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專車服務的出現(xiàn)搶占了城市正規(guī)出租車的市場,正規(guī)出租車面臨著“黑車”和“專車”的兩面夾擊。在此情況下,正規(guī)出租車以專車不合法為由強烈要求政府取締專車,保證正規(guī)出租車的合法權益。本文通過對專車的性質(zhì)和其帶來的法律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建議國家公權力介入對專車的管理,盡快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
關鍵詞:專車服務;責任主體
中圖分類號:D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5)20-0245-02
作者簡介:周夢思(1990-),女,漢族,湖南邵陽人,貴州師范大學法學院2013級研究生,民商法專業(yè),研究方向:民商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手機打車軟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不僅有專門關注這一市場的“滴滴打車”、“快遞打車”,還有一直在地圖、搜索、導航市場出類拔萃的百度都攬起了“手機打車”的重擔。2015年以來,“滴滴打車”、“快遞打車”“百度地圖”等都在手機打車的基礎上推出了一項新的服務——專車服務。但專車服務由于眾多問題沒有解決,已經(jīng)多次被叫停。本文擬對專車服務中涉及的法律問題進行探討,以期明確專車服務的法律性質(zhì),規(guī)范專車服務的管理制度。
一、何為“專車”服務
2015年,手機打車軟件兩大巨頭“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都在之前手機預定正規(guī)的士的基礎上推出了一項新的新的業(yè)務,“滴滴專車”和“一號專車”,百度地圖也緊跟著推出了這項業(yè)務,本文在此統(tǒng)稱其為“專車服務”業(yè)務?!皩\嚪铡睒I(yè)務是指利用手機打車軟件預定非正規(guī)的的士為自己服務,車輛都為私家車,車型一般是比的士車型更為舒適的中高端車型。“專車服務”費用與正規(guī)的士相比,除了起步費和里程費比的士更貴以外,專車一般還收取用時費、遠距離加收費等,總的來說費用一般在正規(guī)的士的兩倍左右。但是專車比正規(guī)的士提供更加優(yōu)越的服務,用戶可以自由選擇可提供的車型、司機的性別等,專車司機還會為用戶提供飲用水、面巾紙等服務,有些城市的專車還會為用戶提供一定的食物。
2015年初,軟件的運營商為了推廣此類專車業(yè)務,在推出之初進行了一系列大規(guī)模的促銷活動,如為用戶贈送體驗卷、抵用卷等等。這些體驗卷和抵用卷彌補了專車服務價格的劣勢,為專車服務迎來了第一個“春天”。
專車服務如日中天的發(fā)展趨勢搶占了正規(guī)的士的市場,引起了正規(guī)的士司機強烈的不滿。正規(guī)的士陷入了“黑車”和“專車”的兩面夾擊中,激烈抗議要求政府取締“專車”的運營資格。
二、“專車”服務的優(yōu)勢分析
自從專車業(yè)務推出以來便火速的占據(jù)了一片市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專車服務較正規(guī)的士來說服務更加的人性化。用戶不再需要在人潮中等待空車,可以事先與司機溝通,提出自己的要求。在預定的專車服務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時,用戶可以隨時取消預約。
第二,專車司機具有較強的服務意識。在人們物質(zhì)條件越來越好的現(xiàn)代化社會,人們對服務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享受好的服務會讓人們覺得自己受到尊重,高收費的專車一般會提供比的士更加好的服務,比如提供飲用水等。
第三,專車司機與用戶之間更為融洽。如上所述,專車一般是私家車,且大都是中高端的私家車。換言之,專車在不運營的時候是該司機的自用車,且該車一般不是該司機的唯一謀生工具,私家車主有可能只在閑事運營,對運營的經(jīng)濟利益不像正規(guī)的士那么迫切。在與用戶發(fā)生分歧時,產(chǎn)生糾紛的可能性沒有正規(guī)的士那么大。
第四,專車一般是通過打車軟件如“滴滴打車”、“快的打車”與用戶溝通,而用戶如果要試用該種軟件一般也需要在該軟件下注冊、綁定賬戶。也就是說,通過應用軟件這個平臺,用戶和專車之間彼此是了解對方的一定的信息的,這對于安全性來說是一個很好的保障。試想一下,如果某個女子深夜獨自一人打車,是會選擇一輛自己有所了解并且會在打車軟件下留下信息的“專車”,還是一輛什么都不了解的“正規(guī)的士”呢?
三、“專車”服務帶來的法律問題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專車服務也不例外。在存在上述優(yōu)勢的同時,專車服務還存在很多尚未解決的法律問題,主要有幾下幾點:
第一,專車不具有運營資格。根據(jù)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正規(guī)運營載客的的士都是需要在相關部門登記、車輛經(jīng)過相應程序的檢查之后合格了才可以正式上牌運營載客,正規(guī)的士都是具有特殊的運營牌照的。但專車都是在運營之前就已經(jīng)落戶上牌,擁有的是普通的私家車牌照,不具有運營載客的資格。
第二,專車的責任主體模糊。專車是通過某個打車軟件與用戶聯(lián)系的,但專車與打車軟件之間到底是何種關系并不明確也不統(tǒng)一。有的專車與打車軟件之間是隸屬關系,專車與該打車軟件運營商之間簽署的是雇傭合同,在這種情況下,用戶與專車司機之間一旦產(chǎn)生法律糾紛,具有法律主體資格的就是該打車軟件運營商,相應大法律責任也應該由該運營商承擔;但是有的專車與打車軟件運營商之間并不是雇傭合同關系,而是一種類似于“委托合同”的關系,專車司機將自己的私家車信息交給打車軟件運營商,委托運營商在專車和用戶之間建立溝通平臺,在這種情況下,專車司機自己就具有主體資格,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和相應的義務。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萬一出現(xiàn)重大責任事故,專車司機無法獨立承擔自認的時候,打車軟件的運營商又需不需要承擔補充賠償責任呢?
第三,專車車輛安全性不明。由于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正規(guī)的士有相應的要求,正規(guī)的士每年都需要年檢,只有在每年的車輛年檢中合格才允許其該年的運營。而專車由于是私家車,車輛狀況究竟是否適合運營載客不得而知,雖然國家要求擁有正規(guī)普通牌照的私家車每年年檢,但是未參加年檢而上路的私家車比比皆是。一旦出現(xiàn)有故障的專車進行載客,其危險性可想而知。
第四,專車司機資歷不明。我國《城市出租汽車管理辦法》第十條規(guī)定,出租汽車駕駛員應該有當?shù)毓膊块T核發(fā)的機動車駕駛證并要求要二年以上駕齡,除此之外還應該經(jīng)過客運服務職業(yè)培訓,并考核合格。而專車司機很多只是閑時載客,其也許是剛剛考完駕照“初出茅廬”的駕駛員,其駕駛嫻熟程度能多大保障乘客的安全不得而知。
最后,計價模式無合法性認證。正規(guī)的出租汽車中裝置的計價器是由物價部門、客運管理機構批準的,并經(jīng)技術監(jiān)督部門鑒定后安裝的,計價模式是有國家有權機關認定和批準的。但專車的計價模式是由各個打車軟件自行設立,其合理性和合法性都缺乏法律基礎,打車軟件訂立計價模式的根據(jù)是什么,如何保障用戶對價格制定的知情權?
四、對我國“專車”服務的幾點建議
法律是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便利公民的基本生活。“專車”的存在或者取締歸根結底還是要看人民的需要。在一些經(jīng)濟發(fā)達的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等,一些商務人士對專車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法律不能因為管理難就一味的取締該種服務,專車相對與正規(guī)城市出租車來說還是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的,我國應該針對專車管理的漏洞制定出相應的法律措施,更好的規(guī)范管理專車服務。
第一,明確專車的運營資格。可以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先試點運營專車,給予專車運營資格,給專車配備明顯的識別裝置,要求相應的軟件運營商對專車司機進行統(tǒng)一的培訓和管理。
第二,明確專車司機與運營商之間的關系。筆者認為,專車開始運營載客后就不僅僅是私家車了,由于其性質(zhì)的改變,發(fā)生意外的幾率也隨之加大,一旦出現(xiàn)意外,單靠專車司機一人之力根本無濟于事,而且還會使專車司機自己的生活陷入困境。所以對司機與運營商之間的關系應該做硬性的要求,
第三,確定計價基準。專車的計價模式里究竟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的計價標準又是什么?可以根據(jù)當?shù)氐奈飪r基礎和市場需求,由相關的有權機關給出一個相對確定的計價模式,以保障用戶的知情權。
總之,對于“專車”服務不能一味的取締,我國走的是社會主義市場化道路,在市場中,有需求就會有供給,盲目的取締專車、忽視市場的需求只會帶來其他更多的問題。國家公權力的介入是“專車”合法合理存在的必要途徑,我國應該盡快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專車”管理,為“專車”服務正名。
[參考文獻]
[1]陳瑩.“拼車”法律問題研究[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9(4).
[2]曹代第.淺談拼車及其法律責任問題[J].知識經(jīng)濟,2012(16).
[3]杜愛霞.有償私家車拼車若干問題探析[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