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前昌
摘 要:“121”學導式課堂教學是一種可有效提升教學效果與質量的新型教法,應用過程中要注意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知識與能力方面均獲益。對“121”學導式課堂教學進行了分析、理解與思考,希望為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121”學導式課堂教學;啟發(fā)式教學;自學;合作探究
“121”學導式課堂是融合“121”教學模式及學導式教學法優(yōu)勢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也是近年來國內積極推廣的啟發(fā)式教學法之一,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與質量。“121”學導式課堂教學有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學資源服務課堂教學,通過對課堂教學時間的合理分配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展開學習,有助于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水平,培養(yǎng)個人解決問題的思維意識與能力。
一、“121”學導式課堂教學
“121”教學模式是將課堂教學時間按照1∶2∶1的比例劃分為三段六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遵循學習準備—實踐操作—知識遷移—點評導撥—自學—合作探究六大流程盡可能的高效利用課堂十分鐘完成知識的理解、掌握與鞏固。學導式教學法是在教師指引下由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練習的一種教法,其著重挖掘學生個人主觀能動性及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嘗試應用自身能力去獲得知識、解決問題,發(fā)展個人潛能,從而實現(xiàn)教學雙方的各盡其職、各得其所。
“121”學導式課堂是區(qū)別于傳統(tǒng)課程的新教法,走出了僵化灌輸教學的窠臼,改變學生的被動接受地位與教師的主動灌輸性質,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與能動性,為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供個人思考與發(fā)揮的空間,是提升教學效果與質量的重要途徑,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嘗試,也是目前備受關注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以學論教,以學定教。新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成為常態(tài),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被激發(fā),有助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模式與學習習慣,有助于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增添課堂活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二、對“121”學導式課堂教學的理解與思考
1.理解
“121”學導式課堂教學的關鍵時間的把握與教學節(jié)奏的配合?!?21”中第一個“1”代表學生自主學習的十分鐘,這段時間學生是學習主體,“2”代表教師釋疑的20分鐘,這段時間師生互動頻繁,共同解決學習重難點與問題,第二個“1”代表學習后訓練及反饋的10分鐘,是鞏固檢測學生學習成果的階段;“121”模式應用的關鍵在于合理把握教師講授時間與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時間,給學生充足的思維活躍空間的同時確保教師全面解答疑惑。學導式教學法的關鍵是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導相長,問題先行,以導利學,及時評價學生學習成果,以促進學生思維開發(fā)、提升課堂適應性,該教法的關鍵在于巧妙應用教法激發(fā)學生學習參與主動性,配合教師輔助完成知識與能力培養(yǎng)目標。
正是由于兩種教法都注重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二者才有了合作的可能性與空間。“121”學導式教學中要注意合理控制不同環(huán)節(jié)教學時間搭配,引導學生獨立自主進行學習,教師從旁給予支持輔助,教學重心從教師的教轉移到學生的學,讓學生更加直觀、自主地參與學習過程,課堂中至少超過三分之二時間都要由學生掌控,從自學、解疑、精講、演練、小組合作學習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入手,變講堂為學堂,做到真正凸顯學生主體的價值與主觀能動性。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結合學導式教學法發(fā)展性目標,全面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鼓勵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知覺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與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能力,通過創(chuàng)造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鼓勵學生心智平衡發(fā)展。教學時要注意隨時緊抓學生注意力的焦點,激發(fā)其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通過自學掌握個人難點與重點,發(fā)現(xiàn)疑難為教師解疑提供便利;解疑時要通過學生自主提問及教師設問做好全面答疑,對知識重難點部分要做到精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反復練習,嘗試解決問題,并鞏固所學知識,配合后續(xù)課堂小結及評價掌握本課程教學情況,達到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目的,為學生能力培養(yǎng)與鍛煉提供更多機會。
2.思考
“121”學導式課堂教學要提前設計好教案,通過提升教案設計質量,更好地把握教學節(jié)奏,明確不同階段學生能力培養(yǎng),開發(fā)重點,在進行知識傳授、解疑的同時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問題解決對策,嘗試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對于教師講解中的疑難關鍵部分可迅速抓住重點并掌握。設計教案時除了要考慮把握教學節(jié)奏之外,還要深入思考學生主體作用該如何發(fā)揮,備課時重點研究學生自主學習與交流合作實踐,打破以往備課與教學方式,借鑒以往課堂成功經驗服務新教學模式下課堂的改革與轉型。教學過程中要謹遵學導式教學法的主體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發(fā)展性原則、教與學最優(yōu)化原則,圍繞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面向全體學生,在“最近發(fā)展區(qū)”理念的指導下培養(yǎng)鍛煉學生能力,突出并鞏固學生主體地位,讓他們真正掌握自主學習、趣味學習的精髓,完成個人知識與能力等方面的受益。
“121”學導式課堂教學不僅僅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與組織模式,更加注重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個人意識與因素的挖掘,在開發(fā)學生能動性的基礎上由教師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積極向學,為學生智力開發(fā)、能力培養(yǎng)、思維模式養(yǎng)成提供幫助與支持。“121”學導式課堂教學要避免生搬硬套,要結合教學任務、課程目標、課程性質、學習對象自學能力等靈活搭配選用不同方式高效完成教學。
綜上所述,“121”學導式課堂教學對于提升教學質量與有效性有積極意義,是一種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新型教法,值得在課堂中大力推廣應用。相關教師需要積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結合班級實際情況,科學應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黃文全.對歷史課有效教學的思考:淺談“學·導·練”有效課堂和“121”教學模式[J].新課程:中學,2011(04):109.
[2]王春強.對籃球教學中運用“學導式”教學法的思考與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9):164.
[3]高立平.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學”與“導”[J].學園,2013(11):147.
[4]郭曉敏.對“121”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解與思考[J].少兒科學周刊:教育版,2014(10):246-24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