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多媒體圖片強化學生對新知識的認知,而老師的邊將邊總結,增強師生互動程度和自學性、啟發(fā)性。
2.教學結構合理,學生潛力開啟
一個豐富且成功的課堂絕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應該是學生多感受、多說、多體會,并且老師可靈活運用適當教學法的課堂,所以我常根據(jù)課堂需要,將課件中出現(xiàn)討論、辯論、設疑、視頻觀看等環(huán)節(jié),從不同角度刺激學生的潛能開發(fā)和自主探究。
3.豐富資源入課堂,博聞強記多途徑
語文是一門實用性和豐富性較強的學科,只有平時積累做到“胸中有丘壑”,才能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與活學活用。因而多媒體使得課內(nèi)外活動變得豐富多彩。如教師可組織課外讀物分享課,黑板列出活動口號或節(jié)目單,提倡把所讀過的內(nèi)容改革成小品匯演、快板講故事,也可以進行詩歌朗誦、讀后感敘說等多種形式,借助多媒體設計提供伴奏、圖像的幫扶,使活動趣味化和生活化。
如在《雷雨》的學習可進行影視欣賞;“在演講廳”的單元學習時, 老師可借助多媒體展示演講的技巧,包括語速、語氣、停頓、感染力、微表情,再進行分組加以現(xiàn)場演習,關注、鼓勵內(nèi)向和膽怯的學生改變自己, 學有所用、 學有所進;而《蘭亭集序》在學習之前進行真跡圖片的播放,更能刺激學生對古人的敬佩。
總之,老師在運用多媒體的時候要牢記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的出發(fā)點,結合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真正做到揚長避短,使多媒體發(fā)揮出更多的正功能。
【參考文獻】
[1]鄭秀凱.高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思考[J]華章.2011(35)
[2]劉樹英.高中多媒體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03)
(作者單位:如東縣掘港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