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敏
【摘 要】人類文明建設交流離不開語言,教師教授學生,傳達教材信息也離不開語言,在初中語文課堂上,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能喚起學生求知的本能。本文從多個方面探討了教學語言有效性,不僅僅指出了初中語文教學語言在課堂上存在的不足,還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采取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來提升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學語言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語言 有效性
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通過語言完成信息傳遞,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正確把握教學語言的有效性,是每個教師神圣的使命。初中學生正是興趣發(fā)展培養(yǎng)階段,如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上,教師語言單調(diào)乏味,會導致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甚至產(chǎn)生厭學情緒,直接影響著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所以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有效性,顯得刻不容緩。
一、教學語言對于課堂教學的作用
教學語言在教學課堂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教師通過語言傳遞信息給學生,在這過程中,如果教學信息發(fā)生變化,教師也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傳遞信息。教學語言對于教學效果有顯著的提升,也是教書育人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么教學語言有效性對于課堂教學有哪些方面的作用呢?第一,有效的教學語言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的發(fā)展。教師在教導學生時,直接的交流方式就是語言,因此,有效的教學語言對學生正確的語言表達有很大的影響力,這滿足了學生全面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的需要。第二,有效的教學語言是課堂有趣與否的關鍵。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作為一個主導者,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而教學語言則是師生交流的主要方式,有效的教學語言能讓原本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第三,有效的教學語言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良的學習氛圍。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妙趣橫生的語言表達,總是能引人入勝,無限開發(fā)學生的大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教師要能注意到學生的興趣點,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特色設計提問,以此來提升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每一堂課上,有效的教學語言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有著很大的關系。所以,提高教學語言的有效性,是當今每個教師肩負的使命。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存在的問題及改善措施
現(xiàn)在部分教師教育思想較為陳舊,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務,缺乏對教學藝術的追求,種種原因?qū)е铝顺踔姓Z文課堂教學語言出現(xiàn)了諸多問題。比如: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規(guī)范性不足,而且形式變化多樣,有的教師語速很快,學生完全沒有思考的時間,學生難以在這樣的教師教導下接受知識;課堂教學語言針對性不足,語文課本中,范文形式多種多樣,與許多內(nèi)容都有關聯(lián),教師卻保持相同的教學語言,這樣容易造成教學語言與范文不匹配。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初中語文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語言授課,能在語文教學中收獲意想不到的結果。
1.巧妙運用導語
每個教師在教學前應該思考一個問題,怎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巧妙地完成新課導入,學生興趣會大幅度提升,教師就能引導學生投入到學習的懷抱。首先,保證教學語言的有效性,要求導語要有這幾個特點:貼近生活、啟發(fā)性強和產(chǎn)生共鳴。就好比在教授學生北朝民歌《木蘭詩》時,教師的導語可以是“……是一個女子代父從軍的故事,花木蘭女扮男裝,相信這里面肯定發(fā)生了許多傳奇而又有趣的事?!比缓笙?qū)W生發(fā)問:“大家了解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事嗎?在預習了解課文之后,你對于心目中的花木蘭有什么看法……”通過這樣的方式跟學生交流,然后才是帶領學生學習相關知識,并讓學生針對木蘭的故事抒發(fā)自己的見解,這樣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
2.設計出有效的提問語
在教師教學中,需要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在提問過程中,不僅檢查了學生聽課情況的好壞,還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對于課堂提出的問題,需要精心準備,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的提問水平和教學效果成正比,同時還跟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密切相關。比如在教授《孔乙己》這一課時,教師就能這樣向?qū)W生提問:大家能告訴我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嗎?關于這位作者大家知道多少?大家最喜歡魯迅先生的哪一篇作品?最后告訴大家魯迅先生本人的觀點——“最喜歡《孔乙己》”,用這樣的方式來導入課文。接著朗讀課文后,可以再向?qū)W生提問,本文標題是“孔乙己”,然而文章前兩段內(nèi)容卻沒有出現(xiàn)孔乙己,大家討論一下,這樣算離題嗎?這樣寫,好嗎?不寫,可以嗎?以文章的主線來逐步設計疑問,給師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關系。
3.慎重使用評價語言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正面評價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要求,獲得學習語文滿滿的成就感。教師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堅持以人為本,在評價過程中要真誠自然、靈活多變。對于學生的優(yōu)點,教師要加以表揚,對學生的不足,要委婉提出,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應該指出的是,評價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簡單地說,就是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應該包括兩部分——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讓學生了解其他同學時,也能正視自身欠缺之處,把握自己的優(yōu)勢之處。
另外,初中學生感情豐富,教師在語文教學語言中,應當充滿激情,這樣才更有感染力。好比在講授諸葛亮的《出師表》這一課時,教師應當把握文章的悲壯之情,融貫古今,充滿激情地傳授這篇文章,這樣能大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授課中,教師應該把握教學語言的節(jié)奏感,做到既不隨意而發(fā),也不無病呻吟。
【參考文獻】
[1]楊雁.新課程下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科學導報,2014(10):197.
[2]何貴華.讓初中語文課堂書聲瑯瑯[J].速讀(中旬),2014(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