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春秀
摘 要:為構建政治課堂教學藝術,培養(yǎng)學生對政治學科學習的興趣,從高中政治課“課堂教學意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具體實施及成效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和實踐研究,為今后課堂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高提供可行性思路。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教學意境;實踐研究
課堂教學意境,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場景中,師生共同創(chuàng)設、體驗和鑒賞的教學意境。在教學中,意屬于主觀范疇,可以特指教師的思想、感情、教學水平、教學設計等。境是客觀范疇,可特指學生。在意境中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具體表現為情景交融。教師與學生的統(tǒng)一要達到“情景交融”,即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融會貫通,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研究的緣起
1.說教、灌輸的課堂氛圍,使政治新理念落實舉步維艱
課堂實錄:《哲學與生活》第三課 第一框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教學設計針對5個自然段落,采用閱讀及歸納知識點的方式進行:
任務一:閱讀教材第16頁正文部分第一和第二自然段歸納:
教師簡單的提問后整合知識點:給出三個知識點讓學生劃出來即可。
任務二:閱讀教材第17頁正文部分3個自然段。
教師再次簡單地提問后整合知識點:給出三個結論性的知識點讓學生劃出來即可。
知識小結:略
至此教學結束??此浦R傳授沒有任何問題,若追求高效課堂,很難建構“自究—自悟—交流”“情境—活動—體驗”的教學程序。政治學科不僅承擔著知識的傳授,還承擔著道德教化的雙重任務,枯燥乏味的課堂使新課程理念落實舉步維艱。
2.創(chuàng)設互動、探究的教學意境,是落實新課程理念的必然要求
政治課堂教學中一系列意境的創(chuàng)設,是順應新課程,調動和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必然要求。恰如其分地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意境,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學生走進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得以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適應社會。
二、政治課堂教學意境的創(chuàng)設與實施
課堂教學意境的創(chuàng)設與實施不是隨意的、偶發(fā)的,它是教師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引領學生共同創(chuàng)設與鑒賞的。具體的實踐和操作過程如下:
1.營造課前愉悅意境,形成積極心理
情境一:在講授《政治常識》“政府的權力:依法行使”這一部分內容時,上課之初,向學生講述了自己在來學校上班的路上所發(fā)生的一幕:
師:今天老師開車來學校的路上,遇到了每天同樣的問題,一個字“堵”!而且很多行人不按照紅綠燈走,紅燈時老師乖乖地停車時,卻發(fā)現旁邊一輛自行車從我身邊飛馳而過……
這樣的情境設置,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也在短時間內被激發(fā),接下來的教學也顯得特別輕松與流暢。
師:同學們,你們是不是“闖燈大軍”中的一員?
生:沉思、思考……
師:今天就來探討一下“中國式過馬路”的問題。
師生的情感共鳴是課堂心理氣氛的重要變量,學生是否樂于接受教師傳授的信息,關鍵在于這信息能否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情感投入,能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心理氛圍。
2.巧設問題,渲染意境,促進合作探究
情境二: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自然導入“中國式過馬路”這一現象的基礎上,給學生拋出三個問題:(1)“中國式過馬路”表現在哪些方面?(2)“中國式過馬路”有哪些危害?(3)“中國式過馬路”治而未絕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這三個問題,采取了團隊競賽的方式,并通過積分的形式來進行評價。具體安排如下:全班分為四個大組,一、二、三大組分別討論三道思考題,你的答案將為你的團隊贏得寶貴的積分;第四個大組綜合考慮以上三個問題,對前三個組回答不足的地方進行補充,以此來獲得積分。機會有兩輪,此輪為積分賽第一輪。最后哪個大組的積分最多,整個大組將會得到big surprise!
這樣的問題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在學生激烈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趁機引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政府為什么要行政?怎么行政?并參與到學生的討論過程中,以平等、尊重的姿態(tài)來適時引導學生,讓全體學生都能自主探究獲得新知。
3.創(chuàng)設生活教學意境,激發(fā)探索熱情
情境三:“角色模擬”假如我是交通部長……以大組為單位,進行“策略大收集”。針對“中國式過馬路”治而未決的原因,請?zhí)岢瞿憔唧w的整治策略,將得到相應的積分,最后哪個大組的積分最多,整個組將會得到big surprise!
以上情境設計的生活化和趣味性,營造了和諧自由的教學氛圍,課堂上“少了些不準,多了些允許”,學生有了存在感和自信心,原有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興趣被激活,誘發(fā)“我要學”的求知欲。
4.創(chuàng)設激情語言意境,優(yōu)化課堂小結,實現情感升華
情境四:本堂課的主題是“政府依法行政”,在進行課堂總結時,不忘適時的情感孕育:當我們的政府能更好履行職責、社會各部門協調運轉、公民文明守法,中國的馬路一定更加通暢,行人過馬路一定更加規(guī)范,社會一定更有秩序,中國一定更加文明……并讓學生齊聲朗讀由自己改編的一段話:我是法制政府,我為自己代言:
你只看到我執(zhí)法時的威嚴,卻沒看到我堅守的原則。
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堅持。
你可以輕視我的選擇,我會證明這是個需要法治政府的時代。
就算荊棘密布,也要努力前行。
我是法治政府,我為人民代言!
有情課堂是新課程理念下新課堂的一種追求,它可以讓學生不再壓抑,情感得到充分表達,心理獲得健康發(fā)展;可以讓教師轉變教學方式,變“收手”為“放手”,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課堂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三、成效
1.輕松達到了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關注學生主體,實現了情感升華,讓學生在課堂上感覺親切熟悉,不生硬、不說教,樂于學習、積極思考,教學目標達成于不聲不響之中。
2.愉悅師生心情
教學意境的愉悅作用,消除了教學活動中由緊張的理性思維活動帶給學生的心理疲勞等不良情緒,使課堂教學效率提高。
3.促進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意境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共同創(chuàng)設并體驗的,學生的主體參與,發(fā)揮了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動作用。教學意境的創(chuàng)設,需要教師付出一系列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促使教師改變了思維模式,起到了教書育人的作用。
參考文獻:
杜韶容.論教學意境及其后現代意蘊[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