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岸
貴州省貴陽市貴州師范大學
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在國際通識教育中的開展
李偉岸
貴州省貴陽市貴州師范大學
我國于2011年引入國際通識教育項目,當前在國內(nèi)開展該項目的高校還較少。在國際通識教育中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是一門必不可少的課程,然而其在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得到多方的支持。本文主要就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在國際通識教育中的開展進行探討,以期能夠為國際通識教育中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的開展提供更多的借鑒。
國際通識;計算機應用技術
本科國際通識教育課程項目(International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Program),簡稱國際通識教育項目。國際通識教育項目于2011年被引入中國,目前在國內(nèi)開展該項目的學校只有三明學院,閩江學院,河南大學等少數(shù)幾所二本院校,可以說該項目對于我國教育體制來說,是一個有重要意義的嘗試性改革項目。該項目在國內(nèi)大學階段的基礎課程學習內(nèi)容將以外國大學的本科課程為核心,90%以上的教材來源于國外原版。另外,參與開展國際通識教育課程的高校還實行“學分轉移制”,在國內(nèi)修滿的學分將直接為國外高校認可。
在過去其他學校開展的國際通識課程,側重于學術英語與批判性思維、自然科學與數(shù)學、人文與藝術、社會科學等學科,比如像英美文學鑒賞,口語溝通,音樂賞析,微積分等課程都被涵蓋在其中。但在其他幾所國內(nèi)高校開設的國際通識課程中,沒有引入計算機應用技術這門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計算機使用能力,特別是對英文軟件的使用能力,非常的弱。在未來幾年的學習中,學生們都離不開計算機,但是如果他們沒有一個良好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用計算機做作業(yè),寫論文的時候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貴州師范大學在開辦國際通識教育的過程中吸取其他學校的經(jīng)驗,在第一個學期就開設了計算機應用技術(英文名:Applied Computer Technology)這門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那么,這個課到底有哪些方面的意義呢,通過我們對該課程的實際開展,我們發(fā)現(xiàn),它具有以下兩點巨大的意義:
第一,學生在國際通識教育中基本上接觸的都是英文原版教材。該項目中的一部分同學,未來要走上出國留學深造的道路,他們所使用的計算機,不管是操作系統(tǒng),還是我們常用的Office等其他軟件都是純英文版本的。通過學習計算機應用這門課程之后,同學們對于英文版本的計算機術語和操作系統(tǒng),特別是英文版本Office軟件的使用,將會非常熟悉,可以說到了純英文的計算機環(huán)境下,他們能夠很快上手。
第二,就正如之前我們談到,不管是第一學期乃至后面幾個學期,該項目的學生們都要用計算機來做作業(yè),寫論文等。同學們剛從高中過來,他們對Office系列軟件的熟悉程度,高低不一,有的人很熟悉,有的人很陌生。計算機應用技術這門課程了對他們的計算機使用能力,特別是Office系列軟件的使用能力有一個質的提升。因此,學生們在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興趣很大,甚至比對其他課的興趣更大。為什么呢?學生們認為他通過這門課真正學習到了以后能夠用得著,確實能夠學以致用的知識。
通過剛才我們的介紹,大家發(fā)現(xiàn)計算機應用技術這門課程在本科國際通識教育中,應該作為必修的課程,而且在第一學期就應該開展,在計算機應用能力方面為未來的其他課程學習打好基礎。學校要開設這門課,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呢?我們在開展該課程的過程中,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給大家分享如下。首先,我們使用的教材,和其他科目一樣,是英文原版教材。這本教材和中文教材最大區(qū)別就是,整本教材,都是用一些實際操作案例來進行講述,而不像我們很多的國內(nèi)教材,喜歡對知識點進行枯燥的羅列。其次,這門課在實際講授過程中,不斷進行了一些教學方法的改變。剛開始時,該課程以課堂授課為主,沒有什么實驗課的環(huán)節(jié),在這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接受起來困難很大。因此我們進行了一個改變,我們大幅度增加了學生實驗課,實驗課和老師課堂講授的比例達到一比一。對于實驗課的教學方法,相對于以前傳統(tǒng)的實驗課教學方法,我們也進行了改變。在實驗課上,老師先實際針對知識點,將幾個例子結合起來,動手進行實例操作和示范,然后學生馬上進行操作,并且老師馬上針對學生們遇到的問題指導幫助。通過這種方式,同學們感覺學習起來得心應手,學習效率高,學習興趣也很濃厚。最后,對于老師來說,要講授計算機應用技術國際通識課程,他必須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因素。首先,老師應該具有非常流利的英文聽說讀寫能力。第二,他應該具有很強的計算機背景,對計算機各種應用操作都很熟悉,對于英文版本的操作系統(tǒng)和應用軟件都有使用經(jīng)驗。
從上文中我們看到,在開展本科國際通識項目的過程中,計算機應用技術這門課程是不可或缺的一門課程,最好在學生進校的第一個學期就進行教學。計算機應用技術這門課程的開展,對于以后有志向留學的同學,未來在純英文環(huán)境下計算機的使用有非常大的實質性幫助,對于所有同學來說,在未來幾年大學生活,甚至工作以后的學習生活中,運用Office處理文檔的能力都有非常大的提升。因此,貴州師范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在國際通識教育項目中的開展是成功的,也在我國國際通識教育的嘗試中開創(chuàng)了一個先河,可以供未來其他開展國際通識教育項目的學校借鑒。
[1]卓梅英《國際通識教育課程(IGEC)項目運行與探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2(6)
[2]鐘貞山孫夢瑤《“經(jīng)典名著”融入大學通識課程的理性審視――基于N大學的實證調查》[J]《復旦教育論壇》2013(4)
[3]《“留學經(jīng)濟”啟示下高校國際通識課程開發(fā)的對策設計》。《課程教育研究》2014(8)
[4]《美日新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改革比較研究――以哈佛大學、東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為例》(張成)[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