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霞
摘 要:教育的對象是人,是以尊重人的生命和發(fā)展為目標的。語文學科是具有很強的人文性的學科,結合生命教育理念的內(nèi)容來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尊重和珍惜生命的意識勢在必行。
關鍵詞:生命教育;小學語文;語文教學
生命教育源于19世紀60年代,提出強調(diào)學生的生命意識,引導學生體悟生命的理念。從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實踐來看,應該綻放生命光彩的語文課堂往往卻忽視了生命的完整性。本文從小學語文教學出發(fā),探討生命教育理念下語文教學,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給學生獨特體驗,讓其感受生命的意義
情感和感悟需要學生自己去體驗,并不是說要老師去傳授。語文教學活動不應該僅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借助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過程。而學生的發(fā)展也是因為個體的不同而獨具個性。教育就是需要在尊重這些具有獨特性的生命上進行。小學語文老師要在教學中體現(xiàn)生命教育的理念,可以通過給小學生提供一些正能量的閱讀,通過這些閱讀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美好?;蛘?,通過學生寫作來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學生的寫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xiàn)自己的思想和感悟。比如,教師讓學生觀看北京奧運會申請成功的視頻后讓學生自由寫作。有的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贊美祖國的偉大,有的學生對祖國充滿了信心等等。這種形式使得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體驗性得以提高,而且還發(fā)揮了自己的見解、感受。體驗使得語文學習進入了學生的生命領域,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生命的意義。
二、尊重學生觀點,讓學生生命自由發(fā)展
中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弊端在于教師缺乏尊重學生感受的意識,最終導致學生的想象力和生命力被扼殺。在教學《司馬光砸缸》后,教師不僅問學生有什么感受,還問學生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有學生提到:小孩子不應該在水缸旁邊玩耍,而且有人掉進去以后不能直接跳下去救,而是想辦法砸缸,還有其他學生說要盡快告知大人,我們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跑掉,應該向司馬光那樣學會處理問題。對于這樣的見解,教師應該予以鼓勵。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和辨別能力才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借助課堂學習來激發(fā)學生對生命的感悟。
語文課堂是豐富的,通過生命教育理念來進行語文教學,讓學生感知生命、感悟生命是可行的。而且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完整生命,關注學生的體驗,讓學生通過學習感悟到生命的可貴。
參考文獻:
[1]王燕.基于現(xiàn)代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5(06).
[2]王秀芳.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0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