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耀勝
[摘 要]以“學會寬容,快樂生活”為例,說明初中思想品德主題活動課既要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活動的過程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體驗。
[關鍵詞]思想品德 活動課 過程 學生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190
《心有他人天地寬》是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九課,筆者以這一課為基礎,開設了主題為“學會寬容,快樂生活”的活動課。圍繞“學會寬容,快樂生活”這個主題,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的邏輯思路,設計了八個環(huán)節(jié),包括:分組討論(什么是寬容?)、視頻播放(于丹談“寬容”)、心理測試(寬容度心理測試)、講故事談感受(講關于“寬容的小故事”,然后讓同學們談感受)、分組討論(如何才能寬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親身體驗、反省自己)、才藝展示(南音表演)、集體宣誓(《寬容宣言》),最后是教師總結與點評。從這堂課的策劃到上課,筆者感觸頗深,從中獲得了許多有益的啟示。
一、教師扮演主題活動課導演的角色,體現(xiàn)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以往的主題活動課,教師常常既是“導演”又是“演員”,學生只是聽眾或觀眾。新課程理念下的主題活動課,就是要讓教師當導演,學生當演員、唱主角。教師是課堂的管理者,是學生發(fā)展的領路人。上好一節(jié)主題活動課,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可缺少的,這里所謂的“主導”即引導主題活動課的方向和目標。
教師在主題活動課中的主導作用,首先體現(xiàn)在活動的選題上,選定主題就決定了活動話題的方向。當然,有智慧的教師,其活動的選題是具有針對性的,即從自己班級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fā),立足引導、解決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的思想問題。例如,現(xiàn)在有不少學生是獨生子女,部分學生確實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利己主義的傾向,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同時,初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大多數在13-14歲之間,他們處理事情比較情緒化,遇事容易激動,對自己的觀點的表達比較直接,遇到問題經常是針鋒相對,互不相讓。因此,選擇“學會寬容,快樂生活”這樣的主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教師在主題活動課中的主導作用,同時體現(xiàn)在活動思想教育目標的設定、達成上。針對“寬容”這個話題,根據《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筆者把“讓學生能夠學會以自己的行動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在生活、學習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為善;體驗寬容他人對己對人所帶來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的良好品質”設定為教育目標。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筆者設計了八個活動環(huán)節(jié),透過形式多樣活動,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下談論寬容,感悟寬容,理解寬容,使學生思想受到感染,品德受到熏陶,情感得到感悟、內化、升華。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情境教學,能融化學生心中的冰層,開啟學生塵封的心智,達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二、讓學生在主題活動課唱主角,體現(xiàn)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主題活動課如果全部由教師包辦,往往收效甚微。新課程理念下的主題活動課,就是要使學生的角色由“聽課者”轉化成“參與者”,并最終變成“合作者”。因為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只有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深度合作,主題活動課才能取得成功,也才能使思想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教師在主題活動課中并非無事可做,其主要任務是觀察、傾聽并作適當的記錄,在活動即將結束時對主題活動課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點撥、補充、提升,把主題活動課引向深入。例如在“學會寬容,快樂生活”的活動課里,筆者放手把主題活動課交給了主持人,把學生推向課堂前臺唱主角,自己退到幕后當導演。學生在主持人的引導下,積極參加討論,認真傾聽故事之后談體會談感受,聯(lián)系生活實際,反省自己……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下面列舉這堂主題活動課的一個片段。
當活動進行到“聽故事,悟寬容”這個環(huán)節(jié)時,有一位學生講了“釘釘子的故事”。
主持人:聽完這則故事之后,同學們從中得到什么啟示?生1:傷害他人,好比在別人的心頭上釘釘子;生2:寬容他人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生3:寬容他人,你會從中得到心靈的安寧與滿足;生4: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生5:寬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生6: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快樂;生7:要學會換位思考;生8: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當你聽到這些話語是從一個初二年級的學生口里說出來時,你一定會覺得不可思議,覺得這些學生懂事了,長大了。
教師當導演,學生唱主角,把活動的過程還給學生,這是筆者從“學會寬容,快樂生活”活動課得到的有益啟示。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和學生所扮演的角色都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教師發(fā)揮了主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活動的過程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唱主角,做主人,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體驗,從而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學實效,是擺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面前的一個永恒的難題。初中思想品德課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教學需要講究方法和技巧,育人同樣需要講究方法和藝術。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開設一些主題活動課,不失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一種好方法。
(責任編輯 袁 妮)